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11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检测鸭出血症病毒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寻求一种检测鸭出血症病毒(duck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DHDV)快速、敏感、实用的方法,建立了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并测定了一抗(兔抗鸭出血症病毒阳性血清)、二抗(FITC标记的羊抗兔IgG)的最佳使用浓度及最佳感作时间分别为1:20、60min和l:100、60min。以建立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了DHDV于番鸭胚成纤维细胞中的复制动态,结果表明,接毒后36~60h为DHDV大量复制期;60~120h为DHDV从核膜以出芽方式进入胞浆中成熟的阶段;120~144h为大量DHDV自胞浆中释放至胞外阶段。该方法快速、特异,可用于该病的实验室诊断。  相似文献   
92.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的小鸭高度致死性、传播迅速的病毒性疾病,主要感染5周龄内的小鸭,以2周龄内雏鸭最易感.该病潜伏期短,死亡快,剖检病变主要表现为肝脏肿胀出血.  相似文献   
93.
血清3型鸭甲型肝炎病毒弱毒疫苗株培育及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鸭甲型肝炎病毒血清3型引起的小鸭肝炎在我国广泛流行,严重危害着肉鸭养殖业.本研究采用鸭胚连续传代对血清3型鸭甲型肝炎病毒分离株进行致弱,通过检测不同代次的鸭胚组织毒的毒力、稳定性及免疫原性,结果发现该病毒在鸭胚中连续传代至第53代以后对雏鸭无致病性,在雏鸭体内连续继代不出现毒力返强.雏鸭经颈部皮下接种5×105.9ELD50的第54代病毒后可刺激机体产生坚强的免疫力.1日龄雏鸭免疫后4 d对强毒感染的保护指数为81.4%,免疫后6天的保护指数为100%.3日龄雏鸭免疫后5 d攻毒保护率为100%.1日龄雏鸭免疫后1周,血清中和抗体水平为10-3.29,至第4周达到高峰,之后开始缓慢下降.试验结果表明,3型鸭甲型肝炎病毒株第54代弱毒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毒力稳定,雏鸭接种后诱导产生的免疫力完全可以保护小鸭渡过鸭肝炎易感期,可作为疫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94.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探讨企鹅源禽1型副黏病毒BP01的演化,根据GenBank登录的鹅源禽1型副黏病毒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运用RT-PCR方法于国内外首次测定了企鹅源禽1型副黏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其全长为15 192nt.经分析表明BP01病毒基因组与SF02株和ZJ1株等鹅源禽1型副黏病毒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9.1%和99.0%;与IT-227/82和dove/Italy/2736/00等鸽源禽1型副黏病毒同源性分别为90.2%和88.1%;而与Hert/33和LaSota等鸡源禽1型副黏病毒的同源性最低,仅分别为87.9%/和83.2%.对F基因第47~435nt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和F基因第334~1 682 nt进行HinfⅠ、BstO Ⅰ、Rsa Ⅰ酶切位点分析,确定BP01株病毒为基因Ⅶ型.F蛋白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为112R-R-Q-K-R-F117,符合禽1型副黏病毒强毒株的特性,经预测发现BP01株病毒F蛋白的七肽重复序列分剐在第143~189位氨基酸残基和第461~503位氨基酸.通过对主要毒力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发现,水禽源与其它源F蛋白有14个氨基酸不同,HN蛋白上有2个氨基酸的不同,而P蛋白有20个氨基酸的不同,且在第151~166位氨基酸存在一个明显的突变域.  相似文献   
95.
13型鸭疫里默氏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菌采集鸭疫里默氏菌病病鸭肝脏分别接种到含血清改良马丁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和马丁肉汤中,并将分离菌作生化试验。结果:分离菌的纯培养物能分解葡萄糖、棉子糖、尿素酶和过氧化氢酶。该分离菌株只与13型RA标准阳性血清发生凝集反应。  相似文献   
96.
破伤风又名"强直症"、"锁口风",是由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感染后产生外毒素,侵害神经组织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破伤风在2000多年前已为人们所认识,1884年Nicolaier发现了破伤风梭菌.破伤风现遍布全球,平均每年约有40万人死于本病.重型破伤风病人经综合措施积极抢救后,病死率平均约20%~30%.马的致死率波动于45%~90%之间,牛的致死率通常较低,绵羊较高,幼畜特别是羔羊的致死率可达95%~100%.  相似文献   
97.
鸭源丹毒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禽类丹毒通常为禽群中一些个体发生的急性、暴发性感染.多种脊椎动物可发生这种感染,有些为污染(如鱼).其病原为丹毒丝菌(Erysipelo-thrix)[1].根据对DNA同源性的分析发现丹毒丝菌有不同的基因种,即猪丹毒丝菌和扁桃体丹毒丝菌,有证据表明可能有另一个独特基因种存在[2-3].在禽类中,该病主要对火鸡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其他禽类暴发丹毒不多见.关于鸭的自然感染途径,尚不十分清楚,可能经皮肤外伤或经消化道途径感染,特别采食了丹毒菌污染的水和感染的鱼类而传染.  相似文献   
98.
沙门菌是常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不仅能导致鸡白痢、禽伤寒和禽类副伤寒等疾病,而且是人类伤寒、副伤寒、败血症、胃肠炎等疾病的病原菌[1].抗生素的应用,对预防和控制沙门菌病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之产生了耐药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
在冬虫夏草菌丝水提液诱导下,采用Hoechst33342荧光染色、MTT、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等方法,观察和分析了SP2/0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显示,冬虫夏草菌丝水提液可抑制SP2/0细胞增殖,在荧光显微镜下,凋亡细胞呈亮绿色,DNA琼脂糖电泳可见典型的“阶梯状”条带,Annexin—V—FITC和碘化丙啶(PI)双染后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增多。表明,冬虫夏草菌丝水提液对SP2/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可能与诱导其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0.
氟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骨钙素基因表达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氟对成骨细胞骨钙素(OC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酶消化法分离初生小鼠头盖骨成骨细胞,取第3代成骨细胞,加入不同浓度(0~10-3mol?L-1)氟化钠,提取细胞总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观察成骨细胞OCN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各浓度NaF均能刺激体外培养成骨细胞OCN基因的表达呈剂量依赖关系,当浓度为5×10-4mol?L-1时OCN基因表达量的增加最为明显,约为对照组的30倍。【结论】各浓度的NaF均能在基因水平刺激OCN的表达,OCN在氟中毒所致的骨相损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