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3篇
综合类   22篇
水产渔业   121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1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9 毫秒
41.
银鲳繁殖生物学及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8,他引:22  
银鲳是我国主要的经济鱼种之一,开展银鲳繁殖生物学的研究和人工育苗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海水养殖品种的结构调整、提高养殖效益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对银鲳生物学以及育苗等方面的研究内容,归纳了银鲳繁殖生物学及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的现状,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42.
为解决六斑刺鲀(Diodon holocanthus)初孵仔鱼高死亡率问题,研究了六斑刺鲀从初孵仔鱼到稚鱼(0~40 d)消化酶活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六斑刺鲀仔稚鱼全长与日龄呈指数相关.初孵仔鱼体内就可检测到淀粉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在整个实验周期内,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  相似文献   
43.
郑迪  王倩  王磊  施兆鸿  彭士明 《海洋渔业》2021,43(2):201-208
为研究肠道气泡堆积对银鲳(Pampus argenteus)组织抗氧化能力及溶菌酶活力的影响,采集了15尾肠道气泡堆积的银鲳为病鱼组,15尾健康银鲳为对照组,分别采集各组样品的肝脏、肾脏、肌肉和鳃组织,并对这4种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过氧化氢酶活力、丙二醛含量、总抗氧化能力以及两种组织(鳃和肾脏)溶菌酶活力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病鱼组肝脏、鳃和肾脏的总抗氧化能力都有下降,其中肝脏和肾脏显著下降(P<0.05);而肌肉中总抗氧化能力病鱼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肝脏和肌肉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显著高于病鱼组(P<0.05);丙二醛含量对照组肝脏和肌肉中显著低于病鱼组(P<0.05),但鳃和肾脏显著高于病鱼组(P<0.05);溶菌酶活力病鱼组鳃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肾脏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肠道气泡堆积对银鲳组织抗氧化能力及其溶菌酶活力影响较大,导致肝脏与肌肉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力显著降低,鳃溶菌酶活力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44.
不同饵料对香鱼育苗生长成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介绍了用不同饲料作为香鱼开口饵料的试验情况。其结果:鸡蛋黄、对虾无节幼体饵料(BP)、丰年虫片进取有替代或部分替代轮虫作为香鱼开口饵料,其中(BP)效果较好,另外在育苗后期,用不同饲料对香鱼稚渔的生长和成活情况作了初步的比较。效果好坏依次是:桉角类+桡足类〉卤虫幼体〉半年虫虾片〉鸡蛋羹+蛏子肉。  相似文献   
45.
养殖黄鲷繁殖特性及诱导产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初步研究了黄鲷(Dentex tumifrons)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繁殖生物学特性,以及诱导产卵。根据养殖记录并辅以鳞片的年轮鉴定,可催产的初次性成熟最小雌性黄鲷为2龄,体长14 cm,体重110 g。按体长区分,20 cm以下的黄鲷雌雄比为1∶0.15;20 cm以上的黄鲷雌雄比为1∶0.45。每年有二个产卵期分别在3~5月和11月。黄鲷属卵巢发育不同步、分批产卵类型鱼类。黄鲷每个产卵季节的个体怀卵量为5 400-27 000粒,平均15 000粒左右。经催产后产出的黄鲷受精卵平均卵径886μm,平均油球径184μm。受精后围卵周隙约16μm。在水温20.0~22.0℃、盐度34的条件下,历时36 h 40 min完成胚胎发育,孵化出仔鱼。在养殖条件下,对3龄以上的黄鲷亲鱼进行人工繁殖比较适宜,诱导产卵的成功率较高。用15μg 5 mg/kg的LHRH-A2 DOM能有效地催产Ⅵ期性腺黄鲷产卵。水温等环境因子的改变能使黄鲷春季产卵比自然海区的黄鲷提前1~2个月。  相似文献   
46.
两种鲷属鱼类线粒体COI基因片段序列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通用引物成功扩增了黄鳍鲷和黑鲷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亚基(COI)基因序列。通过序列测定,得到581bp的基因片段,碱基A、T、G、C平均含量分别为25.8%、32.6%、18.0%和23.6%,序列中的A+T含量明显高于G+C含量,与其他鱼类的C01基因片段研究结果相一致。通过序列分析发现黄鳍鲷和黑鲷两序列共存在14处碱基变异,其中在第19~139bp之间检测到13个变异位点,是变异频率较高的区段,可以考虑作为鲷属或者种群鉴别的分子标记。与黄鲷、真鲷、三长棘真鲷等鱼类比较,无插入和缺失位点,转换明显高于颠换。序列差异比较结果显示,真鲷与黄鳍鲷的序列差异在这5种鱼类中最大,达到了18.2%,黄鳍鲷和黑鲷的筹异最小(2.4%)。两个序列已提交到GenBank数据库中.序列臀录号为DQ185608和DQ185609.  相似文献   
47.
