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1篇
综合类   21篇
水产渔业   49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丰富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早期幼鱼培育的基础生物学资料和规模化人工养殖提供理论指导,探究了不同温度(9、13、17、21、25℃)、不同盐度(0、3、6、9、12)及在不同盐度下温度变化对细鳞鲑仔、稚鱼存活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25℃和盐度9、12条件下,细鳞鲑仔、稚鱼存活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温度17℃对细鳞鲑仔、稚鱼末重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温度水平(P<0.05);随着盐度的升高,细鳞鲑仔、稚鱼末重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P<0.05);在不同盐度的水体中,水温升至19℃时,盐度6、9、12时细鳞鲑仔、稚鱼开始死亡。试验显示,在细鳞鲑仔、稚鱼培育阶段,在9~17℃范围内可适当提高水温,增加其生长速度和增重效果,缩短养殖周期;在一定的盐度水环境中,细鳞鲑仔、稚鱼对温度的适应范围缩小,适应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52.
温度对细鳞鲑幼鱼最大代谢率和代谢范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温度对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幼鱼的代谢特征和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在不同温度(4℃、8℃、12℃、16℃、20℃)下测定了实验鱼的静止代谢率(RMR)、有氧运动过程中的最大代谢率(MMR)以及能量代谢范围(MS)和临界游泳速度(UCrit)。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上升,RMR和MMR均显著提高(P0.05),各温度下的RMR和MMR分别较4℃条件的提高了62%(8℃)、165%(12℃)、390%(16℃)、411%(20℃)和3%(8℃)、34%(12℃)、111%(16℃)、115%(20℃);MS随水温的升高呈现下降的趋势,且4℃条件具有最大的代谢范围。不同温度条件下UCrit存在显著性差异,但随着温度升高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有氧运动过程中,不同流速下测定的MMR多出现在70%UCrit附近,可能是由于无氧代谢过早启动,使得机体乳酸积累过多进,降低了有氧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53.
采用Tru9Ⅰ/EcoRⅠ和TaqⅠ/PstⅠ两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组合对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 pallas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探索适合其AFLP的双酶切体系。每种双酶切组合体系分别选用20对选择性扩增引物进行扩增。结果表明:采用Tru9Ⅰ/EcoRⅠ组合共扩增出了739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为336个,每对引物组合扩增的位点为21-45,位点多态性百分比为45.47%,平均Shannon氏指数为0.2739;而采用TaqⅠ/PstⅠ组合共扩增出了759个位点,多态性位点为405个,每对引物组合扩增的位点为29-53,位点多态性百分比为53.36%,平均Shannon氏指数为0.3144。表明,对细鳞鱼进行AFLP分析时,TaqⅠ/PstⅠ的酶切体系呈现出更大的多态性,能提供更多的可供分析研究的数据,更适用于细鳞鱼基因组分析。  相似文献   
54.
鱼类消化道组织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综述了鱼类消化道组织学的研究进展,旨为进一步开展消化道组织化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属鲑形目(Salmoniformes)、鲑科(Salmonidac)、细鳞鱼属(Brachymystax)(易危,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地方名为江细鳞鱼,主要栖居于中国东北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和韩国的主要河流。  相似文献   
56.
雌雄细鳞鱼肌肉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雌雄细鳞鱼肌肉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雌雄细鳞鱼肌肉的水分(81.27%、79.54%)、粗蛋白含量(13.08%、13.76%),粗脂肪含量(3.73.%、4.09%),灰分含量(1.29%、1.61%)差异不显著(P0.05);氨基酸总含量(TAA)、必需氨基酸(EAA)总量、呈味氨基酸(DAA)总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蛋氨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雌鱼的EAAI分值(80.69)略低于雄鱼(82.47),雌雄细鳞鱼的大多数必需氨基酸氨基酸分(AAS)和部分化学分(CS)大于1,雌雄细鳞鱼的色氨酸和缬氨酸的AAS、色氨酸和蛋氨酸+胱氨酸的CS最低,而成为各自的限制性氨基酸。雌鱼的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略低于雄鱼,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略高于后者(P0.05);雌雄细鳞鱼的C17:1n-9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细鳞鱼营养丰富,研究结果为细鳞鱼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
细鳞鱼摄食和生长最适水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控温水族箱中设6℃、11℃、16℃和21℃四个水温组,饲养7周,研究了初始体重为1.72±0.24g的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幼鱼摄食和生长的最适水温。结果表明,16℃时细鳞鱼的特定生长率(SGR)、日增重(DWG)、食物转化率(FCE)和摄食率(FI)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这些参数与水温(T...  相似文献   
58.
黑龙江省的春天应该是全国各地来的最晚的,每年4月中下旬,被冰封、雪藏的黑龙江开始解冻,江面上漂浮着密集的冰排,此时整个流域也迎来期盼已久的明水期. 每年开江前,随着水温升高,大江深处"猫冬"的乌苏里白鲑陆续离开自己的"家",成群结队地向黑龙江下游水温更低和食物丰沛的河口或近海集结、迁徙、育肥,抵达我们的邻国——俄罗斯....  相似文献   
59.
对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细鳞鲑消化道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及其分布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幼鱼、鱼种和亲鱼3个主要生长阶段,细鳞鲑胃内蛋白酶活性最高,幼鱼期蛋白酶活性略低,鱼种和亲鱼期维持在同一水平;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趋势是幼鱼、鱼种期逐渐增大,亲鱼期达到最大值;脂肪酶活性在幼鱼和鱼种期最高,亲鱼期的脂肪酶活性较低。3种消化酶在细鳞鲑不同器官的分布特点为,蛋白酶活性在胃部最强,其分布趋势为食道<幽门盲囊<肠道<胃;淀粉酶在各个消化区段均有分布,在前肠部位淀粉酶活性最高,在幽门盲囊和后肠处活性最低;胃内脂肪酶活性最高,从胃向后的消化道各主要部位的脂肪酶活性变化呈递减趋势,胃内最高,幽门部次之,肠道最低。  相似文献   
60.
细鳞鱼三个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AFL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鳞鱼是我国一种珍贵的淡水经济鱼类,在人类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数量急剧下降。本文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FLP)技术对牡丹江(Mudanjiang River, MD)、鸭绿江(Yalujiang River, YL)和乌苏里江(Wusuli River, WSL)的三个细鳞鱼野生种群共72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2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共扩增得到559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541个,多态性百分比为96.78%。文中对3个群体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Nei氏基因多样性等参数进行了分析。其总基因多样性Ht平均值为0.3512±0.0208;种群内基因多样性Hs平均值为0.2137±0.0152;群体间的基因多样性Dst为0.1375。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3914,种群内的基因多样性占总群体的60.85%,种群间为39.15%,而基因流系数Nm 为0.7776。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群体平均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55336,变异来源有44.84%来自群体间,55.16%来自群体内。三个群体中牡丹江群体的细鳞鱼种内多态性比例最高,而乌苏里江群体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