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3篇
  免费   370篇
  国内免费   407篇
林业   131篇
农学   267篇
基础科学   49篇
  839篇
综合类   2224篇
农作物   251篇
水产渔业   519篇
畜牧兽医   1133篇
园艺   90篇
植物保护   357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219篇
  2021年   208篇
  2020年   219篇
  2019年   240篇
  2018年   194篇
  2017年   258篇
  2016年   265篇
  2015年   241篇
  2014年   276篇
  2013年   331篇
  2012年   419篇
  2011年   373篇
  2010年   322篇
  2009年   304篇
  2008年   256篇
  2007年   284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秸秆微粉的光合细菌制氢过程是放热反应,引起的热效应会直接影响产氢效果。为了实现高效低能耗产氢,该文采用秸秆微化粉碎与酶水解预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利用自制的秸秆微粉光合细菌制氢反应热测试系统,进行了不同初始温度对秸秆微粉酶解光合细菌制氢反应热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初始温度为30℃时,最大反应热约为7.1 kJ,最大产热速率约为1.01 kJ/h,反应末期累计反应热约为32.9 kJ,累计产氢量约为745.9 mL,光合细菌制氢反应最充分,产氢效果最好;累计产氢量和底物能量转化率可用累计反应热的二次多项式来表示,光能转化率可用累计反应热的三次多项式来表示。该研究结论可为揭示秸秆微粉酶解光合细菌制氢过程的热量释放变化规律,从生物反应热角度优化工艺参数和预测光合细菌制氢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2.
猪场沼液絮凝上清液的紫外线杀菌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猪场沼液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为确保其排放或循环利用的卫生和环境安全,应对其进行有效的杀菌处理,目前国内沼液杀菌相关的研究缺乏。由于猪场沼液原液的色度和浊度很高,紫外线透过率很低,采用紫外线杀菌前需要对其进行预处理。该研究采用絮凝方法处理猪场沼液,对所获取的不同透射率沼液絮凝上清液进行杀菌试验,试验以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的数量变化及其杀菌率为指标,在4种沼液絮凝上清液透射率(0.01%、0.69%、3.78%和8.54%)、3种紫外线杀菌装置内水深(1、2和3 cm)和5种水力停留时间(1、5、10、15、20和30 min)试验条件下,探讨紫外线对沼液絮凝上清液杀菌的可行性及其运行效果。结果表明,絮凝上清液透射率(T254)、紫外线杀菌装置内水深和水力停留时间等因素对紫外线的杀菌效果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3种因素之间均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试验紫外线灯管强度为395μW/cm2,当沼液絮凝上清液的透射率为0.69%、水力停留时间15 min和紫外线杀菌装置内水深2 cm时,紫外线对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的杀菌率分别为(99.99±1.20)%、(99.99±1.43)%和(100.00±0.01)%,使沼液絮凝上清液中粪大肠菌群的数量从3.9×106个/L下降至检出限(3个/L)以下,紫外线杀菌处理出水达到现行国家标准的无害化卫生要求,该研究可能为沼液的紫外线杀菌技术的深入研究和沼液安全循环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对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万里强  李向林  何峰 《草业科学》2011,28(7):1379-1383
初花期收获的苜蓿(Medicago sativa)经过0、8、32 h的晾晒,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进行青贮。结果表明,苜蓿凋萎(干物质含量为38.45%)青贮可以使青贮料的氨态氮含量显著降低,并保存有更多的粗蛋白质,生成更多的乳酸。苜蓿青贮时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能明显改善苜蓿青贮料的发酵品质,即降低青贮料的氨态氮含量和保存更多的粗蛋白质以及生成更多的乳酸。晾晒8 h的苜蓿添加乳酸菌(106 cfu/g)和纤维素酶(0.05 g/kg)的青贮效果最好;而晾晒32 h的苜蓿直接青贮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94.
为降低淡水养殖水体的污染程度,实验选用光合细菌与芽孢杆菌对养殖水体进行生物修复,测定水体氨、氮含量、pH值、化学耗氧量以及溶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使用光合细菌与芽孢杆菌后,水体中的氨、氮含量降低73.1%,pH值下降4.2%,化学耗氧量降低46.3%,溶氧量升高9.7%,净化水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95.