以(鱼免)(Miichthys miiuy)幼鱼为实验动物,研究短期饥饿对其生长、生化组成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鱼免)幼鱼全长、体质量、粗蛋白、粗脂肪、糖类的含量和能值均逐渐减少.实验期间粗蛋白、粗脂肪、糖类的质量分数和能值的变化与饥饿时间呈负相关关系(P<0.01);粗蛋白、粗脂肪和糖类的质量分数变化与能值呈正相关关系(P<0.01);分析认为,蛋白质是影响饥饿期间(鱼免)幼鱼肌肉能值变化的主要含能物质.粗蛋白、粗脂肪和糖类的相对损失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粗脂肪、糖类、粗蛋白,且粗脂肪降幅高峰的出现时段早于糖类.实验期间蛋白酶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脂肪酶和淀粉酶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48.
饥饿对点带石斑鱼饵料转换期仔鱼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在盐度29、水温27.8~28.8℃的条件下,进行点带石斑鱼仔鱼饥饿实验,确定仔鱼初次摄食饥饿不可逆点(PNR);观察饥饿条件下点带石斑鱼饵料转换期(初孵仔鱼,5、8、10、15和20日龄)的存活与生长、油球利用、鳍棘生长和游泳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点带石斑鱼从初次摄食到PNR期仅2~3d,这个耐受饥饿的时间临界点发生在孵化后的第5天,即转入外源性营养的第3天。在饥饿条件下初孵仔鱼,5、8、10、15和20日龄仔鱼的全部死亡时间分别为7 d、3 d、4 d、3 d、4 d和6 d;半数死亡时间分别为5 d、1.5 d、2 d、1.5 d、2d和3.5d,说明5日龄和10日龄是点带石斑鱼早期发育中最为敏感的阶段。饥饿会延缓初孵仔鱼对油球的利用。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仔鱼的生长与正常条件下仔鱼的生长差异显著(P<0.05)。饥饿仔鱼体长较短,头大且体瘦,长期饥饿后脑后部下陷;行为变化表现为表层集群游动觅食,游动缓慢,反应迟钝和静伏底。  相似文献   
49.
<专刊>= <栏目>=研究论文 <图片>= <表格>= <连载>= <来源>= <中图分类号>=S965.324 <主题分类>= <行业分类>= <本刊专题>= <本刊编号>=1005-8737-(2007)07-024-06 <基金项目>=浙江省重大农业科技攻关项目(2004C12028). <注释>= <参  相似文献   
50.
为观察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在云纹石斑鱼(Epinehelus moara)幼鱼抗氨氮胁迫中的作用,试验配制了维生素E水平分别为11.09、47.52、91.38、134.57、178.92 mg/kg的试验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15.6±0.2)g的云纹石斑鱼幼鱼56 d后进行6 h氨氮胁迫,测定其血清葡萄糖(GLU)、乳酸(LD)、皮质醇(COR)、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肝脏SOD活力和MDA含量对氨氮胁迫的响应。每个维生素E水平设3个网箱(重复),每个网箱放养20尾鱼。结果显示:各组血清中GLU含量在饲喂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氨氮胁迫后血清中GLU含量随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的升高而降低。氨氮胁迫后血清中LD含量与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呈反比,并在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达到47.52 mg/kg之后维持稳定。氨氮胁迫后各组血清中COR含量都有显著升高(P0.05)。当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达到47.52 mg/kg后,饲喂56 d后再氨氮胁迫对血清和肝脏中SOD活力不产生显著影响(P0.05)。血清中CAT活力在饲喂后和氨氮胁迫后均有下降的趋势,当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达到或超过91.38 mg/kg时不论饲喂后还是氨氮胁迫后,血清中CAT活力变化都不显著(P0.05)。在低维生素E水平(11.09和47.52 mg/kg)下,血清和肝脏中MDA含量在氨氮胁迫后均呈显著上升(P0.05);在高维生素E水平(91.38、134.57、178.92 mg/kg)下,血清和肝脏中MDA含量在氨氮胁迫后没有产生显著差异(P0.05)。在饲料维生素E水平达到或超过91.38 mg/kg时,饲喂后血清中GSH-Px活力均显著上升(P0.05),氨氮胁迫后血清中GSH-Px活力则无显著变化(P0.05)。在饲料维生素E水平达到或超过47.52 mg/kg时,血清T-AOC在饲喂后呈现显著升高(P0.05),而氨氮胁迫后又出现下降的趋势。由此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与云纹石斑鱼幼鱼的抗应激和抗氧化能力具有相关性,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达到或超过91.38 mg/kg可有效地提高云纹石斑鱼幼鱼的抗应激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