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32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8篇
  34篇
综合类   153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45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8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研究牛蒡苷元在仔猪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了解其在仔猪体内的吸收、分布、转化和排泄规律,为新兽药的研发和临床用药提供理论参考依据。选取健康仔猪8头(30.0±5.0 kg),以2.0 mg/kg.bw的牛蒡苷元静脉注射给药,不同时间点前腔静脉采血,采用HPLC法对猪血浆中牛蒡苷元的浓度进行分析。牛蒡苷元静脉注射后,符合无吸收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为:分布半衰期(t1/2α)0.166±0.022 h;消除半衰期(t1/2β)3.161±0.296 h;表观分布容积(Vd)0.231±0.033 L/kg;清除率(CLb)0.057±0.003 L/(h·kg);药时曲线下面积(AUC)1.189±0.057 μg·h·mL-1。由此可知,牛蒡苷元静脉注射后在仔猪体内分布迅速、分布组织较少、代谢消除较快。  相似文献   
42.
为研究阿莫西林在藏系羊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了解阿莫西林在藏系羊体内的吸收、分布、转化及排泄规律,以期为牧区兽医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本试验选取8只成年藏系羊,阿莫西林口灌给药,不同时间点采集藏系羊血液,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结果表明,阿莫西林经藏系羊口灌给药(15 mg/kg.B.W)后,其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_(1/2α)为(0.773±0.097)h,t1/2ka为(0.156±0.021)h,t_(1/2β)为(3.787±0.973)h,AUC为(8.249±1.023)μg·h/m L,T_(max)为(0.497±0.036)h,C_(max)为(2.667±0.198)μg/m L。表明阿莫西林口灌给药后,在成年藏系羊体内吸收迅速,消除较快。  相似文献   
43.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广西南丹县山口林场23年生秃杉林和连栽杉木林C储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秃杉各器官中C含量为426.0~503.9 g·kg~(-1),不同器官C含量排序为:皮>干>根>枝>叶,草本层、灌木层和凋落物层平均C含量分别为452.7、408.0和428.9 g·kg~(-1),土壤(0~80 cm)C含量为16.59 g·kg~(-1)。杉木各器官中C含量为464.5~508.9 g·kg~(-1),不同器官C含量排序为:皮>干>枝>根>叶,草本层、灌木层和凋落物层平均C含量分别为456.2、416.3和468.1 g·kg~(-1),土壤(0~80 cm)C含量为15.77 g·kg~(-1)。秃杉林和连栽杉木林生态系统C储量分别为245.82、213.52 t·hm~(-2),不同层次C储量排序为:土壤层>乔木层>凋落物层或灌草层。秃杉林和连栽杉木林乔木层净生产力分别为10.75、7.14 t·hm~(-2)·a~(-1),C年净固定量分别为5.05、3.47 t·hm~(-2)·a~(-1),年净吸收CO2量分别为18.53、12.73 t·hm~(-2)·a~(-1)。  相似文献   
44.
2017-2019年,对大渡河上游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和多样性指数等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渡河上游采集到鱼类2目6科24种,其中包括了四川省级保护鱼类2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8种以及外来物种3种。大渡河上游现有分布鱼类以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和重口裂腹鱼(S.davidi)等为优势种群,生态类群以杂食性、底层、冷水性为主;鱼类种类数、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泸定电站库区最高。结果表明大渡河上游鱼类区系组成简单,属典型的青藏高原类群,但受梯级电站的开发、肆意地人工放生活动等影响,鱼类资源呈现衰退趋势,外来鱼类入侵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45.
介绍了樱桃番茄的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播种育苗、苗期管理,定植、定植后管理、适时采收等。  相似文献   
46.
中华沙鳅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及营养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生化分析方法对中华沙鳅(Botia superciliaris Günther)肌肉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中华沙鳅含肉率为(74.89±1.59)%,肌肉(鲜样)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6.65±1.37)%、(20.05±0.87)%、(1.56±0.12)%和(1.34±0.09)%。肌肉中含有18种氨基酸,肌肉(鲜样)中氨基酸、必需氨基酸(EAA)和鲜味氨基酸(DAA)含量分别为(19.42±0.07)%、(8.27±0.08)%和(7.13±0.06)%。肌肉中含有17种脂肪酸,肌肉(干样)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为(1.96±0.06)%。  相似文献   
47.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直接观察链霉菌B221在固体发酵条件下,菌丝与羽毛的相互作用,对比酶作用后羽毛结构,深入了解菌状微生物降解角蛋白机制及菌丝在降解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灭菌处理过程有助于降解启动,链霉菌B221菌丝穿透作用在降解前期明显,菌丝穿透羽毛表面,沿羽毛纵向生长,大面积剥落羽毛表面.角蛋白酶活力在前4 d较高,生物最在第4天达到最高,水溶性物质与可溶性蛋白在整个降解过程中的变化与酶活力变化不完全一致.链霉菌B221降解角蛋白过程中机械作用起重要作用,菌丝的生长压力穿透且剥落羽毛表层结构,更多酶作用位点暴露出来,极大提高酶解效率.  相似文献   
48.
采用固定标准地法对广西宁明县2种不同更新方式(植苗更新和萌芽更新)的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生长特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2种更新方式的尾巨桉人工林均表现出快速生长的特性,4年生植苗林的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分别为11.7 cm、17.0 m、0.090 7 m~3,4年生萌芽林的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分别为12.0 cm、17.7 m、0.097 4 m~3,均表现出快速生长的特性。1~4年生桉树萌芽林的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平均生长量均明显高于桉树植苗林。因此,萌芽更新更能是一种比植苗更新发挥尾巨桉速生特性的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49.
为研究高原非耕地地区日光温室热环境的变化规律,对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内蒙古阿拉善盟典型日光温室的室外温度、室内温度、地表下10cm的土层温度、前屋面及后屋面的热流量变化情况进行测定,分析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气温、地温、热量情况。结果表明:该地区典型温室日均温度为5~30℃,室内晴天最低温度为2~6℃,阴天2~8℃,室内最高温度20~30℃,室内外温差15~25℃,室内地温为7~13℃,变化较室外晚1.5h;热传递方面,晴天热流量峰值出现在14:00,阴天出现在盖帘后的2~3h。确定晴天14:00及阴天13:00为温室合理灌溉及通风换气的时间,不仅为进一步探究高原非耕地地区日光温室热环境特性提供了依据,还为温室不同时间不同类型作物的管理方式、温室结构的改良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50.
基于中国西北地区1961-2010年149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资料及春小麦、春玉米和夏玉米生育期资料,采用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为作物干旱指标,明确了研究区域内3种作物干旱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3种作物生长季内及各生育阶段,干旱发生频繁,尤以特旱和重旱发生范围广、频率高,轻旱和中旱多发生在研究区域东部,甘肃南部和陕西南部等个别地区干旱发生频率相对较小。(2)春小麦生长季内干旱发生站次比为79.1%,春玉米生长季内干旱发生站次比为84.5%,夏玉米干旱发生站次比为77.4%;夏玉米生长季内站次比波动较小,春小麦和春玉米波动较大。总体而言,研究时段内春小麦生长期干旱发生站次比呈减小趋势,降幅为每10a减少0.55个百分点,春玉米和夏玉米干旱站次比呈增加趋势,增幅分别为每10a增加0.24个百分点和0.20个百分点。(3)研究区域东部春小麦和春玉米各生育阶段干旱强度呈增加趋势,西部呈下降趋势;夏玉米干旱强度在陕西北部、宁夏和河西走廊呈增加趋势,其它地区多为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