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23篇
水产渔业   48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2 毫秒
41.
合作猪染色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微量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以及Ag-NORs染色、C-分带技术,对合作猪染色体的核型、核仁组成区以及结构异染色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作猪染色体阳性银染核仁组成为1,2,3和4的频率分别为0.00,0.22,0.47和0.31,平均有3.02条染色体的核仁组成区被正染,Ag-NORs联会的频率为1.29%;合作猪染色体C-带类型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42.
[目的]介绍一种改进的染色体G显带标本制备技术。[方法]采用小鼠骨髓细胞,改进取材方法、玻片的制备、胰酶处理时间以及染色方法等关键步骤,获得了染色体标本制备的最佳处理条件和试验方法。[结果]获得了更多的分散较好的分裂相,建立了一套实用性强、带型清晰、结果稳定、简单易行的染色体G显带制片技术。[结论]结果为规范小鼠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方法,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3.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显带技术,对藏羊和引入青海的新疆细毛羊染色体进行卫显带研究。结果表明:两品种绵羊G-带带型基本一致;Ag-NORs分布位点相同;C-带着色区域相同,但异染色质区域大小和染色深浅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4.
以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为母本,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为父本进行科间远缘杂交,观察和记录了杂交受精卵胚胎及胚后仔鱼的发育情况,描述了各时期的形态特征。杂交受精卵为浮性卵,其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71.18±0.14)%和(61.65±0.19)%,胚胎发育的畸形率为(17.00±0.06)%,4日龄仔鱼出苗率为(58.63±0.19)%,35日龄仔鱼的成活率为(57.08±0.20)%。在水温为(15±0.5)℃、海水盐度为29~30的条件下,受精卵经74 h孵化。孵化后4 d开口摄食,17 d开始变态,35 d完成变态。变态时,37%的仔鱼向右偏转,63%的仔鱼向左偏转。结果表明,牙鲆和星鲽杂交不存在配子不亲和,受精卵可以正常发育,杂交子代可以正常成活和生长。本研究旨为下一步杂交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5.
ABSTRACT:   To determine the growth performances and habitat characteristics of spotted halibut Verasper variegatus , successive samplings were conducted in the south-eastern coastal area of Shimabara Peninsula in Ariake Bay. The push-net samplings were performed at Kamaga beach from May 2003 to April 2004 to determine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larvae and juveniles, while the gill net samplings were done in the coastal waters of Tatsuishi beach from July 2003 to July 2004 to collect the larger juveniles and adults. A total of 478 individuals from metamorphosing larvae to 2-year-old fish (15.2–447.0 mm total length [TL]) were sampled. In particular, the 2003-year class fish were successively collected from May 2003 to June 2004 (15.2–350.0 mm TL; n  = 418) and the mean total length in March, June, September, December 2003 and May 2004 was 22.4, 82.5, 172.5, 203.9 and 296.4 mm, respectively. The present study found that metamorphosing larvae migrated into the estuarine tidal flats during March 2003; newly settled juveniles inhabited the shallow intertidal areas; and juveniles had a remarkably high growth in shallow coastal areas. It is suggested that young fish around 300 mm TL migrated from the nursery grounds in Ariake Bay to deeper waters around Tachibana Bay during May–June 2004.  相似文献   
46.
圆斑星鲽的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道了圆斑星鲽的人工繁殖、育苗过程及结果,并比较了培育温度对仔、稚鱼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等。使用自然海区捕获的亲鱼,注射HCG,在水温14℃条件下,效应时间为24-28hrs。受精卵在水温14℃条件下,经94-96hrs孵出。仔鱼经55天培育,共培育出平均全长23.3mm的幼鱼5.5万尾,其成活率为18.3%。  相似文献   
47.
文章对二倍体大鳞副泥鳅♀×四倍体泥鳅♂杂交后代的染色体进行Ag-NORs、CMA3/DA/DAPI及FISH等系列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对照组泥鳅×泥鳅(2n×2n)杂交后代的间期核和中期分裂相中最高银染点数为2个,杂交组2n×4n杂种后代的间期核和中期分裂相中最高银染点数为3个;②在对照组2n×2n杂交后代有丝分裂中期...  相似文献   
48.
为详细了解黄条染色体带型的形态特征,实验采用体内注射植物血细胞凝集素(PHA)和秋水仙素的方法,取黄条全部头肾细胞经低渗处理、卡诺氏液固定、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分裂相。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分别研究和探讨其中期染色体多种带型(C带核型、G带核型和Ag-NORs)的显带特征和形态特征。黄条的带型研究结果显示:(1)C带特征为48条染色体均有大小不一的C带,其中第2、4、5、16、18和19对染色体具有端部C带,其余均为着丝粒C带,无居间带和整体呈C带阳性深染染色体;计算异染色质含量约31.53%;(2)Ag-NORs带特征为第5对染色体末端具有Ag-NORs,为端部AgNORs;银染显现间期核中核仁的数目为1~2个,显现出2个核仁的细胞数目较多,达到60%;(3)G带特征为同源染色体G带带纹大小和位置基本吻合,非同源染色体G带带纹大小和带纹的位置不尽相同。每条染色体都有数量不等的深染带和浅染带,无整条染色体显示深染G带或浅染G带,24对染色体中在条带的数量、大小、位置、染色深浅等方面未发现完全相同的染色体G带。该研究结果可为黄条种质判定、染色体组学研究和遗传育种等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9.
芸薹类蔬菜(n=10)染色体G─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良的ASG法首次在n=10的芸薹类蔬菜(即不结球白菜、结球白菜、日本水菜和芜菁等)各品种的有丝分裂染色体上显示了G-带,并对其进行了G-带带型分析。所试材料的G-带,除随体染色体管外,都沿整个染色体的长轴分布,是一些密切邻近的多重带纹。在有丝分裂的晚前期、早中期和中期的染色体都有这样的带纹,同一品种的带纹数目从有丝分裂晚前期到中期逐渐减少。每一对同源染色体的G-带带型基本相似,非同源染色体间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亚种或品种间染色体G-带的总带纹数目在一定范围内有差异。本文讨论了染色体G-带带型分析在探讨靶薹类蔬菜演化和分类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50.
杉木染色体G-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982年,Drewry报道了红松(Pinus resinosa)染色体G-带。随后,国内外一些学者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在多种植物染色体上诱导出了G-带,带纹清晰,数目多,沿染色体全长分布。这说明Greilhuber关于植物染色体不存在G-带的假说是不可信的。杉木的G-显带研究很少。夏晓敏等采用HSAG分带法,初步显出了杉木的染色体G-带,但多数染色体带纹尚欠清晰,而且没有进行G-带染色体的组型分析。我们应用改良的ASG法,首次在杉木前中期和中期染色体上诱导出清晰的G-带,并进行了G-带染色体的组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