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47篇
  3篇
综合类   40篇
畜牧兽医   4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外源性孕酮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核成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了研究外源性孕酮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核成熟的作用,通过向成熟培养液中添加10 μg/mL FSH +10 μg/mL LH(对照组)和0 ng/mL、10 ng/mL、100 ng/mL、1000 ng/mL的外源性孕酮,对牛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进行体外成熟培养,在培养8 h后用醋酸地衣红染色观察各自的生发泡破裂率,然后在成熟22 h统计第一极体率,体外受精后7~8天统计囊胚率。结果表明,对照组卵母细胞的生发泡破裂率(75.0%)和极体率(79.6%)均明显高于添加不同浓度孕酮的各处理组(P<0.05),而囊胚率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外源性孕酮不能促进牛卵母细胞的核成熟,单独添加外源性孕酮不能起到与内源性孕酮相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72.
小鼠输卵管中标记滞留细胞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鼠输卵管中标记滞留细胞的存在与分布情况。C57乳鼠从出生后第3天开始,每隔1天分别在9:00和16:00皮下注射BrdU(5-溴-2-脱氧脲苷),8周后对输卵管取材进行冰冻切片和免疫荧光染色,用以检测BrdU标记滞留细胞的定位情况。结果显示:经过长周期的定位示踪,输卵管中有标记滞留细胞的存在,这些细胞自输卵管远端(壶腹部方向)至近端(峡部方向)呈现明显的梯度分布,并且其主要位于上皮组织中。以上结果表明,成年小鼠的远端输卵管上皮中很可能存在相应的前体细胞或干细胞。  相似文献   
73.
本试验旨在优化小鼠超排后的合笼时间,高效获取小鼠孵化囊胚。试验选用150只ICR系8周龄雌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同一时间超排处理后雌、雄按1:1于18:00、19:00、20:00、21:00合笼过夜,次日上午08:00查栓,发现阴道栓这为妊娠第1天(D1)。取妊娠第5天(D5)小鼠处死,剪取双侧子宫角,冲取胚胎。统计每组冲取胚胎的总数及孵化囊胚/未孵化囊胚的比值,作为胚胎获取效率的评价指标;统计内细胞团数/滋养外胚层细胞团数,作为评价胚胎质量的参考指标。结果发现,在数量上组Ⅰ、组Ⅱ、组Ⅲ囊胚数差异不显著(P>0.05),但有增高趋势,组Ⅳ囊胚数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组Ⅰ、组Ⅱ、组Ⅲ、组Ⅳ内细胞团数/滋养外胚层细胞团数分别为23.18%、23.55%、21.72%和23.28%,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组Ⅳ所对应的合笼时间获取小鼠孵化囊胚获取效率最高,胚胎囊胚质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4.
为克隆牛抑制素α亚基基因,构建抑制素pET32a-成熟肽表达载体,从河北大厂县屠宰场采集卵巢,提取总RNA并反转录成cDNA,根据GenBank NM_174094.4 设计一对引物扩增出成熟肽cDNA,将所扩增基因插入到pET32a 表达载体BamHⅠ与HindⅢ酶切位点之间,构建重组质粒抑制素pET32a-成熟肽。结果成功构建出抑制素α亚基基因。笔者初步得到了抑制素重组质粒,为今后重组蛋白原核表达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5.
旨在研究外源添加PGE2(前列腺素E2)对缺少内源性前列腺素(PGs,Prostaglandins)的牛IVF早期胚胎外发育的影响。在牛IVF胚胎中抑制内源前列腺素合成再外源添加PGE2,以观察PGE2对牛IVF胚胎发育的作用以及起作用的胚胎阶段。并检测PGE2受体的mRNA水平。抑制胚胎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限速酶COX-1和COX-2会使牛IVF胚胎卵裂率、8-16细胞率、囊胚率以及孵化率显著低于常规培养组;而外源添加PGE2能够补偿IVF胚胎因缺少内源性PGs导致的损伤,基本抵消COX-1和COX-2的特异性抑制剂对牛早期胚胎体外发育产生的不利影响;PGE2的添加浓度以1×10-8mol/L为宜,并且其补偿作用发生在8细胞阶段之前。利用半定量RT-PCR未能检测到以上6个阶段IVF胚胎上EP1、EP2、EP3和EP4四种受体的mRNA。PGE2可以恢复缺少内源性PG的牛体外IVF早期胚胎的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76.
