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91篇
  免费   378篇
  国内免费   703篇
林业   540篇
农学   897篇
基础科学   106篇
  440篇
综合类   3251篇
农作物   685篇
水产渔业   227篇
畜牧兽医   845篇
园艺   277篇
植物保护   40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83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221篇
  2016年   278篇
  2015年   240篇
  2014年   353篇
  2013年   304篇
  2012年   473篇
  2011年   494篇
  2010年   468篇
  2009年   423篇
  2008年   384篇
  2007年   424篇
  2006年   459篇
  2005年   363篇
  2004年   266篇
  2003年   239篇
  2002年   201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马铃薯产量与主要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天水地区8个参试品种产量与产量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产量与主要产量性状的关联度由大到小排序,次序为:单株块茎>株高>淀粉含量>大中薯个数比率>平均薯重>大中薯重量比率>分枝数.该结果对马铃薯育种目标的制定,品种改良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2.
不同种植密度对辽藁本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藁本种植密度试验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加大,田间全年生育期延长;种植密度对辽藁本的株高、叶龄、叶面积指数和茎充实度等生育性状均有明显的影响;随着种植密度的减小,根粗>1 cm的根数增加、根长加长、根重最重。最佳种植密度为60 cm×(25~30)cm,其根部产量性状较好,药材性状符合药典规定的标准,但单位面积产量表现中等,可在一定范围内合理密植,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3.
秭归县退耕还林水源涵养效益计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地是森林水源涵养效益的主体,通过对秭归县10种退耕还林模式的土壤物理性状和林地水源涵养效益的研究,结果表明:(1)退耕还林后土壤总孔隙度增加4·3%~20·2%,除柏木林外,非毛管孔隙度增加6·8%~494·2%;(2)退耕还林后土壤饱和蓄水量增加5·7%~118·8%,非毛管蓄水量为坡耕地的2·58~19·13倍;(3)秭归县退耕还林森林土壤的蓄水量为171·6万m3/a,是相似立地条件下农耕地的3·21倍。  相似文献   
104.
黏虫蛹性别的快速鉴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蛹生殖孔的位置、腹部腹节的外部形态学特征、生殖孔(产卵孔)至排泄孔之间的距离,快速、准确鉴别黏虫蛹性别。雌蛹第8腹节腹面中央的生殖孔与第9腹节的产卵孔连接形成一纵裂缝,裂缝两侧平坦,无突起。生殖孔下端与第9腹节的前缘连接、产卵孔下端与第10腹节的前缘连接,形成2个明显的"人"字纹。雄蛹第8腹节无纵裂缝,在第9腹节腹面中央的生殖孔呈现的纵裂缝连接第10腹节,裂缝两边各有一个半圆形瘤状突起。雌雄蛹排泄孔均在第10腹节腹面,雌蛹产卵孔下端至排泄孔上端之间的距离为(400.85±151.10)μm,雄蛹生殖孔下端至排泄孔上端之间的距离为(178.21±93.59)μm,约为雌蛹相应距离的一半。采用该方法观察的270头羽化蛹的性别鉴别准确率100%。该方法对于快速鉴别黏虫蛹的性别、开展黏虫相关的生物学研究以及预测预报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5.
为筛选出黏虫Mythimna separata参与杀虫剂解毒代谢的主效细胞色素P450基因,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用于处理黏虫3龄幼虫的亚致死浓度,通过构建转录组测序文库并结合数字基因表达(digital gene expression,DGE)对不同处理的黏虫进行测序,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技术验证12个P450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用于处理黏虫的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虫腈亚致死浓度LC_(10)分别为0.15、13.66 mg/L;对照样品、氟虫腈处理样品和氯虫苯甲酰胺处理样品分别获得59 521 504、64 838 148和41 722 990个原始序列数据,分别获得57 441 216、62 368 912和40 285 164个过滤后的序列数据;过滤后的序列长度分别为8.62、9.36和6.04 G;碱基错误率均为0.02%;Phred数值大于20、30的碱基占总碱基的百分比均高于90.59%;鸟嘌呤+胞嘧啶(guanine cytosine,GC)含量分别为47.16%、48.94%和47.55%,表明转录组测序质量较高;黏虫受氯虫苯甲酰胺胁迫后,29个P450基因表达量上调,27个P450基因表达量下调;黏虫受氟虫腈胁迫后,23个P450基因表达量上调,26个P450基因表达量下调;12个P450基因表达量的RT-qPCR技术检测结果与DGE测序文库显示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6.
