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6篇
农学   47篇
  19篇
综合类   118篇
农作物   3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几种基因转移技术在小麦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基因枪法、电脉冲法、农杆菌介导法和浸泡法将外源基因质粒pZFX2导入小麦细胞中,经卡那霉素筛选,获得了抗生的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通过此项试验,研究了不同方法的转化效果,摸索了适宜的小麦基因转化条件。  相似文献   
92.
利用基因枪转化法将抗除草剂的bar基因和抗二化螟的SCK(修饰后的CpTI)基因导入到优质粳稻恢复系超优一号中。经对转基因植株进行分子检测,表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经田间除草剂抗性检测和二化螟接种鉴定,表明转基因稳定株系直到T6仍表现高抗除草剂且没有分离,说明bar基因能稳定遗传并高效表达;转基因恢复系与非转基因恢复系相比,抗虫性有所提高,但提高程度在株系间有差异。经对转基因恢复系所配杂交组合进行除草剂检测和优势测定,表明转基因杂交稻也高抗除草剂,且F1全部正常结实,结实率达80%以上,并具很强的杂种优势,说明亲本抗性基因通过制种已转移到F1中并得到高效表达,同时说明外源基因的导入没有改变原受体的优良性状;经对部分转基因杂交稻进行纯度鉴定,表明秧田喷施除草剂后,本田的不育株率和杂株率明显降低,特别是两系杂交稻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93.
用基因枪法获得转异天南星基因aha抗蚜虫小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彦  喻修道  唐克轩  夏兰琴 《作物学报》2012,38(8):1538-1543
凝集素是一类具有特异糖结合活性的蛋白,对蚜虫等害虫有很强的抗杀作用。利用异天南星凝集素基因aha(Arisaema heterophyllum agglutinin)以及水稻Rubisco小亚基启动子,构建了aha基因植物绿色组织特异性表达载体,并采用基因枪转化方法, 与携带bar基因的pAHC20载体共转化到小麦品种科农199中。经过愈伤诱导、再生和筛选以及PCR鉴定,获得aha转基因植株42株,平均转化效率为2.41%。对转aha基因植株后代PCR鉴定表明,T1代转基因植株的分离比例基本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利用室内多目标综合判别法评定抗蚜虫特性,8个T1代转基因株系中有高抗材料1份,低抗材料3份,占参试比例44.4%。本研究为获得抗蚜虫转基因小麦新材料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4.
基因枪免疫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疫苗作为第三代疫苗,在人类防治疾病传染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基因枪的发明,为DNA疫苗的应用开辟了新的篇章。本文对基因枪的使用方法及其免疫机理和优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5.
GNA基因遗传转化甘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虫害常常给甘蔗生产造成重大损失。GNA对蚜虫、飞虱、叶蝉等刺吸式害虫和某些咀嚼式害虫如蛴螬等具有极高的毒性。本研究对引进的GNA基因进行鉴定,并利用基因枪将其转化甘蔗愈伤组织,经筛选、分化,获得了一批抗性再生植株,抽样检测,获得了4株PCR阳性植株,为培育优良抗虫甘蔗新品种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6.
97.
基因枪轰击后大麦幼胚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基因枪轰击后的6个大麦品种的幼胚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ABA,2,4-D,ZT和IAA对胚幼的出愈率、愈伤组织分化特性和植株再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用1.0mg/L的ABA在诱导培养基上处理幼胚能大大降低胚芽鞘发生率,并对出愈率和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无不良影响;经1.0mg/L的2,4-D诱导产生的胚性愈伤组织转到分化培养基上以后,芽分化率可达8%~17%,而4.0mg/L 2,4-D处理芽分化率极低。1.0mg/L ZT与0.1mg/L IAA配比能降低分化过程中不定根的发生率,有利于芽的分化。通过植株再生系统的优化,6个大麦品种的转化幼胚植株再生率达到2%~8%。  相似文献   
98.
李培夫 《种子科技》2007,25(2):49-51
本文以国内发表的相关文献作为主要依据,侧重综述了农杆菌介导技术、基因枪导入技术、花粉管通道技术在外源基因导入与转化上的基本原理,以及在水稻育种上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并简明扼要地评价了上述3项转基因技术。  相似文献   
99.
基因枪介导法向小麦导入黄花叶病毒复制酶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筛选出适宜小麦转化的优良基因型扬麦158和扬麦10号.以扬麦158幼胚愈伤组织为受体,利用基因枪介导法将含有小麦黄花叶病毒复制酶基因(WYMV-Nib8)的pubiNib8质粒转入了小麦.T0代经PCR扩增分析,获得了14株含WYMV-Nib8基因的转化植株,转化率为0.43%.T1、T2代跟踪分子检测和T2代田间病毒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获得了4个抗WYMV的转基因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