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7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95篇
水产渔业   152篇
畜牧兽医   2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异育银鲫溶血性腹水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72,自引:8,他引:72  
本文对上海市郊县和江苏省吴江县的异育银鲫溶血性腹水病,进行了病原分离和人工感染试验。对致病菌株进行了细菌学鉴定,其分别为运动型气单胞菌的苏伯利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和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通过对人工感染病鱼血清内毒素(En-dotoxin)的测定,并用菌体破碎液注射健康鱼体试验,初步认为病原产生和释放的内毒素类物质,是使鱼类致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2.
洞庭湖水域不同倍性野生鲫的血液相关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拓谜  肖俊  刘少军  赵如榕  张纯  陶敏  颜金鹏  刘筠 《水产学报》2011,35(10):1488-1493
对洞庭湖水域野生鲫群体中同时存在的二倍体(2n=100)、三倍体(3n=150±)和四倍体(4n=200)野生鲫血液相关特点进行研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野生鲫倍性,将不同倍性野生鲫进行血细胞涂片观察,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不同倍性野生鲫血红蛋白含量。结果发现,3种不同倍性野生鲫血细胞大小与倍性成正比,且能在三倍体和四倍体野生鲫血细胞中观察到一定数量的由无丝分裂所导致的哑铃型细胞核的存在;同时3种不同倍性野生鲫血红蛋白含量没有明显区别。根据这些结果推测,两种高倍性的野生鲫很可能是通过血细胞的无丝分裂来增加细胞数量,保证其总血红蛋白含量相对稳定,从而进一步保证它们运输氧气的能力。  相似文献   
73.
壳聚糖对异育银鲫生长和消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基础饲料为对照,以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25%、0.25%、0.5%、0.75%、1%的壳聚糖为实验饲料,饲养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60 d,与对照组比较生长、成活、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鱼体营养成分、白肌RNA/DNA比值及肝胰脏、肠道的蛋白酶、淀粉酶活性.结果表明,本次实验所添加壳聚糖对异育银鲫的成活率、鱼体营养成分和白肌的RNA/DNA比值均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0.5%、0.75%和1%壳聚糖可以显著提高异育银鲫的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降低异育银鲫的饲料系数.添加0.5%壳聚糖可以显著提高异育银鲫肠道的淀粉酶活性;添加0.75%和1%壳聚糖可以显著提高肠道和肝胰脏的蛋白酶活性和肠道的淀粉酶活性.[中国水产科学,2006,13(3):440-445]  相似文献   
74.
异育银鲫性别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含400和800ppm 17α-甲基睾酮的饲料投饲孵化后3天的异主能银鲫仔鱼45天,再用无激素的饲料饲养成年,结果获得了一批性腺呈细线状、难辨雌雄的中性不育鱼。经随机解剖测定,中性不育鱼的比例分别是对照组的3.71和3.40倍;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平均体重分别增长16%和11%,平均性腺系数分别降低45.5%和24.5%;平均出肉率分别增长6.5%和5.0%。切片观察未发现中性鱼的性腺内有生殖  相似文献   
75.
异育银鲫上皮瘤病发病池与未发病池的水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水环境因子与异育银鲫上皮瘤病发生与发展的关系。[方法]2007年9月~2008年2月,每月下旬对异育银鲫上皮瘤病发病较为严重的裕安淡水养殖场的37个养殖池水质进行测定分析,其中20个养殖池为发病池,17个养殖池为未发病池。[结果]结果表明,水质测定除2007年9月份发病池N03-N与未发病池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他月份发病池与未发病池中的pH值、NH3-Nt、NH3-Nm、NO2-N、NO3-N、COD和SRP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6个月的水质测定期间,发病池和未发病池中的NH3-Nm含量分别为(0.051±0.020)和(0.158±0.141)mg/L;2007年9、10和12月份发病池和未发病池的NO2-N含量均超过了0.1mg/L;无论发病池还是未发病池SRP含量在水质测定期间均高于精养鱼池SRP最适含量0.010—0.030mg/L的上限值。NH3-Nm、NO2-N和SRP偏高的协同作用可对鱼体免疫功能造成更大的损伤,增加异育银鲫对疾病的易感性,在病毒病原存在的条件下可促进该病的发生和发展。[结论]该研究为异育银鲫上皮瘤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6.
