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3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59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3篇
  3篇
综合类   222篇
水产渔业   651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51.
1996年 11月 2 1日至 1997年 5月 2日和 1998年 11月 2 4日至 1999年 4月 12日的两次试验结果表明 ,红东方越冬水温较低或日水温差变化较大会影响成活率 ,应控制在 16~ 17℃较好 ,日水温差变化小于 4℃ ,并在自然水温不低于 11℃时就开始升温。体长 10 0~ 150 mm,体重 6 0~ 14 0 g的个体越冬期放养密度为 18~ 30尾 / m3 。饵料中添加维生素 C和 E、“多维”及抗生素等 ,成活率为96 .5% ,日增长体长 0 .2 6 mm,日增长体重 0 .54g。  相似文献   
852.
大鳍Hu脑垂体和血清生长激素水平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在Hu脑垂全匀浆和血清样品的稀释曲线与与锂生长激素标准曲线平均性,采用鲁生长激素的标准品和抗血清(RAG)测定了周年中几个不同时期大Hu脑垂体和血清样品的生长激素(GH)含量。发现脑垂体和血清中的GH含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脑垂体的GH含量分别在3月份和8月份出现两个峰,4-7月的繁殖期和11-1月的越冬期间,脑垂体的GH含量很低,而且波动不大。受水温和光周期的影响,大Hu血清GH水  相似文献   
853.
中东太平洋长鳍金枪鱼延绳钓作业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辽宁远洋渔业有限公司“海泰”船于2001~2002年在中东太平洋进行的金枪鱼延绳钓探捕的生产数据,分析了长金枪鱼延绳钓作业的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及上钓率的月变化和年间变化,并对上钓率与作业渔场表层水温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海泰”船平均每月下钓68568钩,2001年月均产量为2960尾;2002年月均产量为1290尾。以重量计,2001年月均产量为31373kg;2002年月均产量为15889kg。两年间相比,2002年月均产量明显低于2001年。不同月份间实际日产量波动较月产量波动小,两年间的平均日产量差异显著。不同月份间上钓率亦差异显著,而年间平均上钓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作业海区日产量和上钓率差异极显著,A、D、E和H区日产量和上钓率较高。在水温15~22℃范围内,上钓率在0.7%~11.1%之间波动,平均值为3.64±0.156%;水温24~30℃范围内时,上钓率在0.25%~3.7%之间,平均值为1.06±0.085%。两个温度范围的上钓率差异极显著。月平均上钓率与作业渔场月平均表层水温成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54.
为科学评价蓝金枪鱼(Thunnus thynnus)不同部位肌肉营养与风味特征,对比分析了其背部和腹部肌肉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显示,除灰分外,蓝金枪鱼背部和腹部肌肉的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差异显著;背部、腹部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4.70 g/100 g和18.61 g/100 g;背部、腹部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9.34 g/100 g和30.29 g/100 g。蓝金枪鱼背部和腹部肌肉氨基酸总量分别达到(22.07±0.74) g/100 g和(16.57±0.47) g/100 g,差异显著(P<0.05)。必需氨基酸与氨基酸总量的比值均在40%左右,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比值均大于60%,接近于FAO/WHO推荐的蛋白质营养评价的理想模式,属于优质蛋白。谷氨酸的含量均最高,其次为天冬氨酸,胱氨酸含量最低。背部和腹部肌肉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分别为34.93%和35.91%。背部和腹部肌肉中分别检测出24种和29种脂肪酸,各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饱和脂肪酸中肉豆蔻酸(C14:0)、棕榈酸(C16:0)...  相似文献   
855.
对红东方鲀的18个体型性状进行了测定,并计算各性状的表型参数和相关系数,探讨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确定红东方鲀体型性状的选育指标.结果表明,系统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基本上是一致的,红东方鲀体型性状选育的适宜指标中,可选择包括体重、体周长1、体长、眼后头长和眼径5个性状作为代表性的性状指标.研究结果为红东方鲀体型性状的选育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56.