旨在研究GlyCAM-1 在绵羊自然发情子宫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以期为周期发情绵羊子宫中GlyCAM-1 的表达受孕酮诱导调控的推测提供支持。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对绵羊自然 发情后子宫第10、12、14、16 和18 天GlyCAM-1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进行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绵羊发情后的第10~18 天之间,子宫组织中GlyCAM-1 的表达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发情后的第10 天GlyCAM-1 在转录水平表达出现峰值,并且显著的高于另外4 个时段(P<0.05),第12 天GlyCAM-1 mRNA水平显著下降(P<0.05),第14~16 天的表达量保持相对恒定,第18 天GlyCAM-1 mRNA水平再次显著升高(P<0.05),但仍低于第10 天水平(P<0.05)。Western Blotting 检测结果显示:绵羊在自然发情后的第10~18 天,子宫内膜上的GlyCAM-1 蛋白表达量的变化亦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与其他4 个时间点相比第10 天的蛋白表达量达到峰值(P<0.05),第12~16 天GlyCAM-1 的蛋白表达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GlyCAM-1 的蛋白表达量在第18 天显著升高(P<0.05)。GlyCAM-1 在转录与翻译水平的表达变化一致,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该结果为周期发情绵羊子宫中GlyCAM-1 的表达可能受 孕酮诱导调控的推测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7.
睾丸间质细胞(Leydig cells,LCs)的主要功能是合成和分泌睾酮。在睾丸间质细胞内,以胆固醇为原料,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的类固醇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eroidogenic acute regulatory protein,StAR)促进胆固醇向线粒体内膜转运,在线粒体内膜胆固醇侧链裂解酶(cholesterol side-chain cleavage cytochrome,P450scc)的催化下生成孕烯醇酮,而后通过光面内质网的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3β-HSD)和转运蛋白(translocator protein,TSPO)的共同作用合成睾酮。因此,睾丸间质细胞合成和分泌睾酮与线粒体密切相关,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直接影响睾酮的生物合成,而位于线粒体上的StAR和P450scc是睾酮合成的关键调控因子。睾酮能够促进雄性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并维持其功能,对促进蛋白质合成(如肌肉、骨骼及生殖器官的蛋白质合成)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通过维持线粒体结构完整性和改善线粒体氧化损伤、线粒体生物发生等功能进而促进睾酮的合成已成为睾酮合成机制的研究热点,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作者介绍了睾丸间质细胞内睾酮合成的分子机制及影响睾酮合成的重要因子,综述了睾丸间质细胞线粒体结构、线粒体氧化损伤、线粒体调控的细胞凋亡和线粒体的生物发生等对睾酮合成的影响,阐述了线粒体与睾酮合成之间的关系,为改善睾丸间质细胞线粒体结构和功能从而促进睾酮合成提供依据,对于深入了解雄性动物的睾酮合成调节和提高雄性动物的繁殖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8.
作者尝试在非繁殖季节应用外源促性腺激素对家猫进行人工诱导发情,并判断其较为准确的排卵时间。试验采用PMSG两次注射法对雌性家猫进行诱导发情,注射总剂量为150 IU,PMSG处理后的第6 d肌肉注射hCG(100 IU/只)并合笼配种。分别于合笼后的24、30、36 h手术法摘除家猫卵巢及输卵管部,观察记录卵巢排卵情况并对排卵侧的输卵管进行冲胚。试验结果显示,利用外源性促性腺激素可使家猫在非繁殖季节发情,且排卵时间范围为合笼配种后30 h左右。  相似文献   
79.
体外获能是哺乳动物体外受精体系中很重要的一步,获能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受精的成功与否.目前,绵羊体外受精效果与牛相比尚有较大差距,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绵羊精子体外获能效果不十分理想是一个重要方面.因此,试验拟从精子获能的角度来探寻绵羊受精效果不理想的原因.  相似文献   
80.
兽医产科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兽医学教学中一门基础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动物的生理生殖、生殖疾病及繁殖技术。随着兽医学科的不断进步和国家畜牧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向行业输送应用型、创新型、技能型兽医人才已成为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对目前兽医产科学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索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研究,以期为提高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兽医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