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31.
2001年4月青海某猪场从外地购进一批玉米,因在运输途中淋雨,导致部分玉米霉变,经晾晒后加入未霉变的玉米(70%)作混合饲料,饲喂后仔猪出现中毒症状,经病理学检查、霉菌学检验及小鼠的毒性复制试验确诊为霉玉米中毒。  相似文献   
32.
为了探讨1日龄大通牦牛骨骼肌组织学特点及对低氧的适应,以平原黄牛为对照,利用光镜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骨骼肌肌纤维直径、表面积密度;通过透射电镜比较骨骼肌线粒体的面数密度、面积密度、体积密度、平均体积等结构参数。结果显示,1日龄大通牦牛骨骼肌肌纤维直径显著细于1日龄平原黄牛,表面积密度明显大于平原黄牛,差异极显著(P<0.01);1日龄大通牦牛骨骼肌细胞中线粒体平均体积小于1日龄平原黄牛,并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1日龄大通牦牛骨骼肌细胞中线粒体体积密度、面积密度、面数密度均大于1日龄平原黄牛,且差异极显著(P<0.01)。以上结果表明,大通牦牛通过增加骨骼肌线粒体面数密度、面积密度、体积密度,降低线粒体平均体积来提高其在低氧环境中对氧的利用,并且在长期进化中形成了肌纤维直径小,表面积密度大的组织学特点。  相似文献   
33.
对青海省大通牦牛1、30、180日龄及成年组心肌和骨骼肌线粒体Na+-K+-ATP酶、Mg2+-ATP酶、Ca2+-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牦牛心肌、骨骼肌线粒体Na+-K+-ATP酶、Mg2+-ATP酶、Ca2+-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在年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明大通牦牛在生长发育阶段心肌、骨骼肌线粒体ATP酶在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及信息传递等方面发挥着稳定的作用,且与年龄之间无明显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4.
2011年4月,青海省西宁市野生动物园有7只狼突然陆续死亡,经病理学和细菌学检查确诊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肺炎双球菌混合感染致死。主要对该起狼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肺炎双球菌混合感染的诊断作一介绍,以期为兽医同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按50~60个/只每天给6只试验羊饲喂草原毛虫,观察草原毛虫对羊口腔黏膜的影响,并进行剖检和病理组织学观察,与自然发病羊进行对比,以探索家畜口腔黏膜溃烂病的病因。结果表明,试验羊在连续饲喂8 d后舌表面出现黑斑,试验第13天舌面黑斑处溃烂出血,和自然发病羊的口腔变化相同;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在实验羊和自然发病羊舌组织内有均质染色的异物,咖啡色,异物边缘不整齐,有倒刺,横切异物环状,中空,纵切异物较长,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上皮样细胞和少量异物巨噬细胞浸润,其他脏器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证实试验羊和自然发病羊舌组织内中空具有倒刺的异物是草原毛虫,为引起口腔黏膜溃烂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36.
旨在揭示牦牛泌乳中期和静止期乳腺组织雌激素受体α(ERα)和雌激素受体β(ERβ)的分布及蛋白水平的表达。采集泌乳中期(分娩后3~4个月)和静止期(断乳后1个月)各5头健康牦牛的乳腺组织,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和Image 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检测ERα和ERβ在牦牛泌乳中期和静止期的分布情况,并采用Western blot技术对乳腺组织内的ERα和ERβ蛋白含量进行半定量测定。结果表明:泌乳中期牦牛乳腺组织内ERα大多分布于腺泡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少部分分布于小叶间结缔组织内脂肪细胞的细胞核、偶见于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核;静止期牦牛乳腺组织内ERα大量分布于结缔组织中脂肪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核中,少数分布于腺泡上皮细胞的细胞质中;泌乳中期ERβ大多分布于乳腺腺泡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偶见于血管内皮细胞及脂肪细胞的细胞核中,但着色较腺泡上皮细胞的细胞质浅。静止期ERβ广泛分布于乳腺导管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小叶间结缔组织内间质细胞的细胞核及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核中,腺泡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内也有表达,但较泌乳中期阳性细胞数少。牦牛乳腺组织内ERα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静止期显著高于泌乳中期(P<0.05);静止期与泌乳中期乳腺组织内ERβ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雌激素受体不同亚型在不同发育期牦牛乳腺组织内的表达存在差异,提示,雌激素受体不同亚型在牦牛乳腺发育及泌乳生物学中可能执行不同的功能。  相似文献   
37.
38.
为了阐明高原牦牛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OS, iNOS)在基因水平上对肺脏低氧适应的作用,试验以高原牦牛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扩增方法克隆了高原牦牛iNOS基因cDNA序列,并对iNOS基因的CDS序列及其编码的蛋白结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高原牦牛iNOS基因的CDS序列全长为3 471 bp,共编码1 156个氨基酸;iNOS蛋白分子质量约为131.03 ku,信号肽预测显示为胞内蛋白,其氨基酸序列具有多个功能域位点,在iNOS蛋白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37.28%、β-转角占7.27%、无规则卷曲占37.46%、延伸链占17.99%,且核苷酸序列与黄牛、马、犬、人和小鼠的同源性分别为99.45%、78.05%、85.81%、80.84%和80.73%,氨基酸序列与黄牛、马、犬、人和小鼠的同源性分别为99.57%、76.28%、84.18%、79.67%和80.54%。说明iNOS基因在进化过程中相对保守,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在高原牦牛与黄牛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与其他物种相比一致性较低。  相似文献   
39.
张勤文 《畜禽业》2004,(9):15-15
在羊只的饲养过程中,传染病是危害羊只健康的最严重的一类疾病,它不仅可能造成大批羊只的死亡和畜产品的损失,影响人民生活和对外贸易,某些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还能给人民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仅农业部于1993年对我省民和、共和两县实地抽查畜禽疫病流行情况结果来看,调查的8万只羊的死亡率达到9.4l%,给羊只饲养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急性传染病的发生是造成羊只损失的最主要的一个因素,但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常常会因为病原、诱因、症状等的相似性而造成误诊,给疾病的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对危害羊只健康的九种急性传染病从病原、诱因、多发季节、多发年龄、主要症状和特征性变化等方面进行鉴别,为临床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0.
对生活在不同海拔地区的牦牛肺组织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表明:在单位面积内,高海拔地区牦牛的肺泡数(34.62±5.15个/mm2)多于低海拔地区牦牛的肺泡数(27.19±4.37个/mm2)(P<0.01),肺泡隔厚度(3.52±0.58μm)大于低海拔牦牛(2.78±0.42μm)(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