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6篇
农学   10篇
  11篇
综合类   12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315篇
园艺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鸭胚骨骼肌生肌调节因子MyoD1和Myf5发育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Real-timePCR分析生肌调节因子MyoD1和Myf5在不同鸭品种(高邮鸭和金定鸭)胚胎期及初生早期(13、17、21、25、27日胚龄和出雏后7日龄)骨骼肌发育中的表达模式以及表达差异。结果表明,MyoD1mRNA和Myf5mRNA在两个品种鸭胸肌早期发育中表现出一致的表达规律,均呈"波浪"型;在腿肌早期发育中均呈近似"反√"型的表达趋势,在27日胚龄时表达量最低,出生后7日龄表达量又上升,但MyoD1mRNA的表达量仅有小幅增加,与27日胚龄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Myf5mRNA的表达量有大幅增加,与27日胚龄的表达量差异极显著(P<0.01),胸肌和腿肌中两基因的mRNA表达量在同一胚龄不同品种间差异均不显著。结果提示:骨骼肌中MyoD1和Myf5基因表达具有显著的时空性,但不存在品种差异,为进一步深入研究MyoD1和Myf5基因在胚胎期骨骼肌发生过程及其调控机理中的功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2.
为了探讨高原动物对高原低氧的适应机制,采用标准ATP酶测试盒对青海省(平均海拔4 000 m)16头成年牦牛心肌、骨骼肌ATP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Na+ -K+ -ATP,Mg2+ -ATP,Ca2+ ATP和Ca2+-Mg2+-ATP 4种酶活性在骨骼肌线粒体中分别为3.65±1.31(μmolP/mg蛋白·h,下同),2.70士1.36,2.87±1.23和4.08士1.30;在心肌线粒体中分别为4.44±1.19,2.42士0.87,2.29±0.57和3.62±0.92;在骨骼肌组织中分别为2.02±0.80,1.54士0.36,1.69士0.91和2.02±0.96;在心肌组织中分别为1.41士0.67,1.04士0.51,1.24±0.54和1.42±0.60;骨骼肌、心肌线粒体中4种ATP酶活性均显著高于骨骼肌、心肌组织(P<0.05).  相似文献   
53.
文章研究了补饲氮-氨甲酰谷氨酸(N-Carbamylglutamate,NCG,一种模拟内源性氮-乙酰谷氨酸,合成精氨酸的激活剂)提高哺乳仔猪的生长率的潜在机制。试验选取体重接近、性别相同的2组仔猪进行口服试验,每12h向日粮中分别添加0mg/kg(对照组)和50mg/kgNCG(试验组),试验期为7d。试验仔猪(n=32,BW=3kg)禁食7d并进行试验前处理。整夜禁食后,分别在0min和60min饲喂仔猪NCG和水(对照组)。之后分别在第0min和60min灌服试验组仔猪含NCG的母乳。在第60min,给仔猪灌服[3H]水浸剂量的苯丙氨酸,并在第90min宰杀,用以测定组织蛋白的合成。与对照组相比,NCG处理组的仔猪体重在7d内增加了28%(P<0.001),与禁食的仔猪相比,未禁食仔猪的背最长肌、腓肠肌、十二指肠的蛋白质合成速率均较高(P<0.001)。与对照组相比,NCG试验处理组仔猪背最长肌和腓肠肌的蛋白质合成速率分别提高了30%(P=0.05)和21%(P=0.068)。同时,补饲NCG的仔猪血浆中精氨酸和生长激素的浓度高于对照组。结果显示,补饲氮-氨甲酰谷氨酸可以提高血浆中精氨酸和生长激素水平,促进哺乳仔猪生长率和肌肉蛋白质合成的增加。  相似文献   
54.
羔羊白肌病又称肌营养不良症,是饲料和母乳中缺乏微量元素硒和维生素E而引起的一种代谢障碍性疾病。特征为骨骼肌和心肌发生变性和坏死。该病以出生后数周至2个月羔羊多发,常呈地方性同群发病。1发病原因由于硒缺乏所致,在缺硒地区,羔羊发病率很高。据报道,本病常与母乳中维生素E缺乏,或硒、钴、铜和锰等微量元素缺乏有关。  相似文献   
55.
