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8篇
林业   2篇
农学   6篇
  9篇
综合类   139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30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抗犬瘟热病毒荧光标记单抗的制备和初步鉴定(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bjective]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develop a 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method for the diagnosis of canine distemper (CD) with FITC-conjugated monoclonal antibodies (FITC-McAb). [Method] The McAb against CDV, designated as CE3, was purified with protein G and labeled with FITC through agitation method. After pur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the optimal working concentration of FITC-labeled CE3 was determined. Then 61 clinical samples of suspected canine distemper were detected by 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Result] The absorption test, blocking test and specificity test showed that the labeled antibody had high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but didn't have cross reaction with canine parvovirus (CPV), canine parainfluenza virus (CPIV), canine adenovirus (CAV) and rabies virus (RV). The optimal working concentration was 1∶80. The positive rate of clinical suspected samples was 48%. [Conclusion] The 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was rapid, specific and convenient, and had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canine distemper.  相似文献   
7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单克隆抗体,探讨单克隆抗体临床应用的价值及病毒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方法】采用差速和蔗糖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的PRRSV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常规融合,经间接ELISA的筛选和有限稀释亚克隆,获得能稳定分泌鼠抗PRRS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并通过ELISA、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试验等方法分析其特性。【结果】成功地获得了3株稳定分泌抗PRRSV-GP5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A61、B47和C65。这3株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球蛋白亚类分别为IgG1、IgG3和IgG1,均具有ELISA、IFA和Western blot特性,细胞上清液和腹水的ELISA抗体效价分别为1×27~1×28和1×105~1×106。特异性测定结果表明,3株单克隆抗体与Marc-145细胞、猪2型圆环病毒和猪细小病毒均无交叉反应。Western blot测定结果表明,3株单克隆抗体均能特异性识别PRRSV-GP5蛋白。【结论】获得了特异性识别PRRSV-GP5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PRRS免疫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3.
小胡杨小孢子发生及微管骨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间接免疫荧光结合DAPI(4′,6-diamidino-2-phenylindole)染色方法,进行了小胡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微管骨架变化和染色体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小胡杨小孢子发生过程中细胞内微管骨架呈动态变化过程,中期Ⅱ形成平行纺锤体和垂直纺锤体;末期Ⅱ未观察到典型的成膜体结构,同时型胞质分裂由子核间微管系统的相对界面发生,胞质分裂后形成四边形和四面体型四分体。②小胡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还存在各种异常细胞学现象,中期Ⅰ和中期Ⅱ存在落后染色体;中期Ⅱ相互平行纺锤体发生联合;中期Ⅱ和后期Ⅱ孢母细胞两个纺锤体间的胞质会出现裂沟;四分体时期存在三分体和二分体等,说明由于远缘杂交而造成小胡杨染色体的异质性,并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74.
王波 《长江大学学报》2009,6(4):214-215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利用i-CHROMA Reader免疫荧光分析仪,测定血液hs—CRP浓度,比较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s—CRP是冠心病炎症状态的一种敏感、可靠指标,可用来判断冠心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5.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又称“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热性、致死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对养猪业影响颇大。1984年,国际兽疫局(OIE)将其列入A类传染病,我国目前将其定为一类传染病。  相似文献   
76.
抗A型禽流感病毒核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利用禽流感H9亚型病毒(AIV-H9)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经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以研制抗禽流感病毒(AIV)单克隆抗体。结果获得了5株特异性抗AIV核蛋白(NP)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分别命名为AIV-NP-2C3、AIV-NP-6A5、AIV-NP-3H9、AIV-NP-7B4、AIV-NP-2H4。这5株单克隆抗体能与所有试验的AIV-H9病毒反应,Western blotting方法鉴定结果表明,单克隆抗体仅识别60 ku的蛋白抗原,而不与新城疫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等反应。初步应用结果显示,以这些单克隆抗体建立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或ELISA方法可迅速检测出禽流感病毒,这些单克隆抗体在禽流感的预防监测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7.
