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水产渔业   85篇
畜牧兽医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分别用超声波处理不同粉碎粒度的高温脱脂豆粕,然后采用醇法浸提工艺提取其中的大豆浓缩蛋白(SPC)。结果显示:40目、60目及80目豆粕提取的大豆浓缩蛋白中粗蛋白含量分别为51.85%、55.50%和54.32%(P〈0.05)。提取率分别为97.65%、97.51%和95.80%(P〈0.05);超声波处理之后提取的大豆浓缩蛋白中粗蛋白含量分别为55.44%、55.11%和58.77%(P〈0.05),提取率分别为97.50%、96.78%和95.65%(P〈0.05)。不同的粉碎粒度对大豆浓缩蛋白中粗蛋白的含量及提取率有显著影响,粒度越小,粗蛋白含量越高,提取率越低;在相同的粉碎粒度下,超声波处理能提高大豆浓缩蛋白中粗蛋白的含量,但是对其提取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2.
分别研究了不同硝化细菌浓度(0、20、60、120 mL/100 L)和不同微生物滤料(珊瑚石、锅炉煤渣、牡蛎壳)对养殖水中氨氮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硝化细菌后,水体中的氨氮浓度呈现下降趋势,在8~12 h出现极低值后,开始上升,但上升速度较慢;随着水体中硝化细菌添加量的增加,水体中的氨氮浓度下降速度加快;水体中亚硝酸氮浓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4~6 h出现极高值,然后迅速下降,且硝化细菌添加量越高,下降速度越快。硝化细菌对以珊瑚石和锅炉煤渣为滤料的养殖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氮的处理效果显著优于牡蛎壳,但珊瑚石和锅炉煤渣之间无显著差异。综合试验结果,应急水质处理时,硝化细菌菌剂的添加量以一次60 mL/100 L(或以活菌计数为1.2×109个/100 L)、间隔24 h添加1次为宜;经过脱硫筛选之后的锅炉煤渣可以作为循环水养殖用滤料。  相似文献   
23.
投喂频率对星斑川鲽幼鱼生长和体组成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1次/d、2次/d(周日不投)、2次/d和3次/d对星斑川鲽幼鱼生长、摄食率、饲料利用情况和全鱼及其组织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星斑川鲽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显著升高,2次/d(周日不投)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1次/d组(P<0.05),但与2次/d和3次/d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次/d(周日不投)组饲料转化率和蛋白质效率稍高于2次/d和3次/d组,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全鱼水分和粗蛋白含量不受投喂频率的显著影响(P>0.05),全鱼粗脂肪含量2次/d(周日不投)组显著低于2次/d组(P<0.05),全鱼灰分含量1次/d组显著高于2次/d(周日不投)组和3次/d组(P<0.05),其余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水分含量随投喂频率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肌肉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与水分含量呈负相关,肌肉灰分含量1次/d组显著高于2次/d组(P<0.05),其余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脏水分和粗脂肪含量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脏粗蛋白含量1次/d组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其余各组之间...  相似文献   
24.
通过采集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血浆和血清样品,检测并比较其7项生化指标的异同。结果显示: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甘油三脂(TG)及总蛋白(TP)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二者总胆固醇(T-CHO)和血糖(GLU)含量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7项生化指标检测血清与血浆间存在高度相关性(0.9380.05),表明星斑川鲽部分血液指标受个体大小的影响,因此在对星斑川鲽的血液学诊断及营养水平对其血液学指标影响的考察中,应充分考虑鱼体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梯度的蛋氨酸钴(Co Met),制成钴含量分别为0.30 mg/kg、1.75 mg/kg、3.42 mg/kg、6.73 mg/kg、12.56 mg/kg、25.50 mg/kg的6组实验饲料(记作D1、D2、D3、D4、D5、D6组),饲喂初始体重(60.02±0.42)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E.fuscoguttatus♀)幼鱼8周,研究蛋氨酸钴对其生长、矿物元素沉积和肝脏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饲料中蛋氨酸钴含量的增加,实验鱼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先升后降,D3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饲料系数(FCR)先降后升,D3、D4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蛋氨酸钴对肌肉水分和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粗蛋白含量呈降低的趋势,D5、D6组显著低于D1~D4组(P0.05),但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粗脂肪含量先降后升,D4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D6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肝脏、肠道、脊椎骨及肌肉钴含量均随饲料中蛋氨酸钴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全鱼钴沉积率呈先升高后平稳的趋势,D1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肝脏铁、铜和锌含量随饲料中蛋氨酸钴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肝脏锰含量显著降低(P0.05)。随饲料中蛋氨酸钴的增加,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先升后降,D5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D5、D6组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肝脏精氨酸酶(DArg)活力随饲料中蛋氨酸钴的增加显著升高(P0.05);D4~D6组肝脏羧肽酶A(CPA)活力显著高于D1~D3组(P0.05),但三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本实验条件下,以SGR为评价指标,经折线回归分析,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对钴的最适需求量为3.25 mg/kg,即53.28 mg(Co Met)/kg(饲料)。  相似文献   
26.
