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11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禽脑脊髓炎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AEV(VR株 )CEF适应毒制备抗原 ,免疫Balb/c小鼠。应用杂交瘤技术以间接ELISA方法筛选获得一株分泌抗AEV(VR)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制备细胞上清及腹水进行单抗特性鉴定 ,经染色体计数、免疫球蛋白类及亚类测定、特异性试验、稳定性试验、SDS PAGE电泳 ,表明该杂交瘤细胞染色体数目介于 90~ 110之间 ,该单克隆抗体亚类为IgG2a,分子量为 142KD ,ELISA测定细胞上清效价为 1∶1× 10 4 ,腹水效价为 1∶1× 10 6,与其它病原无交叉反应 ,抗体分泌稳定。  相似文献   
32.
以血清Ⅰ型鸭疫里默氏菌为供试菌株,改良马丁肉汤培养,纯检后扩大培养,再用福尔马林灭活离心浓缩,然后按一定比例制备油乳化疫苗。经无菌检验和安全性检验后,测定其近期保护率。试验表明于免疫后9d和14d用致死量的Ⅰ型鸭疫里默氏菌攻击,其保护率分别为83.3%和100%。  相似文献   
33.
鸭“白点病”(暂定名)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冬以来 ,福建、浙江、广东等省发生了一种以高发病率、高病死率、软脚、摇头和肝脏、脾脏、胰脏、肠壁多量白色坏死点为特征的鸭传染病 ,暂定名为鸭“白点病”。经调查发现番鸭、半番鸭和麻鸭等均可感染发病 ,但以番鸭易感性最强 ,发病率、病死率最高 ,有的发病率高达 10 0 % ,病死率达 95%。以现有的鸭用疫苗或高免蛋黄抗体或高免血清和抗菌药物未能治疗或预防该病。我们对 3个发病严重鸭场病死鸭开展了病原学研究 ,细菌学检查均为阴性 ,但均分离到病毒 ,并对其中 1株进行了鉴定 ,经负染及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理化特性及生物学特性测…  相似文献   
34.
近年来,世界各地频繁发生人兽共患病疫情突袭人类的事件,人兽共患病不仅对畜牧业危害极大,同时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如何减小和避免人兽共患病的发生,做到动物和人类的和谐共处,以及做好人兽共患病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刊邀请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传染病方面的专家苏敬良博士,就人兽共患病开展系列专题讲座,希望对大家正确认识防制人兽共患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5.
通过血凝抑制(HI)和鸡胚中和试验(VN)证实,本实验室制备的抗禽流感H9M2单抗11A5和11B2株可特异性地抑制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特性,而与禽流感H5和H7亚型以及其他具有血凝性感染禽类的病毒(如新城疫等)不反应。两株单抗腹水HI效价均达到15Log2。中和试验表明:上述两株单抗均可有效抑制H9N2病毒在SPF鸡胚中的增殖,使病毒失去血凝活性.测得11A5和11B2株腹水对H9N2禽流感病毒的半数保护量分别为10^-3.35和10^-4.58。该单抗的研制成功对于进一步建立快速鉴别诊断禽流感H9亚型病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6.
金鑫  苏敬良 《动物保健》2005,(11):22-22
Q热(Q Fever)是由贝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burneti)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人一般以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为主要症状.动物感染多为隐性经过.但妊娠牛、绵羊和山羊感染可引起流产。1937年Derrick在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发现并首先描述此病.因当时原因不明.故称该病为Q热(“Q”乃Query的第一个字母,即疑问之意)。  相似文献   
37.
1型鸭疫里默氏菌3种不同佐剂灭活疫苗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别研制1型鸭疫里默氏菌(RA)灭活铝胶疫苗、RA灭活蜂胶疫苗和RA灭活油乳剂疫苗,并从副作用和免疫保护率等方面对比3种疫苗作了比较。结果表明,灭活油乳剂疫苗免疫保护率最高,免疫后9d保护率达83.3%,14d为92.8%-100%,24d时仍为100%;其次是灭活蜂胶疫苗,灭活铝胶疫苗最差,但副作用则从铝胶疫苗、蜂胶疫苗、油乳剂疫苗依次增强,对于同一种疫苗,颈部皮下注射的副作用明显小于腿部肌肉注射,因此,建议选择油乳剂疫苗以颈部皮下注射途径免疫接种雏鸭,即可获得较长时间的保护。  相似文献   
38.
金鑫  苏敬良 《动物保健》2005,(10):16-16,41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以发热、黄疸、血红蛋白尿和流产为主要症状的人兽共患病。  相似文献   
39.
众所周知,空气中存在着很多微生物。其中有害生命的微生物成分对人类和其他动物造成了较大的危害。为了保证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以及畜牧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畜舍气挟微生物的研究已有不少人做了大量的工作。  相似文献   
40.
鸭疱疹病毒Ⅱ型(暂定名)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自1990年以来,在福建、浙江和广东等省发生一种以双翅羽毛管淤血呈紫黑色、断裂和脱落以及皮下、脏器(肝脏、胰脏)和肠道(十二指肠、直肠和盲肠)出血为主要特征的新的鸭传染病,暂定名为鸭出血症。我们对从自然感染该病典型病死番鸭脏器中获得的1株含2种病毒粒子(直径大小分别为30-40mm和80-120mm)的分离物,以Ⅰ型雏鸭病毒性肝炎标准阳性血清进行连续4代中和后接种番鸭胚,收集死亡番鸭胚胚液进行病毒纯化、负染、电镜观察和SPF鸡胚接种试验证明获得单一病毒分离株(定名为鸭出血症病毒)。该病毒为不耐酸、不耐碱、不耐热、对氯仿处理敏感、核酸类型为双股DNA的有囊膜病毒,直径为80-150nm;对番鸭胚、鹅胚、麻鸭胚、半番鸭胚、北京鸭胚和SPF鸡胚的致 死率分别为100%、100%、78.3%、60%、82.1%和0%;对10-11日龄番鸭胚的ELD50为10^-7.78/0.2ml;无血凝活性,不凝集“O”型人、鸭、鸡、鹅、家兔、小鼠,豚鼠、猪和绵羊红细胞;经血清中和试验证明该病毒与Ⅰ型雏鸭肝炎病毒、雏番鸭细小病毒、雏鹅细小病毒、鸭瘟病毒无血清学相关性。据以上结果可将该病毒确定为疱疹病毒科成员,但鉴于其与鸭瘟病毒(鸭疱疹病毒Ⅰ型)无血清学相关性,则暂定名为鸭疱疹病毒Ⅱ型,此为国内外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