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74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67篇
  17篇
综合类   314篇
农作物   103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107篇
园艺   8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部分蝶形花科植物染色体计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蝶形花科(Papiliponaceae)的16个属的20个种为材料,进行染色体数目的计数,其中14个种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52.
本试验采用姊妹染色单体交换技术和染色体常规分析方法对来自不同牧场的33头BLV(牛白血病病毒)阴性健康牛、18头BLV阳性牛、10头伴有持续性淋巴细胞增生的BLV阳性牛(血液学和血清学检查都是阳性,称为双阳性)和5头淋巴肉瘤牛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姊妹染色单体交换频率,染色体结构畸变和数目畸变频率都是淋巴肉瘤患牛>双阳性牛>BLV阳性牛>BLV阴性健康牛。并且在数理统计上,淋巴肉瘤患牛与双阳性牛之间,BLV阳性牛与BLV阴性健康牛之间均有极显著的差异(P<0.1%),但是双阳性牛与BLV阳性牛之间差异不显著(P>5%)。  相似文献   
53.
兰州大尾羊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血淋巴细胞微量血培养法对兰州大尾羊的核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大尾羊二倍体染色体数2n=54,由26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组成(XX/XY型)。26对常染色体中有3对最大的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23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X染色体为最大的端部着丝点染色体,Y染色体为最小的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  相似文献   
54.
以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AABBVV,2n=6x=42)为母本,荆州黑麦为父本,经杂交获得硬粒小麦-簇毛麦-黑麦三属杂种F_1代。杂交结实率为8.2%。杂种自交不孕。形态上呈双亲中间型,并保持双亲具有的优良抗逆性。杂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4x=28,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平均配对构型为26.63Ⅰ 0.68Ⅱ 0.004Ⅲ。用普通小麦作回交亲本获得的回交一代仍自交不孕,染色体数目的变幅为37~49。本文对簇毛麦、黑麦的有用种质在小麦改良中的综合利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5.
本实验对六倍体裸燕素(Avena nuda L.)进行染色体组型研究。该品种染色体数目为:2n=6x=42,是稳定的六倍体。并对其染色体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六倍体裸燕麦(代1109)的21对染色体中,有10对为中着丝点染色体(M),有8对近中着丝点染色体(SM),有3对具有随体的染色体(SAt)。其染色体组型为:2n=20M+16SM+6SAt。为燕麦分类提供了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56.
秦瑞云  邓传良  杨金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760-11760,11763
对石蒜C带的初步研究表明,其染色体2n=33,由T型染色体组成。带纹不丰富,仅第3号和第5号染色体出现带纹。第3号染色体出现的是着丝点带,为线状;第5号染色体出现的是中间带,带纹出现在长臂上,为斑点状。结果表明,石蒜为同源三倍体。  相似文献   
57.
对蓼科(Polygonaceae)植物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唐古特大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22;核型公式为K(2n)=22=20 m+2 sm,核型为"1A"型,少数细胞中发现有随体存在.  相似文献   
58.
不孕母牛的染色体畸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外周全血体外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通过G-显带,连续C-显带法分析6头屡配不孕的中国黑白花奶牛染色体畸变情况。结果发现:四倍体/二倍体镶嵌3头,染色体臂间倒位2头。四倍体细胞频率(10.30%~16.67%)显著高于对照牛(3.65%)。常规染色并组型分析发现,倒位发生在11号染色体。此外,对照牛中有1头出现染色体罗伯逊易位。常规染色并组型分析证明,核型为59,xx,Robt(2/27)。C-带显示易位染色体为单着丝点。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稻米加工品质的分子遗传基础,为遗传改良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有用信息。【方法】利用Asominori为遗传背景具有IR24染色体片段的置换系(CSSL)群体,在4个环境下对稻米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进行QTL定位和稳定性分析。【结果】结果共检测到30个QTL与稻米加工品质相关,其中qMR-6、qMR-8、qHR-3和qHR-6在4个环境中都能被重复检测到,影响精米率的qMR-6和qMR-8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21.1%和22.2%;与整精米率相关的qHR-3和qHR-6,平均贡献率分别为34.6%和22.3%;且qMR-6、qMR-8、qHR-3和qHR-6对应的置换系与背景亲本Asominori在4个环境中相应性状的表现型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qMR-8、qBR-8b和qHR-8共定位在第8染色体R727-G1149区间的QTL簇上,在笔者以前的研究中发现该QTL簇包含与稻米蒸煮食味、外观和营养品质等相关的多个主效QTL,这为剖析同一染色体区段内的1个或多个基因协同调控多个品质性状形成的复杂代谢网络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60.
李淑梅  程万莲  马俊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094-6095
对小麦染色体配对控制体系的调控进行了综述,即利用5B染色体缺失效应、Ph基因突变系和Ph抑制基因等方法来诱导易位系。该方法产生的易位系遗传补偿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