胆汁酸对大菱鲆幼鱼生长、脂肪代谢酶及血清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3%、0.06%、0.09%及0.12%的胆汁酸,配制5组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D1、D2、D3、D4、D5),投喂体质量为26.5 g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56 d,研究胆汁酸对其生长、体组成、脂肪代谢酶活力及血清生化的影响。结果显示:(1)实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及脂肪效率呈先升后平稳的趋势,均在D3组达到最高值。(2)胆汁酸显著降低了全鱼粗脂肪及粗灰分含量,提高了粗蛋白含量(P0.05);降低了肌肉粗脂肪含量,提高了粗蛋白及粗灰分含量(P0.05)。(3)脂肪酶及脂蛋白脂酶活力呈先升后平稳的趋势;肝脂酶活力显著升高(P0.05)。(4)胆汁酸降低了血清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活力,提高了碱性磷酸酶活力(P0.05);总蛋白及白蛋白的含量随胆汁酸含量的增加而升高(P0.05);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随胆汁酸含量的升高而下降(P0.05)。(5)鳗弧菌感染48 h后,D3、D4及D5组的累积死亡率显著低于D1组。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经折线回归分析,体质量26.5 g的大菱鲆幼鱼饲料中胆汁酸的适宜添加量为0.09%。  相似文献   
27.
近年来,免疫增强剂在鱼类饲料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同其它功能性添加剂相比,免疫增强剂能作用于鱼类的免疫系统,提高鱼类的健康和存活,在过去的几年中,国内外已有学者陆续对饲用免疫增强剂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然而应当注意的是,虽然实验室的一些试验在分子和细胞水平已经显示出积极的免疫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28.
在25℃、常压条件下,酸与酶联合水解鳕鱼肉制备水解鱼蛋白(用于仔稚鱼微颗粒饲料)过程中。发现水解液有冒泡的异常现象。通过测定水解过程中鱼蛋白水解液的水解度、pH值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以及菌种鉴定,探讨了水解液冒泡现象的原因。结果表明:鳕鱼肉蛋白水解速度开始较快.水解1d时的水解度近50%。而后水解度增幅日趋减缓至基本稳定;水解液的pH值一直控制在3.3-3.7:水解液的冒泡现象认定为人为污染的产气、产淀粉酶、不产脂肪酶和不产酸的嗜酸性淡黄色菌种所致。  相似文献   
29.
水产动物残饵及粪便对养殖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饲料残饵和动物粪便是养殖水质污染的主要来源,直接影响养殖对象的生长,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对饲料研究和水产养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阐述此类养殖废物在水体中的排放情况及对水体环境的影响等,并对减少这些污染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0.
本试验旨在研究富马酸亚铁对虹鳟幼鱼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选择初始体重为(89.2±0.2)g的虹鳟幼鱼 360尾,随机分成 6组,每组 3个重复,每个重复 20尾鱼,分别饲喂添加富马酸亚铁 0、20、40、80、160、480mg/kg(以铁计)的试验饲料,各组分别为 D0、D20、D40、D80、D160和 D480组,D0组为对照组。各组铁实测含量分别为 62.6、79.5、99.6、139.3、215.2、538.4mg/kg,试验期60d。结果表明:1)饲料中不同铁水平对虹鳟幼鱼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数量呈现先上升后平稳的趋势;各组血细胞比容无显著差异(P>0.05)。3)各组全鱼、脊椎骨和肌肉铁含量随着饲料中铁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肝脏铁含量呈现先上升后平稳的趋势;各组全鱼锌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D0组脊椎骨和肌肉锌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D0和 D20组肝脏锌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全鱼铜含量随饲料铁含量的升高而升高,各组脊椎骨铜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D0组肌肉铜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4)D0组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低于 D20、D40、D80和 D160组(P<0.05),但与 D480组无显著差异(P>0.05);过氧化氢酶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D40组最高。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以富马酸亚铁作为铁源,通过折线模型分析发现,以血红蛋白含量和肝脏铁含量为评价指标的虹鳟幼鱼对饲料中铁需要量分别为 99.8和 100.4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