为研究出现在中国南海美济礁的黄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幼鱼的形态特征及其各性状特性与体重的关系,对其附近海域捕捞的52尾野生黄金枪鱼幼鱼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分析,并对其全长、体长、头长、体高、头高、眼径、眼间距、口裂、吻长、尾柄长、尾柄高和体重12个可量性状进行测量.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决定分析方法,分析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程度,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建立主要性状对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结果显示,鱼体呈纺锤形,粗壮而圆,向后逐渐细尖,尾柄细长,背部较暗,呈深蓝色,腹部银白色,体表具有浅银灰色间隔的纵向条纹,并有明亮的光泽,尾末端呈黄褐色;体长、体高和尾柄高与体重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性状.体长对体重的通径系数最大(0.479)、决定系数最高(0.229),体长、体高主要通过直接作用对体重产生影响,而尾柄高主要通过体高、体长对体重起间接作用;以体重为因变量(y),体高(x1)、体长(x2)、尾柄高(x3)为自变量,得到估算体重的最优多元回归方程为y=30.482 x1+18.328 x2+ 199.490 x3-500.785.  相似文献   
857.
红鳍东方鲀死后僵直及生化变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养殖红东方鲀为研究对象,活体速杀放血去内脏,设冰藏组和室温组进行6 d对照贮藏。贮藏期间观察记录鱼体死后僵直状态并监测僵直指数,跟踪分析肌肉生化变化,生化指标包括ATP及关联物、糖原、pH以及肌肉蛋白磷酸化等。结果显示,冰藏组在死后7 h左右才开始发生僵直,僵直指数最大可达89%,并可维持20~24 h;冰藏至第4天,僵直指数仍可分别保持在9%和16%。室温对照组中没有明显观察到僵直发生发展过程,虽然测出最大僵直指数为71%,但僵直现象转瞬即逝。死后贮藏过程中糖原水平迅速下降,室温对照组贮藏至第3天几乎消耗完全,而冰藏组消耗殆尽发生在5 d以后;肌肉pH分析结果与糖原变化趋势相似,冰藏组的pH值较室温对照组下降的慢,且高于室温对照组。速杀后至僵直开始,各处理组ATP均迅速消耗,IMP快速积累且为主要核苷酸降解产物;冰藏组IMP在第3天左右达到最大值9.5 μmol/g,随后开始呈下降趋势,贮藏到第6天时IMP仍保持在7.5 μmol/g左右,始终处于较高水平。室温对照组则为IMP在第1天达到最大值9.2 μmol/g后迅速下降,Hx积累量明显增多。蛋白质磷酸化结果表明,鱼体死后的僵直状态或程度与肌肉蛋白组分性质也具有一定的关联。值得关注的是与糖酵解酶有关的蛋白组分,其磷酸化程度在室温组和冰藏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即室温组具有更高的磷酸化水平,这与室温组所表现出的更加活跃的糖酵解进程相吻合。研究表明,红东方鲀死后有良好的冰藏稳定性和高IMP积累的特点,同时蛋白质磷酸化水平与僵直进程所表现的关联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858.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栖息地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是一种高度洄游的中上层鱼类,其分布受环境影响明显,利用海洋环境的变化对其栖息地分布进行预测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采用2015—2017年盛渔期中国(不含港澳台地区)渔船在南太平洋140°E~130°W,0°~50°S区域长金枪鱼延绳钓渔捞日志数据,结合同时期海洋环境数据,使用最大熵模型获得了2015—2016年盛渔期(5—8月)长金枪鱼渔获率对各环境因子的反馈曲线以及各环境因子的贡献率,并据此计算出2017年盛渔期其潜在栖息地分布,然后叠加同年真实渔业数据对各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由渔获率对各环境因子的反馈曲线发现,25°S以北区域最适宜长金枪鱼栖息的海表温度为28.4~30.6℃,300 m水深温度为13.2~17.6℃,海表面盐度为35.6~36.7,海表风场南北分量为-1.6~5.8 m/s;25°S以南区域最适宜长金枪鱼栖息的海表温度为17.8~23.4℃,300 m水深温度为12.2~16.9℃,海表面盐度为35.2~36.0,海表风场南北分量为-0.7~4.9 m/s,总体相似。(2)25°S以北区域环境因子的重要性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海表面温度(因子平均贡献率31.3%)、海表面盐度(30.1%)、300 m水深温度(29.2%)、海表风场南北分量(9.4%);在25°S以南区域依次为海表面温度(60.7%)、海表面盐度(22.4%)、海表风场南北分量(10.6%)和300 m水深温度(6.3%);在25°S以南区域,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为海表面温度(平均贡献率大于60%),且显著高于以北区域的31%;在25°S以北区域,3个主要环境因子的重要性差异较小,平均贡献率都在30%左右。(3)模型的综合预测准确率在30%~85%,具体以中适生区的预测准确率较高,高、低适生区预测准确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859.
