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1篇
综合类   29篇
水产渔业   62篇
畜牧兽医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1993年2月至1994年1月调查期间,在天鹅洲故道采集鱼类49种,分属5目13科,鱼类区系组成为湖泊型和江河型。在老河故道采集鱼类37种,分属4目10科,鱼类区系组成已基本变为湖泊型。由于捕捞过度,天鹅洲故道鱼类群落出现小型化、低值化趋势,年总渔获量的66.18%为小型的和低值的鱼类,必须控制捕使资源得以休生养息。老河故道鱼类群落结构已受到人工放养和捕捞的调节,进一步调整人工放养是提高其鱼类多样  相似文献   
62.
<正>工业化生态养殖模式是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大力推广的生态高效健康养殖模式,宿迁市自2016年推广以来,全市已建成养殖系统水槽315条,近7万米2,养殖草鱼、鳜鱼、鲫鱼、加州鲈等品种。笔者自2016年5月以来全程参与了董氏家庭农场系统设计、水槽建设、苗种放养、养殖管理和成鱼收获。2018年1月,由于系统改建需要对生态养殖系统进行清塘,所有养殖水产品上市销售,现对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全周期养殖经济效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3.
本实验比较了褶纹冠蚌、三角帆蚌与河蚬等3种淡水贝类24h内对水族箱中藻类的消除量、消除率及0~4h对藻类的消除效率(Ki)。结果表明:褶纹冠蚌、三角帆蚌与河蚬第24h对藻类的消除率分别达到(74.3±2.9)%、(75.6±2.1)%、(88.4±3.1)%,3种淡水贝类对藻类的消除效果显著;t检验表明,24h内河蚬对藻类的消除率、消除量显著大于褶纹冠蚌和三角帆蚌(P<0.05);河蚬实验组0~4h消除效率(Ki)显著大于褶纹冠蚌和三角帆蚌(P<0.05);三角帆蚌对藻类的消除量随着贝类密度的增加显著增加,河蚬、褶纹冠蚌对藻类的消除效果受密度制约,12h后河蚬20g/L实验组对藻类的消除量最大,褶纹冠蚌40g/L实验组对藻类的消除量最大。  相似文献   
64.
3种淡水贝类对藻类消除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实验比较了褶纹冠蚌、三角帆蚌与河蚬等3种淡水贝类24 h内对水族箱中藻类的消除量、消除率及0~4h对藻类的消除效率(Ki).结果表明:褶纹冠蚌、三角帆蚌与河蚬第24 h对藻类的消除率分别达到(74.3±2.9)%、(75.6±2.1)%、(88.4±3.1)%,3种淡水贝类对藻类的消除效果显著;t检验表明,24 h内河蚬对藻类的消除率、消除量显著大于褶纹冠蚌和三角帆蚌(P<0.05);河蚬实验组0~4 h消除效率(Ki)显著大于褶纹冠蚌和三角帆蚌(P<0.05);三角帆蚌对藻类的消除量随着贝类密度的增加显著增加,河蚬、褶纹冠蚌对藻类的消除效果受密度制约,12 h后河蚬20 g/L实验组对藻类的消除量最大,褶纹冠蚌40 g/L实验组对藻类的消除量最大.  相似文献   
65.
为了探究白梭吻鲈(Sander lucioperca)精子的结构及活力特点,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并将其置于不同浓度的KCl、CaCl2和葡萄糖溶液中,在光镜下观察不同溶液对其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白梭吻鲈精子由头部、中段和尾部3个部分组成,其头部接近于圆形,长约1.8μm,宽约1.5μm,主要由细胞核构成,前端无顶体;中段位于细胞核外侧,长约0.4μm;尾部细长,属于典型的单鞭毛结构。适当浓度的KCl、CaCl2及葡萄糖溶液可以延长精子寿命,最适KCl浓度为75~100 mmol/L,精子快速运动持续时间的峰值为(51.54±7.04)s,精子寿命峰值为(300.34±16.69)s;最适Ca Cl2浓度为75 mmol/L,精子快速运动持续时间的峰值和寿命峰值分别为(41.07±0.83)、(104.24±4.00)s;最适葡萄糖浓度为150 mmol/L,精子快速运动持续时间的峰值和寿命峰值分别为(45.12±4.03)、(262.60±18.08)s。  相似文献   
66.
本试验构建了11个大鳞副泥鳅家系,并进行了生长性能优秀家系的筛选,利用生长相关SSR标记对各家系进行生长性状与基因型相关分析,探究不同基因型对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AB2013F-7、AB2013F-89、AB2013F-45等家系的体质量、体长和全长均值显著(P0.05)大于其他家系,其中AB2013F-7家系各生长指标均值最大;以上三个家系117 d内的绝对增重率也表现最好,分别为0.068、0.051和0.048 g/d。对各家系基因型进行分析,显示各家系所拥有优势基因型的数量与生长性状均值大小成正相关,含生长相关标记优势基因型的数量越多,家系的生长性能表现越优秀。  相似文献   
67.
为了加强良种选育工作,切实做好亲本遗传管理,防止近交衰退的发生,利用20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白梭吻鲈(Sander lucioperca)新疆野生群体及山东和苏州2个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0个微卫星标记中18个有扩增产物,14个呈现多态性;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6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3.6个,3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57~3.36,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5085~0.5621,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3931~0.4764,表明3个白梭吻鲈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偏低水平,遗传多样性大小为:新疆群体苏州群体山东群体。群体的Fst为0.1798,表明群体间有一定的遗传分化。在白梭吻鲈人工繁殖与养殖过程中,必须加强亲本遗传结构监测并维持一定数量的亲本规模,以利于其产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8.
以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养殖水体为试验用养殖污水,以浮水性水生植物水葫芦和沉水性水生植物金鱼藻作为净化水质的材料,研究水葫芦、金鱼藻及上述2种植物组合立体式栽培对黄颡鱼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当水葫芦生物量达到1 080g.m-3时,养殖水体中TN、TP、NH3-N去除率为53%、78%、76%,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鱼苗增重率及成活率分别为242%和94%;金鱼藻生物量为720g.m-3时,养殖水体中TN、TP、NH3-N去除率为46%、62%、72%,鱼苗增重率及成活率分别为260%和96%;水葫芦+金鱼藻组生物量在各360g.m-3时,养殖水体中TN、TP、NH3-N去除率为74%、71%、82%,鱼苗增重率及成活率分别为289%和96%。这说明,投放有效水质改良植物并配置合理生物量和栽培方式,不仅对养殖水体的修复有良好效果,而且对黄颡鱼苗种生长及成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9.
丁Gui人工繁育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70.
<正>2008年我们在澄湖采用了以自然资源增殖和人工放养为主、自主培育鱼种为辅的模式,选择在湖泊污水进水口的湖湾处尝试采用不投饵培育鱼种的方式,提高鱼种质量及成活率和回捕率,并实现水体净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