玛多循化牦牛RBC,PCV,Hb及Mb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海拔 4 30 0m左右的 1 7头成年玛多牦牛和海拔 35 0 0m左右的 7头成年循化牦牛的RBC、PCV、Hb、心肌和骨骼肌Mb进行了测定 ,结果分别为 :8 60× 1 0 1 2 个 /L和 9 31× 1 0 1 2 个 /L ;0 4 7L/L±0 0 4 9L/L和 0 4 9L/L± 0 0 5 2L/L ;1 64 8g/L± 2 60g/L和 1 86 1g/L± 1 1 2 8g/L ,4 1 8 66nmol/g±5 9 99nmol/g和 30 0 0 1nmol/g± 66 68nmol/g ;338 34nmol/g± 83 91nmol/g和 2 68 36nmol/g±5 5 70nmol/g。玛多牦牛心肌Mb高于骨骼肌的Mb(P <0 0 5 ) ,较高海拔的玛多牦牛的心肌和骨骼肌的Mb含量均高于较低海拔的循化牦牛 (P <0 0 1和P <0 0 5 )。  相似文献   
56.
亓瑶  贾柳硕  张勇 《养猪》2013,(6):53-56
詹纳斯激酶/信号转导蛋白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级联反应已被确定为肌肉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其激活后影响骨骼肌成肌细胞的增殖、分化等。这条通路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即詹纳斯激酶(JAK)、信号转导蛋白转录激活因子(STAT)及詹纳斯激酶受体。文章对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的基本途径及特点,以及它在动物骨骼肌修复生长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7.
羔羊白肌病是羔羊易患的一种以骨骼肌、心肌纤维以及肝组织等发生变性、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因病变肌肉色淡甚至苍白而得名。该病多发生于秋冬和冬春气候骤变,青绿饲料缺乏之时,以病羔弓背、四肢无力、运动困难、喜卧等为主要特征。1病因该病的发生主要因饲料中硒和维生素E缺乏或不足,或饲料内钴、锌、银等微量元素含量过高而影响动物  相似文献   
58.
刘俊 《养殖技术顾问》2013,(11):129-129
猪破伤风是经由创伤传染的中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其特征是病猪全身骨骼肌强直性痉挛,对外界刺激的反射兴奋性增高。病原为破伤风梭菌,又称强直梭菌,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但以仔猪多发。本病与猪只阉割、外伤或脐部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59.
为研究天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组氨酸盒解旋酶9 (DEAH (Asp-Glu-Ala-His)-box helicase 9,DHX9)对牛骨骼肌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利用已经建立的牛骨骼肌卫星细胞体外成肌分化模型,设计合成DHX9的si-RNA,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DHX9基因在成肌...  相似文献   
60.
旨在比较藏绵羊母羊7个部位肌肉(臂三头肌、冈上肌、股四头肌、背最长肌、腰大肌、胸斜方肌和小腿肌)的营养成分、肌纤维特性及其与产肉性能相关基因( AKT1 mTOR FABP3)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藏绵羊不同部位肌肉含水量均在75%左右;小腿肌的蛋白含量最高,其次是背最长肌(P>0.05),腰大肌的蛋白含量低于小腿肌(P<0.01);背最长肌肌内脂肪(IMF)含量高于除腰大肌外的其他部位(P<0.05),而小腿肌IMF含量最低(1.15%)。肌纤维横截面积大小为冈上肌>股四头肌>臂三头肌>小腿肌>胸斜方肌>腰大肌>背最长肌;肌纤维直径是股四头肌>冈上肌>小腿肌>臂三头肌>腰大肌>胸斜方肌>背最长肌;背最长肌密度最大,高于冈上肌(P<0.05);肌纤维面积、直径与肌内脂肪含量均呈负相关,而肌纤维密度与IMF含量呈正相关;肌纤维面积与肌纤维直径呈极显著正相关(r=0.842),而肌纤维面积和肌纤维直径与肌纤维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906、-0.831)。 AKT1基因在小腿肌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其他部位(P<0.05),而 mTOR基因在股四头肌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小腿肌、背最长肌(P>0.05),显著高于臂三头肌、冈上肌及腰大肌(P<0.05),与胸斜方肌差异极显著(P<0.01); FABP3基因在小腿肌中的相对表达量低于除冈上肌外的其他部位(P<0.05)。 AKT1 mTOR基因表达量与肌肉蛋白含量均呈正相关,其中 AKT1基因与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601); FABP3基因表达量与IMF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728)。综合分析可知,藏绵羊小腿肌更符合人们对高蛋白、低脂肪羊肉特点的要求,而背最长肌相比于其他部位嫩度更好; AKT1 mTOR基因表达量与藏绵羊不同部位肌肉蛋白质合成呈正相关, FABP3基因表达量与藏绵羊不同部位肌肉IMF沉积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