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9篇
  免费   268篇
  国内免费   809篇
林业   223篇
农学   372篇
基础科学   758篇
  616篇
综合类   1928篇
农作物   209篇
水产渔业   240篇
畜牧兽医   1762篇
园艺   388篇
植物保护   690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245篇
  2022年   320篇
  2021年   367篇
  2020年   251篇
  2019年   298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258篇
  2016年   376篇
  2015年   278篇
  2014年   329篇
  2013年   461篇
  2012年   603篇
  2011年   563篇
  2010年   362篇
  2009年   330篇
  2008年   257篇
  2007年   306篇
  2006年   253篇
  2005年   200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6年   1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正>西番莲(Passiflora edulis Sims.)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重要经济作物,我国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广泛种植[1]。调查发现,我国南方多地西番莲花叶病为害严重,症状表现为叶片花叶、黄化、斑驳、畸形,甚至整株褪绿,严重影响西番莲的产量和品质。已报道能引起西番莲花叶症状的病毒有:黄瓜花叶病毒属(Cucumovirus)的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 CMV),  相似文献   
72.
为建立检测甜瓜黄斑病毒(melon yellow spot virus, MYSV)的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基于MYSV核衣壳蛋白基因保守序列设计qPCR特异性引物对,针对引物退火温度、引物浓度、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系列优化。结果显示,优化后的qPCR方法最适退火温度为61.3℃,最适引物浓度为0.65μmol·L-1,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比PCR高100倍。以携带目的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为标准品,构建的qPCR标准曲线循环阈值与模板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7。实验样品验证表明建立的qPCR方法可用于MYSV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73.
疮痂病是薄壳山核桃上最具毁灭性的病害,带菌植物材料是传播疮痂病的重要来源。准确、灵敏、快速的检测方法可为该病害流行规律调查和防控提供有力的依据。本文通过比较薄壳山核桃疮痂病菌Venturia effusa及其近似种之间的ITS序列差异,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了薄壳山核桃疮痂病菌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检测不同地区的薄壳山核桃疮痂病菌菌株,而对其近似种以及薄壳山核桃上的其他真菌均没有信号。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对薄壳山核桃疮痂病菌DNA的最低检测限可达0.5 pg/μL。该方法用于田间样品检测时,检测时间仅需1 h,远快于常规的分离培养法。本研究建立的基于TaqMan探针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为薄壳山核桃疮痂病菌的快速检测和监测提供了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74.
为了明确福建省三明地区柑橘病毒类病原(病毒和类病毒)种类,利用RT-PCR技术对其进行了鉴定和检测,并对其检出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207份柑橘叶片样品中检出柑橘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 CTV)、柑橘黄化脉明病毒(citrus yellow vein clearing virus, CYVCV)、柑橘叶斑驳病毒(citrus leaf blotch virus, CLBV)和蚜虫致死麻痹病毒(aphid lethal paralysis virus, ALPV)等4种病毒以及柑橘曲叶类病毒(citrus bent leaf viroid, CBLVd)、啤酒花矮化类病毒(hop stunt viroid, HSVd)、柑橘矮化类病毒(citrus dwarfing viroid, CDVd)、柑橘类病毒Ⅴ(citrus viroidⅤ, CVdⅤ)和柑橘类病毒Ⅵ(citrus viroidⅥ, CVdⅥ)等5种类病毒。其中,CTV、CYVCV、CLBV和ALPV的检出率分别是71.01%、66.67%、0.97%和6.28%,CBLVd、HSVd、C...  相似文献   
75.
76.
褪黑素作为一种多功能活性因子,在畜牧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有关天然高褪黑素奶的研究大规模开展,对奶中褪黑素含量测定需求也有所增加。目前比较常见的褪黑素检测方法有气相色谱法(G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放射免疫测定法(RI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紫外分光光度法(UV)。本文从原理、特点及优缺点等方面对这几种方法展开介绍,并对各方法的应用进行简单的比较,为后续相关研究与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7.
为对鼠源细胞进行鉴别检测,以鼠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为靶位点设计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检测方法特异性好,针对鼠源细胞基因组荧光定量PCR扩增曲线良好,其他物种来源细胞基因组及生物制品原辅材料未出现特异性扩增曲线;敏感性高,基因拷贝数检出限度为45.3拷贝。本试验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能够有效地对鼠源细胞进行快速检测,为细胞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8.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采用单一传感器的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存在着识别的土地利用类别少、某些类别混分现象较严重、分类结果的精度较低等问题。以TM多光谱数据和SPOT全色光谱数据的融合为例,提出了适宜于该地区的两种影像融合方法:主成分变换法和乘积运算法,并从影像的光谱质量、纹理信息和目视效果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对比与评价。结果显示,主成分变换法为较理想的融合方法。以陕北无定河流域为实验样区的土地利用自动分类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应用使土地利用各类别的提取精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水体、水田和城镇用地等面积较小的类别分类正确率提高达到10%以上;坡耕地与林草地的混分明显减少,分类精度均提高了5%以上;分类总精度从82.0%提高到89.2%,取得了良好的分类效果。此研究对于遥感影像融合技术的评价与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同时为该地区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了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9.
棉花黄萎病菌毒素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纯化的棉花黄萎病菌毒素(PLPC)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了PLPC特异性抗血清,建立了可特异性检测棉花黄萎病菌毒素的A蛋白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应用建立的ELISA方法测定了病菌培养滤液、人工接种幼苗和大田病株不同组织中的毒素,结果表明:不同产毒能力菌株(VD 8和VD-5)在25℃下振荡培养3d后就能在培养滤液中检测到毒素,这比生物测定要早2~3d。将VD-8菌株的孢子以灌根方式接种泗棉3号幼苗5d后,就能从接种幼苗的茎杆和叶柄中检测到毒素,这比幼苗自然发病显症要早3~5d。在测定的30份大田病株茎杆、叶柄、叶脉样品中,阳性样品率为100%。这些结果表明建立的ELISA方法可用于菌株产毒能力的测定和大田棉花黄萎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