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68篇
  免费   469篇
  国内免费   793篇
林业   344篇
农学   741篇
基础科学   307篇
  481篇
综合类   3576篇
农作物   496篇
水产渔业   371篇
畜牧兽医   1841篇
园艺   324篇
植物保护   1149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18篇
  2022年   425篇
  2021年   400篇
  2020年   361篇
  2019年   428篇
  2018年   264篇
  2017年   428篇
  2016年   478篇
  2015年   454篇
  2014年   504篇
  2013年   439篇
  2012年   692篇
  2011年   684篇
  2010年   540篇
  2009年   491篇
  2008年   376篇
  2007年   433篇
  2006年   319篇
  2005年   273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8篇
  195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渔业生物近缘种及产地的判别由形态学深入到了蛋白质和DNA水平。本文综述了目前已经应用于水生生物的相关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色谱、免疫学判别以及蛋白的电泳、DNA的序列分析、PCR-RFLP、RAPD、AFLP、SNP、SSRI、SSR、Real-Time PCRs、pecies-specific primer PCR和PCRlab-on-a-chip等)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在把握了这些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展望了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2.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渔业生物近缘种及产地的判别由形态学深入到了蛋白质和DNA水平。本文综述了目前已经应用于水生生物的相关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色谱、免疫学判别以及蛋白的电泳、DNA的序列分析、PCR-RFLP、RAPD、AFLP、SNP、SSRI、SSR、Real-Time PCRs、pecies-specific primer PCR和PCRlab-on-a-chip等)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在把握了这些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展望了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3.
紫陀螺菌菌株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种培养基配方,对紫陀螺菌子实体不同生长期的不同部位及菌根、菌索进行组织分离,结果从子实体得到的菌丝生长缓慢,菌丝致密,从菌根和菌索得到的菌丝生长快,絮状不致密。以紫陀螺菌干子实体DNA为参照样品,对得到的相关分离纯培养物进行亲菌鉴定。供试的26条随机引物中,有8条对所有供试样品可扩增出清晰、稳定的DNA指纹图谱,且从子实体分离得到的菌丝体DNA指纹与干子实体的基本一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从子实体不同生长期得到的2个菌株相似系数0.979,它们与干子实体间的相似系数为0.884,从菌根和菌索得到的分离物与干子实体间的相似系数为0.389。结果表明,从子实体分离得到的2个菌株与对照物相似度最高,可以认定是紫陀螺菌的纯培养物。  相似文献   
994.
5种鳎科鱼类核糖体ITS1序列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龚理  时伟  杨敏  司李真  孔晓瑜 《水产学报》2017,41(3):321-329
核糖体基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严格遵循协同进化方式,但是在很多种类中都发现了明显的序列多态性,表明其是非协同进化。为了检测鳎科鱼类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1(ITS1)序列是否存在多态性,并探究其能否作为种类鉴定的分子标记,本研究克隆获得了5种鳎科鱼类共118条ITS1全序列。结果显示,眼斑豹鳎具有两种差异显著的片段类型,表明其在基因组中遵循非协同进化方式;而在其余4种鳎科鱼类中均没有发现序列多态性,表明其为协同进化。序列分析显示ITS1具有明显的种间长度异质性,最短的序列出现在蛾眉条鳎(412 bp),最长的为眼斑豹鳎(585 bp)。碱基分析显示ITS1序列在5种鳎科鱼类中都呈现出相同的趋势:CGAT,且GC含量为69.5%,远高于AT含量。聚类分析显示除眼斑豹鳎外,所有鳎类均单独聚为一支,种类区分度非常明显,表明ITS1序列能够作为种类鉴定的分子标记。但是眼斑豹鳎的一个克隆和东方箬鳎聚为一支,这种序列多态性对种类鉴定产生了干扰,因此用具有多态的ITS1序列作为分子标记时一定要有足够的克隆数量,避免因数据不充分而得到不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5.
养殖大菱鲆肠道中大菱鲆弧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11月,大连地区某大菱鲆养殖场发生病害并伴有死亡,主要症状为吻部下颌明显出血,腹腔积水,肝脏充血,肠道出血有白便。从患病大菱鲆肠道中分离出1株可在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菌株HZ-C1,人工回接感染试验证明其对健康大菱鲆具有较强致病性。通过形态学观察、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及生理生化试验确定菌株HZ-C1为大菱鲆弧菌。药敏检测结果显示,大菱鲆弧菌HZ-C1对氯霉素、丁胺卡那及头孢曲松等11种抗生素敏感,但对青霉素、四环素及诺氟沙星等15种抗生素耐药。本研究为大连地区养殖大菱鲆细菌性病害防治提供了一定病原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6.