崩岗土体的收缩开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该研究为研究高径比对其影响,共设计10组高径比,通过定点拍照记录脱湿前与脱湿结束时的土体形态变化,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定量分析,探讨在控制高径比条件下崩岗土体的收缩开裂规律。结果表明:1)崩岗4层土中,过渡层的裂隙性、径向收缩性能最强,砂土层最弱,两者之间的较大差异会严重破坏崩岗土体的稳定性与承载力,促使崩壁崩塌;2)高径比较小的试样裂隙发育显著,径向收缩不明显;高径比较大的试样无裂隙发育,径向收缩显著。其中,4层土由干缩开裂土样过渡至径向收缩土样的高径比具体临界值分别位于:0.147~0.160、0.160~0.183、0.160~0.183、0.134~0.147;3)当高径比相同时,即使高度、直径不一致,但其各裂隙参数、径向收缩率具备相似性,轴向收缩率随厚度的增加而增加;4)随高径比的增加,收缩含水率逐渐增大,开裂含水率逐渐减小,两者之间的差值可以表示脱湿过程中土体产生抗拉强度的大小。收缩开裂裂隙度、宽径比、径向收缩率随高径比的增加整体呈现增大的趋势,其余参数均呈现减小的趋势。其中,4层土中,过渡层的收缩开裂特性受高径比影响最显著,砂土层受影响程度最小。研究结果可为揭示崩岗崩塌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7.
生物炭添加对矿区压实土壤水力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黄土高原大型露天煤矿开采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生物炭作为环境友好型土壤改良剂,在改善农田土壤质量中应用广泛,但在有关矿区压实土壤改良的研究中不够深入。为此,该研究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不同粒径的生物炭在不同添加量下对矿区排土场压实土壤水力特性的影响。试验采用4种粒径(>1~2、>0.25~1、0.10~0.25、<0.10 mm)与4种添加量(0、4、8、16 g/kg)的生物炭,设计5种压实条件(容重分别为1.3、1.4、1.5、1.6、1.7 g/cm3),并利用van Genuchten模型(VG模型)拟合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后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相关系数均在0.960以上,标准差均小于0.015,说明VG模型适用于拟合添加生物炭后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土壤孔隙分布明显改变,形成了大量大孔隙和中孔隙,土壤的持水能力提高。在低容重(1.3、1.4 g/cm3)条件下,生物炭粒径越大(0.25~2 mm)添加量越高(8、16 g/kg),土壤持水、保水效果越明显;在高容重(1.5、1.6、1.7 g/cm3)条件下,小粒径(<0.25 mm)和较低的生物炭添加量(4、8 g/kg)则表现出较好的持水能力。对于不同压实条件的排土场土壤,有针对性地施用生物炭,将有效提高土壤持水保水能力,提高土壤中植物的有效利用水分。  相似文献   
108.
为建立一种能快速预测发酵麦麸还原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定量分析模型,本研究以发酵麦麸为样本,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3,5-dinitrosalicylic acid, DNS)和BCA蛋白浓度测定法分别测定样品的还原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 infrared spectrum instrument, NIR)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PLS),比较预处理方法、最佳波长及主成分因子的决定系数R2,建立发酵麦麸还原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NIR快速检测定量模型。结果表明:1)发酵麦麸还原性糖定量模型的预处理方法使用一阶导数 (First derivative, FD)+二阶导数 (Second derivative, SD)+标准正态变换 (Standard normal variate, SNV),光谱范围为908~1 670 nm ,主因子数为7时,模型效果最优,其决定系数Rc2为0.904 8,校正均方根误差(Square error corrected, SEC)为1.576 1,相对分析误差(Relative percentage difference, RPD)为3.240 8;外部验证集决定系数Rp2为0.954 9且还原糖活性成分的验证集样本的测定值与NIR光谱预测值的P值为0.959 5>0.05。2)发酵麦麸可溶性蛋白定量模型的预处理方法使用一阶导数 (First derivative, FD)+二阶导数 (Second derivative, SD)+标准正态变换 (Standard normal variate, SNV),光谱范围为908~1 670 nm ,主因子数为10时,模型效果最优,其决定系数Rc2为0.938 2,校正均方根误差(Square error corrected, SEC)为2.003,相对分析误差(Relative percentage difference, RPD)为4.021 9;外部验证集决定系数Rp2为0.994 4,且可溶性蛋白活性成分的验证集样本测定值与NIR光谱预测值的P值为0.901 9>0.05。综上,建立的NIR光谱定量模型稳定性和准确性较好,且预测准确度良好,可用于快速预测发酵麦麸样品的还原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109.
稻米籽粒应力松弛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米籽粒的松弛特性在其生产、质量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试验获得了稻米籽粒应力松弛特性的力学指标如Maxwell单元个数、松弛模量、松弛时间等,并研究了稻米籽粒应力松弛特性与稻米品质性状的关系,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建立了回归方程,可以为稻米加工装置的设计以及稻米的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为预测机械损伤、提高产品质量、探索新的控制方法和判断依据提供最佳参数。  相似文献   
110.
部分高油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5个高油玉米自交系生育期、植株性状、产量性状及品质性状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5个高油系籽粒的脂肪、蛋白质含量高于黑龙江省普通玉米自交系,其中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普通自交系,淀粉含量极显著低于普通玉米自交系.除BY843、BY815生育期偏晚以外,其它高油系能够适应黑龙江省种植.多数高油系的自身产量接近普通玉米自交系,可以直接利用或者作为种质资源间接利用.大部分高油系的株高、穗位偏高,需进一步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