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0篇
农学   29篇
  3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4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61.
水稻灌浆期耐热害的数量性状基因位点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利用由98个家系组成的Nipponbare / Kasalath // 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及其分子连锁图谱,以粒重感热指数\[(适温粒重-高温粒重)/适温粒重×100\]为评价指标,采用混合线性模型的QTL定位方法,对水稻灌浆期耐热性的主效、上位性数量性状基因位点及其与环境的互作进行分析。共检测到3个灌浆期耐热性主效QTL,分别位于第1、4和7染色体上,LOD值为8.16、11.08和12.86,贡献率8.94%、17.25%和13.50%。其中位于第4染色体标记C1100-R1783之间的QTL,没有显著的上位性和环境互作效应,表明在不同环境和遗传背景中的表达较为稳定,在水稻耐热性育种中可能具有较大的利用价值,其耐热性等位基因来自亲本Kasalath,高温热害时可减少粒重损失3.31%。位于第1染色体标记R1613-C970之间的QTL和第7染色体标记C1226-R1440之间的QTL,耐热性等位基因来自亲本Nipponbare,分别可减少粒重损失2.38%和2.92%。这两个QTL均具有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其中第7染色体上的QTL还和其他基因位点有互作。检测到8对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QTL,分布于第1、2、3、5、7、8、10和12染色体上。没有检测到上位性QTL与环境的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62.
水稻C815S及其同源株系的育性光温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C815S及其同源株系通过12种人控光温组合处理、短日遮光处理以及分期播种试验,就其育性光温特性、发育感光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815S及其同源株系不育起点温度低,均在23℃以下。在长沙自然长日条件下没有明显不育向可育的转换;在长沙短日条件下,育性出现轻微波动。其育性受光温双因子共同作用,且这种作用的程度与发育感光性强弱似乎存在密切联系。提出了光温敏不育系光温双因子互作量化的光温效应连动假设。这一假设能提供每一光长条件下与之对应的育性转换温度,对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制种和繁殖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3.
以超级早稻陆两优996为试验材料,通过4种不同栽插密度的设定,以培育4种不同的数量与质量群体,从而对陆两优996在不同栽插密度下的群体性状及生理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超级早稻陆两优996在4种不同的栽插密度下,所构建的4种不同的群体性状,以A4(13.3cm×26cm)栽插密度最为优化,A1(13.3cm×20cm)其次,A2(16.7cm×20cm)A3(20cm×20cm)最低,这主要是与正方形、长方形栽插模式所固有的特性有关,不同栽插密度下的主要数量性状之间及主要质量性状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而群体数量性状与群体质量性状之间均呈负相关,其中以结实率与最高茎蘖数、平均单株穗重与最高茎蘖数的相关系数最大;4种不同群体性状中,剑叶总叶绿素含量和其相应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细胞间隙的CO2浓度和蒸腾速率下降幅度的大小依次为,A3>A2>A1>A4.  相似文献   
64.
稻米垩白性状对高温耐性的QTL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本研究旨在筛选与稻米外观品质高温耐性连锁的分子标记,为稻米品质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耐热水稻品系996和热敏感水稻品系4628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为材料,采用垩白粒率耐热指数、垩白大小耐热指数和垩白度耐热指数为评价指标,对水稻垩白性状的高温耐性QTL进行检测。【结果】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两年共检测到垩白性状高温耐性QTL 24个,包括垩白粒率高温耐性QTL 8个,垩白大小高温耐性QTL 12个,垩白度高温耐性QTL 4个。其中,第6染色体上的2个垩白粒率高温耐性QTL和第7染色体上的2个垩白度高温耐性QTL在两年中重复检测到,且这2个稳定表达的垩白度位点与2015年检测到的第7染色体上的垩白粒率位点重合。另外,发现有4个QTL一因多效,同时影响垩白粒率、垩白大小及垩白度。【结论】控制垩白粒率耐热指数的q HTCGR6.1和控制垩白度耐热指数的q HTCD7.1是新的QTL。  相似文献   
65.
为了探明水稻节间性状对再生率的影响,通过对多个水稻品种(组合)的研究发现,倒5节间长度、倒5节间长度与茎总长度之比与再生率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节间粗度与再生率的关系,仅倒1、2节间与再生率呈显著相关;倒4节间的维管束数目与再生率呈显著负相关,而倒3与倒4节间维管束数目之比与再生率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即倒4节间维管束数目少者,其再生率高。  相似文献   
66.
粮食结构调整的一种理想种植方式--中稻蓄留再生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概述了国内外再生稻研究与生长现状,分析了其在生产上的利用优势与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用培两优500作中稻进行了蓄留再生试验,结果表明,培两优500中稻加再生稻产量达12082.5kg/hm^2,实际产量已达双季稻的全年产量水平,比汕优63(对照)增产37.5%,米质明显优于对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7.
68.
广适性超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C两优87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C两优87是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科学研究所用自育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C815S为母本,蜀恢527为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稳产、株叶形态优良、米质较好、抗逆性较强、适应性广等特点,2007年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2009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69.
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方法,研究了父本栽插方式与母本每厢行数对陆两优996制种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双行和假双行父本比单行父本的制种产量高;母本每厢行数扩大到18行后,明显表现出父本花粉不足,母本结实率和制种产量均较低;假双行2∶10和2∶14行比处理能获得较高的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70.
不同类型水稻再生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水稻的再生特性,在同一栽培条件下对30个不同水稻品种(组合)的再生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组合)头季稻加再生稻的产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供试材料间再生率的差异很大。根据再生苗的萌发动态可将供试材料分为3种类型:第1类为再生苗萌发早,最终再生率高;第2类为再生苗萌发迟,最终或最高再生率高;第3类为再生苗萌发迟,最终或最高再生率低。经相关分析表明,最终再生率与头季稻收获后各时期的再生率都呈极显著正相关;再生稻实际产量与每穴穗数及各期再生率也呈正相关,并与每穴穗数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