头足类作为软体动物门中的重要组成,不仅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且还是海洋生态系统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加大对头足类的开发利用已成为世界各国的目标之一。头足类种类繁多,通常是抹香鲸等高等动物的重要饵料,因此其分类鉴定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方法和材料两个方面对头足类的分类鉴定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与总结。传统的外部形态学与生态学在头足类的分类鉴定已经相当成熟,耳石是头足类信息的良好载体,可作为种类和种群划分的主要依据;角质颚是头足类的主要摄食器官,具有稳定的形态特征、良好的信息储存以及耐腐蚀等特点,不同种类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别,是分类鉴定的良好材料。头足类的分类鉴定要在发挥传统分类学优势的同时,加大分子水平上的研究力度,并将二者结合,相互佐证。此外,还应加强对头足类硬组织的研究和基础资料积累,并建立完整的数据库及检索系统,使其在分类鉴定中得到更加有效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7.
发病仿刺参细菌的分离鉴定和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病仿刺参中分离到5株菌,分别为痢疾志贺氏菌、有毒威克斯菌、奥斯陆莫拉氏菌、缺陷短波单胞菌和动物溃疡伯杰氏菌.经革兰氏染色和胞外酶活性剂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确定了痢疾志贺氏菌、有毒威克斯菌、奥斯陆莫拉氏菌、缺陷短波单胞菌和动物溃疡伯杰氏菌的最佳生长条件分别是:35 ℃,pH 9,盐质量分数5%;25 ℃,pH 7,盐质量分数5%;25 ℃,pH 7,盐质量分数1%;25 ℃,pH 7,盐质量分数3%;35 ℃,pH 7,盐质量分数3%.能分解淀粉和蛋白,不能分解酯类.  相似文献   
998.
为了全面认识黄条(Seriola aureovittata)生物学特性,利用传统测量方式、框架测度法、几何形态测量法和解剖学方法,观察和测度了其外部形态特征、可量与可数性状及内部结构特征,并模拟构建了黄条形态性状度量框架图.观察了黄条不同部位鳞片和耳石形态特征,比较了各形态度量性状的比值关系,发现全长与体长比值、下颌长与上颌长比值、尾柄长与尾柄高比值变异较小,表明这些性状关联密切.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黄条全长(TL)与体重(BW)之间的关系模型:BW=2.1652TL2-140.35TL+2479.9 (R2=0.9812),体高(BH)与体重间的关系模型:BW=0.7575BH30059(R2=0.9816).研究分析表明,在黄条的12个可量形态性状中,除眼径外的其他11个形态性状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通径分析进一步揭示了体高和体长性状是影响体重的2个关键因素,其对体重的决定程度分别达41.34%和13.11%,它们对体重的共同决定程度达42.88%.本研究观察描述了黄条内部结构特征,其比肠长为0.62-0.69,脊椎骨数量为23-25,总出肉率可达75%.本研究结果可为黄条种质判别、系统分类及人工繁育与养殖技术开发提供形态认知依据.  相似文献   
999.
2013年浙江省舟山市某网箱养殖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暴发了一种严重的疾病,病鱼主要症状为脾、肾出现1-2 mm的白色类结节.从患病鱼内脏处分离得到1株优势菌OF-1,经人工感染实验证实为此次引起条石鲷死亡的致病菌,半数致死量为5.93×104 CFU/g.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菌株OF-1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在TCBS培养基上不生长.API 20E细菌鉴定系统、16S rRNA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证实,该菌株为美人鱼发光杆菌杀鱼亚种(Photobacterium damselae subsp.piscicida).该菌对庆大霉素、青霉素、氟哌酸、氧氟沙星、氨苄青霉素等药物高度敏感,对红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苯唑青霉素等药物具有抗性.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服装样片纸样的形状与结构特点,提出一种由曲率确定型值点分布的非均匀B样条曲线拟合识别方法,并用其样条小波进行型值点压缩和优化,以达到在给定误差下型值点数目尽量少的目的.通过分析比较和实例检验表明,这种算法识别服装纸样方便可靠,为服装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中样片的编辑设计提供一种智能高效的输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