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40篇
水产渔业   35篇
畜牧兽医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新城疫流行株GX-08全基因序列分析及其对鸭的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从患病免疫鸡群中分离到1株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流行株,经致病指数测定为强毒株,编号为GX-08。致病性试验表明,GX-08株对鸭具有感染性和致病性。参照GenBank发表的NDV基因序列设计10对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方法对GX-08株全基因组序列分段进行扩增。拼接后序列分析表明GX-08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总长为15192 nt,包含6个开放阅读框,分别编码6种蛋白质NP、P、M、F、HN和L。F基因裂解位点处的氨基酸序列为112R-R-Q-K-R-F117,符合强毒株氨基酸序列特点。F基因第47—420位片段基因分型分析结果表明,该流行株属于基因Ⅶ型。  相似文献   
42.
克氏原螯虾与红螯螯虾血相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克氏原螯虾与红螯螯虾的血相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克氏原螯虾与红螯螯虾的血细胞均由无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组成 ;其血细胞数量分别为 7.0 2× 10 6个 /ml和 1.6 5× 10 6个 /ml。 2种螯虾的血细胞大小与核质比均存在显著差异 ;无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占血细胞总量的百分比在克氏原螯虾为 10 .2 1%、74 .4 1%和 15 .4 8% ,在红螯螯虾为 13.72 %、6 8.84 %和 17.5 4 %。  相似文献   
43.
微生态制剂对银鲫免疫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饲料中微生态制剂的添加量为1×1011/kg,即可显著提高银鲫血液白细胞吞噬活性和血清溶菌酶活性,投喂微生态制剂后第4天或第7天,PP、PI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而且在停止投喂微生态制剂10d后,试验组的PP和PI仍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投喂微生态制剂后第7天,试验组银鲫溶菌酶的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投喂制剂前及对照组,停止投喂第10天,血清溶菌酶的活性与对照组之间即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4.
将阿维拉霉素按照一定的浓度添加到饲料中,投喂经注射接种福尔马林灭活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m onashydrophila)菌苗的鲤,于免疫后的第7 d、14 d、21 d、28 d和35 d检测供试鲤血液中的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中溶菌酶活性、抗体效价、补体C3含量及免疫保护率(RPS),探讨了阿维拉霉素对受免鲤免疫应答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阿维拉霉素(4 mg/kg和8 mg/kg),投喂较长时间(≥28 d)会降低受免鲤的血液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中的溶菌酶活性和抗体效价,减少受免鲤血清中补体C3的含量,减弱鲤抵抗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的能力,每公斤饲料中添加8 mg的阿维拉霉素其免疫抑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45.
为进一步研究CD8α、CD207在草鱼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中的功能,实验构建了草鱼CD8α、CD207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并在草鱼DCs中成功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草鱼DCs中获得CD8α、CD207开放阅读框序列(ORF),分别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CD8α、pcDNA3.1-CD207;经测序鉴定正确后,采用脂质体法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分别转染至草鱼树突状细胞,经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验证CD8α、CD207的表达。结果显示,在蛋白免疫印迹实验中CD8α、CD207蛋白可正常表达,且大小与预测结果一致。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CD8α、CD207蛋白主要在草鱼DCs的细胞膜上表达。本研究成功构建pcDNA3.1-CD8α、pcDNA3.1-CD207重组真核表达质粒,为后续研究CD8α、CD207基因在DCs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6.
为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的方法,本研究参考GenBank中登录的NDRV S3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一种检测NDRV的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其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检验,并与普通PCR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扩增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96,扩增产物的熔解曲线仅出现单特异峰.对番鸭呼肠孤病毒、禽呼肠孤病毒、鸭病毒性肝炎病毒、鸭瘟病毒、鸭新城疫病毒和禽流感病毒均未检测到荧光信号.对NDRV的最小检出量为29拷贝/μL,比普通PCR敏感性高100倍.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重复性好.该检测方法的建立为NDRV早期快速检测及定量分析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7.