重组表达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6种主要毒力因子基因:apxⅠ、apxⅡ、apxⅢ、apxⅣ、apfa和omp,以重组蛋白rApxⅠ、rApxⅡ、rApxⅢ和rOMP组合免疫小鼠作为试验I组,重组蛋白rApxⅠ、rApxⅡ、rApxⅢr、OMPr、ApxⅣ和rApfa组合免疫小鼠作为试验Ⅱ组,PBS为对照组,分3次免疫小鼠,采用背部皮下多点注射,每次间隔2周,免疫剂量为0.2 mL/只,3免后1周分别以APP1型菌Shope 4074株(5×109cfu)和APP2型菌S1536株(5×1010cfu)进行攻毒试验。通过小鼠保护率与抗体效价的相关性研究、肺部病理变化及肺脏细菌的分布情况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试验Ⅰ组4种重组蛋白特异性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对APP1型菌攻毒的保护率(9/10)明显高于试验Ⅱ组(5/10)和对照组(0/8),小鼠的免疫保护率与抗体效价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且该组对APP2型菌攻毒的保护作用(无肺脏损伤)也明显优于其它两组(典型肺部损伤)。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表明试验Ⅰ组对肺脏细菌的清除效果也明显优于其他两组。本试验揭示试验Ⅰ组对不同血清型APP攻击能够提供很好的交叉保护作用,从而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新型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应用FA及PPA-ELISA技术对猪瘟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免疫荧光抗体诊断技术及单克隆抗体纯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技术对疑为猪瘟病毒感染猪进行了检测 ,重点阐述了 2种方法的技术原理和操作过程。通过用免疫荧光抗体诊断技术检测了 5份病料 ,其中有 2份为阳性 ,阳性率为 40 % ;用单克隆抗体纯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技术检测了猪瘟血清抗体 ,在 40头母猪血清样品中 ,猪瘟弱毒抗体效价 OD值较高 ,有 1 0 0 %的保护率 ,但是发现母猪群中有 1 0 %隐性猪瘟感染 ,其强毒抗体效价 OD值大于 0 .5,体内带有猪瘟病毒。结果及过程表明此两种诊断方法检测快速、鉴别准确、分辨率高  相似文献   
79.
为比较3种禽白血病病毒(ALV)抗原检测ELISA试剂盒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将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传染性克隆rNX0101株以病毒原液(9×103TCID50)、10倍病毒稀释液(9×102TCID50)、100倍病毒稀释液(90 TCID50)接种培养于6孔板的DF1细胞,每孔均提前放入灭菌的细胞爬片,于接种后第1~6天每天取上清用3种ELISA试剂盒(A、B、C)检测ALV p27抗原,同时在接种后的第3天和第6天取出细胞爬片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结果表明,IFA方法对高、中、低剂量接种3 d后均可检出ALV-J的感染,而ELISA试剂盒中只有A试剂盒在高剂量接种时才能检出,试剂盒B和试剂盒C最早要在第4天才可检出;中、低剂量接种,3种试剂盒在第4~5天才能检出;第6天时,由于病毒的明显复制,无论IFA方法还是3种ELISA试剂盒都可检出ALV-J的感染。本研究结果为正确选择商品化禽白血病抗原检测试剂盒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0.
随着畜禽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和商品化程度的提高,一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得越来越复杂。猪瘟是最早严重危害养猪业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非典型化猪瘟逐渐增多,大型猪场均发生母猪流产、产死胎、弱仔、木乃伊胎等病例,大多由该病原引起。从临诊症状、流行病学和病理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病猪急宰或死亡后,应进行剖检和全面检查,注意各器官组织尤其是淋巴结、肾脏和膀胱的出血变化,观察回肠末端、盲肠和结肠的坏死和溃疡情况,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实验室诊断方法较多,主要有:琼脂扩散试验、免疫荧光试验、间接血凝试验、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兔体交互免疫试验等。本文现将常用的方法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