为探究绿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幼鱼昼夜摄食节律及胃排空模型,分别采用一次饱食投喂法(将一昼夜划分为8个时段,分别为06:00、09:00、12:00、15:00、18:00、21:00、00:00和03:00,每个时段作1个处理,每天每个处理饱食投喂1次)和分段式连续投喂法(将一昼夜划分为与一次饱食投喂法相同的8个时段,每天每个实验桶连续投喂8次)两种方法研究绿马面鲀幼鱼的昼夜摄食节律,实验持续7 d。此外,分别测定绿马面鲀幼鱼[体重为(4.28±0.46) g]饱食后0、2、4、6、8、10、12、14、16、20、24和28 h时的胃内容物湿重,并用线性模型、指数模型和平方根模型3种数学模型拟合了绿马面鲀幼鱼的胃排空率。结果显示,(1)在两种投喂方式下,实验鱼均表现为24 h一周期的摄食节律。在分段式连续投喂方式下,摄食率在03:00、06:00、09:00和12:00无显著差异,在15:00达到峰值后急速降低(P<0.05),并在00:00达到最低值;饲料效率与一次饱食投喂方式下的03:00、06:00、15:00和18:00投喂组无显著差异,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一次饱食投喂(P<0.05)。(2)在一次饱食投喂方式下,实验鱼在18:00后摄食率急速降低(P<0.05),并在00:00达到最低值;实验鱼在09:00和12:00投喂组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显著高于一天中的其他时间(P<0.05),每天09:00~12:00时间段投喂绿马面鲀幼鱼可显著提高其生长和饲料效率。(3) 3种模型中,胃排空率用平方根模型拟合得最好,方程为y0.5=2.802?0.204t (R2=0.987);根据平方根模型,胃内饲料在饱食投喂10 h左右完全排空,达到投喂前水平,80%胃排空时间为6 h。综合上述指标,建议在生产实践中每天09:00~15:00时间段饱食投喂绿马面鲀幼鱼3次,每次间隔3 h。  相似文献   
860.
本研究分别描述了绿马面鲀人工繁育过程中11个器官的发育特征。口:2~3dph开口后持续生长,在24~28dph出现短时期停滞,建议此时保证小型饵料供给。眼:1dph色素出现,3dph脉络膜形成、瞳孔黑色,4dph巩膜形成,14dph眼眶出现,40dph与成鱼基本一致。第一背棘:3dph原基出现,7~8dph棘初成,10dph凸出体外,14dph基本形成,60dph与成鱼基本一致。腰带骨与腹棘:5dph腰带骨出现,60dph腰带骨与成鱼一致,5~7dph腹棘生长迅速,10dph逐渐萎缩,至30dph全部脱落。胸:15dph胸膜加厚,条形成,30dph基本发育完善。背、臀:14dph出现支骨和条,24dph条基本发育完全,60dph与成鱼基本一致。尾:0~14dph尾椎平直,16dph尾尖下方出现条原基,16~24dph尾尖上曲,条完善并分节,50dph尾圆形。皮肤:8dph表皮加厚,头部首先出现致密表皮,40dph全身被鳞;120dph成为柔韧结实的革状表皮。内脏团:2dph卵黄囊吸收完毕,肛门形成,出现第一个肠袢;3dph油球消失,仔鱼摄食;8~12dph肝、肾和鳔的原基出现,16dph肾脏、肝脏和鳔形成,18dph脾脏形成。连续测定了总高、肛门前长、水平眼径和下颌侧长的生长并绘制了生长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