动物学实验中生物绘图能力培养的思路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物学实验中生物绘图能力培养是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绘图能够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思维方法和表达能力.对生物绘图技能培养应结合动物学实验的教学进程,遵循循序渐进、有效提高的原则.对具体的培养过程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8.
魔芋甘露寡糖对黄颡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健康黄颡鱼为试验鱼,按投喂饲料的不同分为5组,3个平行.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试验组KM0.1、KM0.2、KM0.3、M0.3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0.2%、0.3%的魔芋甘露寡糖及0.3%的酵母甘露寡糖,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含量甘露寡糖对黄颡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0.2%魔芋甘露寡糖14~28 d,血液白细胞吞噬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14 d吞噬百分率PP、吞噬指数PI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6.00%、5.24.在整个试验过程中,KM0.3、M0.3组与对照组之间PP、PI均无显著性差异.KM0.2组与对照组相比能显著增强血清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第35天时溶菌酶活性达到最大值(0.31),第7天时SOD活性达到最大值(136.67).除第42天外,KM0.3、M0.3组与对照组SOD活性无显著性差异.投喂不同含量魔芋甘露寡糖均能增加黄颡鱼头肾指数、后肾指数、脾体指数,促进生长、降低饵料系数.KM0.2组质量增加率最高(95.68%)、饵料系数最低(1.63).0.3%酵母甘露寡糖组与对照组相比也能显著促进黄颡鱼的生长,降低饵料系数,其中质量增加率为64.91%、饵料系数为1.84.  相似文献   
49.
甘露寡糖对草鱼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细胞因子表达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饲料中添加0.2%甘露寡糖(Mannan oligosaccharide,(MOS)),饲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28 d后,草鱼经腹腔注射3.2×106cell/mL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h)0.1 mL,在注射嗜水气单胞菌48 h、72 h和96 h后,分别取草鱼头肾、脾脏和肝脏,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甘露寡糖对草鱼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各组织中IL-1β和IL-10的表达影响。结果显示,在草鱼头肾中,MOS/I(0.2%甘露寡糖+注射Ah)组IL-1β的表达在注射嗜水气单胞菌后48 h和72 h显著高于CON/I(基础饲料+注射Ah)组;MOS/I组中1L-10的表达在注射嗜水气单胞菌72 h显著高于CON/I组,在96h时显著低于CON/I组。在草鱼脾脏中,MOS/I组IL-1β的表达在注射后72 h和96 h显著低于CON/I组;IL-10的表达在注射嗜水气单胞菌后48 h和96 h显著低于CON/I组。在草鱼肝脏中,MOS/I组IL-1β和IL-10的表达在注射嗜水气单胞菌后48 h显著高于CON/I组,但在注射后72 h时该2种基因的表达显著低于CON/I组。表明甘露寡糖在鱼体感染嗜水气单胞菌时能快速调节头肾、脾脏和肝脏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增强鱼体抵抗细菌性病原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50.
通过大规模养殖试验,研究人工浮床水培水雍菜对鱼塘养殖废水中氮磷的去除能力,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养殖前后和不同处理组黄颡鱼肠道的微生物菌群结构,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人工浮床水培水雍菜对鱼塘养殖废水中氨氮、总氮和总磷有良好的去除作用。养殖前后黄颡鱼肠道细菌多样性有明显差异;不同处理组之间的黄颡鱼肠道细菌种类多样性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优势菌群的组成并没有明显的结构差异,优势菌种的构成相似。在养殖前期黄颡鱼肠道中变形菌门(88.56%)占主要优势,末期对照组(无浮床)以厚壁菌门(48.4%)、梭杆菌门(32.52%)和变形菌门(14.56%)为主,试验组(有浮床)以变形菌门(36.72%)、厚壁菌门(21.89%)、梭杆菌门(17.48%)和拟杆菌门(11.48%)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