    进行两个试验考察饲料中添加杜仲叶提取物对异育银鲫生长、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和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一:采用平均体重为(240±20)g的异育银鲫鱼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对照组)、01%、015%和02%杜仲叶提取物,饲养8周后,各组异育银鲫增重率分别为1249%、1279%、1410%、1232%,其中添加015%杜仲叶提取物较对照组显著提高鱼体增重率,降低饲料系数(P<005);对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测定表明:添加01%、015%、02%杜仲叶提取物可在不同程度上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lasc,SOD)、溶茵酶(lysozyme,LSZ)和碱性磷酸酶活性(alkaline phosphatase,AKP),其中添加015%杜仲叶提取物对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最显著;在肌肉品质方面,添加015%杜仲叶提取物可提高肌肉粗蛋白含量和肌肉耐折力(P<005),降低肌纤维直径和肌肉失水率(P<005)试验二:在基础饲料(含05%Cr2O3)中分别添加00%(对照组)、01%、015%和02%杜仲叶提取物,饲养平均体重为(553±35)g的异育银鲫,测定饲料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肠道蛋白酶活性结果表明:添加015%杜仲叶提取物可显著提高异育银鲫粗蛋白消化率、干物质消化率和肠道蛋白酶活性(P<005)上述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15%杜仲叶提取物可提高异育银鲫对营养物质的消化率,促进生长,提高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力,改善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77.
地衣芽孢杆菌对异育银鲫消化机能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将375尾异育银鲫随机分成5组,1组为对照组,投喂基础日粮,另外4组为试验组,在投喂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00、200、300和400 mg.kg-1的地衣芽孢杆菌,连续投喂92 d,测定了鱼的体重及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200和300 mg.kg-1地衣芽孢杆菌均显著提高了鱼体增重率和干物质、粗蛋白及磷表观消化率(P<0.05),并降低了饵料系数,还显著提高了食糜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及肠道组织蛋白酶活性(P<0.05);添加400 mg.kg-1地衣芽孢杆菌也显著提高了食糜淀粉酶和肠道组织蛋白酶活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对肝胰脏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但是显著降低了肝胰脏淀粉酶活性(P<0.05)。因此,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增加了肠道消化酶活性,促进了鱼体生长,对异育银鲫的最适添加量为200~300 mg.kg-1。  相似文献   
78.
壳聚糖对异育银鲫生长及抗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对照组)、0.3%、0.5%、1.0%、2.0%壳聚糖,饲喂异育银鲫(体重46.20±3.56 g)二个月,测定鱼的生长与成活,进行嗜水气单胞菌的感染试验,并计算半致死量LD50。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均能极显著地提高鱼的增重,其中0.5%壳聚糖组增重率比对照组提高33.90%(P<0.01)。壳聚糖对鱼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0.5%、1%壳聚糖组的异育银鲫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抵抗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壳聚糖在异育银鲫饲料的适宜添加量为0.5%。  相似文献   
79.
将初重17 g的异育银鲫36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Ⅰ组喂蛋白质含量为32%的氨基酸不平衡日粮,Ⅱ组喂蛋白质含量为32%的氨基酸平衡日粮,Ⅲ组喂蛋白质含量为32%的氨基酸平衡加酶日粮,Ⅳ组喂蛋白质含量为35%的氨基酸不平衡日粮。结果表明:氨基酸平衡和外源酶不仅能显著提高异育银鲫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而且显著降低异育银鲫氮收支中的排泄氮比例,提高生长氮比例(P<0.05)。在含氮排泄废物中,氨基酸不平衡组的氨氮、亚硝基氮含量显著高于氨基酸平衡组(P<0.05)。相关血液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氨基酸平衡日粮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代谢,氨基酸平衡组的总蛋白和转氨酶含量显著高于不平衡组。  相似文献   
80.
淡水养殖鱼类结节病是近年来时常爆发的疾病之一,为了有效预防和防治该病,从合肥郊区某养殖场濒死的黄金鲫(鲤鱼♀×鲫鱼♂)体内分离优势致病菌(命名为AH菌株),对其进行了鉴定。采用传统细菌分类方法,测定该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常见药物的敏感性;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16S rRNA特异片段进行克隆、序列测定分析。AH菌株与对照鮰爱德华氏菌在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基本一致。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的AH菌株与鮰爱德华氏菌(AB050826,NR_024769)菌株间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9%以上,在系统发育树上与鮰爱德华氏菌聚为一族。人工回归复感染健康黄金鲫鱼,出现与原发性相似的内脏类结节病症状。药敏实验结果显示:AH菌株对氧氟沙星等11种药物敏感,对四环素等4种抗生素耐药,对磺胺类药物复方新诺明中度敏感。综合分析认为鮰爱德华氏菌是黄金鲫内脏类结节病的重要致病菌,该结果为黄金鲫内脏类结节病有效防控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