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16篇
  2023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栎长颈卷叶象Paracycnotrachelus longiceps Motschulsky危害柞树嫩叶,在丹东1 a发生2代,以成虫在枯枝落叶层下、表土中越冬。越冬成虫翌年5月初出蜇,终见日出现在7月初。一个叶苞内产卵1粒,偶见2粒。卵期10~15 d,幼虫期11~16 d,蛹期3~5 d。第1代成虫出现于6月下旬至8月下旬,第2代成虫始见于8月中旬9,月中旬到10月上旬进入越冬状态。  相似文献   
12.
郎庆龙  高伟 《北方蚕业》2005,26(2):31-32
菌根真菌能与柞树共生,其促进柞树生长、耐寒、耐干旱、耐瘠薄、生命力强、适应性广等报导屡见不鲜.而对这些菌种的培养方法报导较少,特别是对多种柞树菌根真菌三级种在不同配方上的生长状况,未见报导.  相似文献   
13.
正柞园轮伐是指为了给蚕提供适熟饲料而对柞园中的柞树进行定期砍伐,是科学合理安排柞园茬口的一种手段。在轮伐的过程中还要对柞园中的各类杂树一并清除,以利养蚕操作。长期以来轮伐物作为蚕区农民生活的主要薪炭来源,十分抢手,供不应求。在计划经济时期的每年蚕期结束后,当时的生产队要组织蚕业生产骨干对当年轮伐柞园的柞  相似文献   
14.
15.
以9种常见的柞树菌根真菌为试验材料,对当年生柞树幼苗进行接种,并对接种后柞树的株高生长量、菌根化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菌种回接后的菌根化率也不同,其中1号、2号、4号和5号菌种的菌根化率明显高于其它菌种;菌根化(1a)的柞树,其生长量明显高于对照;另外,菌种不同,柞树的生长量也不同。其中,1号、2号菌种的生长量最大。  相似文献   
16.
对辽东山区柞园麻栎、辽东栎、蒙古栎和波罗栎4种柞树不同枝龄地上部分生物量及部分形态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同枝龄柞树以麻栎的供叶能力最大,辽东栎、波罗栎居中,蒙古栎最差;各柞树树枝、叶生物量都随着枝龄的增长而增加,增加幅度又因树种和环境条件而有所区别;轮伐周期内,柞树株高、地径、叶面积指数、冠幅与枝龄呈正相关,随枝龄增加而增大;5—6a枝龄冠幅增长趋于平缓,当年枝长与枝龄呈负相关,即随枝龄增长而减少,各柞树种间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7.
针对辽宁部分柞蚕场退化、沙化以及缺株少墩等现状,基于建设生态型柞蚕场的需要,我们自2002年起在辽宁省凤城市、东港市、庄河市、宽甸县和岫岩县生态型柞蚕场示范建设过程中推广使用菌根化柞苗补植蚕场。通过连续11年跟踪调查,结果表明:菌根化柞苗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苗高、地径、茎叶重等指标也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8.
对2008年4月丹东地区柞树霜冻害的发生、症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柞树霜冻害发生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以期对辽东柞蚕生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试论辽宁柞蚕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20.
学科建设是农业科研院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作与重要保障。本文以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为例,阐述了其学科建设的现状与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领军人才培养力度、促进学科间协同创新、强化人才梯队建设、提高科研平台建设水平等发展对策,以期为农业科研单位的学科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