本研究以1株有机磷农药毒死蜱的降解菌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75为研究材料,从该菌基因组中克隆到腺苷酸激酶(adenylate kinase,ADK)基因.序列长810 bp,包含完整的ADK基因编码区648 bp,编码215个氨基酸组成的ADK75蛋白.经比对分析,施氏假单胞菌75的A...  相似文献   
996.
以玉米粉、豆粕、麦麸为基质,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为发酵菌种,采用固态发酵技术,以活菌数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L9(34)正交试验确定了三种菌混合发酵的最佳条件,并对其发酵产物的常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固态基质中玉米粉:豆粕:麦麸=1:1:1、培养基初始含水量80%p、H值6.3、接种量为10%、三种菌接种比例为1:1:1、发酵温度40℃时的发酵效果最好。在此条件下,保加利亚乳杆菌数为3.0×109 CFU/g,嗜酸乳杆菌数为4.6×109 CFU/g,嗜热链球菌数为5.8×109 CFU/g,发酵产物粗蛋白质、粗脂肪和氨基酸态氮含量分别是发酵前的1.16、1.12和6.94倍。为开发一种新型生物饲料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97.
本试验为建立能检测兽医临床重要病原菌的基因芯片方法,采用通用引物扩增菌株16S rDNA V1-V3区,制备16SrDNA PCR产物基因芯片,对5种兽医临床微生物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制备的基因芯片能特异性地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鸡毒支原体,以及这3种菌株混合样品,但对大肠杆菌及沙门菌检测结果不理想.基因芯片检测灵敏度为3μg/L.  相似文献   
998.
一株具有ACC脱氨酶活性固氮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ACC(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ate, 1-氨基环丙烷-1-羧酸)脱氨酶是近年来发现的许多植物促生细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bacteria, PGPB)共有的一个特征性酶,很多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的细菌能够增强植物抗逆性,缓解干旱、淹水、盐碱、高温、病虫害等对植物的危害。因此,ACC脱氨酶阳性细菌的筛选和研究对促进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大量样品中分离、筛选到1株ACC脱氨酶阳性固氮菌,编号为7037,该菌株ACC脱氨酶活性为-丁酮酸2.530 mol /(hmg),protein,固氮酶活性为C2H410.068 nmol /(hmg), protein;具有较为广泛的碳源利用能力和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被鉴定为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sp.)的一个种。盆栽试验显示,小白菜接种7037菌株比对照组鲜重增加了139%,差异极显著。该菌株可望进一步研究开发成为微生物肥料的生产菌种。  相似文献   
999.
BAF反应器中好氧反硝化细菌的筛选分离及反硝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BAF反应器出水总氮浓度显著减少这一现象,以反应器中的生物膜为接种物,采用倍比稀释和酸碱指示剂培养基相结合的方法,成功筛选得到2株能有效降解硝酸盐氮的菌株N1和H1,从而证明好氧BAF反应器的生物膜中确实存在好氧反硝化细菌。经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初步鉴定菌株N1和H1均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菌株N1和H1好氧反硝化特性测试表明其对硝酸盐氮的反硝化作用主要发生在对数生长期。生态影响因子试验确定菌株好氧反硝化过程主要影响因素是投菌量、温度、初始pH和C/N。适宜的反硝化运行参数分别为:投菌量5%和10%,温度30℃和25℃,初始pH值6.0, C/N(摩尔比)12.0:1和4.6:1。该研究可为好氧BAF工艺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的设计和运行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00.
多株益生菌复合饲料发酵剂的应用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180头"外三元"肥育猪,分小、中、大猪三个试验组,同时饲喂3种试验日粮(即三组饲料原料的发酵产品),每种试验日粮的饲喂量分成3个水平,并以饲喂基础日粮(即全价配合饲料)为对照。饲喂45 d(正试期30 d)后,统计日增重,并屠宰大猪测定猪肉品质。结果表明:与单纯饲喂基础日粮相比,添加试验日粮Ⅰ、试验日粮Ⅱ、试验日粮Ⅲ的育肥猪的生产性能明显提高,日均增重分别提高了13.6%~17.1%(P<0.05)、1.8%~8.9%、3.5%~13.8%,肉质明显改善,猪肉滴水损失分别降低了33.72%、16.17%2、2.61%,且肌肉粗蛋白、肌肉脂肪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