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4篇
农学   19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30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筛选抗黑条矮缩病水稻品种,为抗水稻黑条矮缩病育种提供抗源。【方法】对36份1980~2000年江苏省主栽粳稻品种,57份2001~2008年江苏省主栽粳稻品种,228份2009年江苏省预试、区试粳稻材料,210份珍汕97B/明恢63家系材料及365份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新育成稳定粳稻品系进行黑条矮缩病田间自然诱发鉴定。【结果】参试的896份水稻品种(系)中未发现对黑条矮缩病免疫的品种,其中中感以上的品种占81.1%,抗性品种仅占1.8%。不同年份育成的粳稻品种抗性存在差异, 近10年育成的抗性强于10年前。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近期育成的稳定粳稻品系中,中抗和中感类型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4个群体。在2009年江苏省中试粳稻材料中,中熟中粳类型的发病轻于其他类型。对连云港市水稻条纹叶枯病和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抗条纹叶枯病品种的推广种植有一定关系。【结论】获得光身粳等16个抗性较好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源,可供抗黑条矮缩病育种和抗性机制研究及抗性基因发掘上使用。建议今后江苏省水稻育种中同时兼顾抗条纹叶枯和黑条矮缩病选育。  相似文献   
72.
Xa21转基因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及其遗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包括与Xa21基因相对应的白叶枯病鉴别小种P6在内的12个国际鉴别小种和我国7个病原型,对通过农杆菌介导的8个不同遗传背景的Xa21转基因品系,及其不同世代的植株,进行接种和抗性分析。结果表明:Xa21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下呈现显性,并且在转基因后代中可以稳定遗传,且保留其广谱抗性。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下,Xa21的抗性表达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73.
水稻纹枯病寄主-病原物互作鉴别品种与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过近十年的病原菌接种试验,从国内外数百份水稻种质中,筛选出了抗病水平不同的5个代表品种Lemont、武育粳3号、Jasmine85、C418和YSBR1,作为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的鉴别品种。从江苏、广东、广西、海南、云南、湖南、福建等省采集、分离的水稻纹枯病菌中,初步筛选出致病力有差异的30个菌株,于温室苗期接种上述5个品种,确定了不同致病力的5个代表菌株C30、GD-118、E67、YN-7和YN-3。将选出的品种和菌株在江苏扬州和浙江富阳进行大田成株期抗性和致病力分析,结果表明:品种的抗病性和菌株的致病力都存在极显著差异,分别属于5个和3个不同的显著性级别,均可暂时作为鉴定材料使用。据以上结果,初步建立了一套可供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检测和寄主抗病性鉴定的鉴别体系。本文还讨论了建立水稻纹枯病鉴别体系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需要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74.
一种水稻营养生长期快速出叶基因型的发现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4个水稻品种分期播种试验,发现在籼稻品种盐恢559中存在一种营养生长期快速出叶基因型。将盐恢559与出叶速率最慢的Lemont进行比较,两者在各播期的播始历期均相近的情况下,前者的主茎叶片数始终比后者多4~5张,出叶速率极显著快于后者,且出叶速率差异主要表现在秧田期和大田营养生长期,幼穗分化期两品种的出叶速率差异不显著。分析盐恢559、Lemont及其配制的2个回交群体及F2群体的单株出叶速率,推测盐恢559的快速出叶性状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其中可能存在效应较大的数量基因。通过对双亲及回交后代群体中部分类型亚群体性状调查发现,这种基因型出叶速率快,单株茎蘖数、茎蘖增加速度以及高峰苗均相对较高,单株有效穗数、每穗粒数明显高于出叶速率慢的类型。讨论了对这种快速出叶基因型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性及育种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5.
作物重要数量性状基因鉴定与应用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数重要的农艺性状特别是经济性状属于数量性状。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的鉴定和利用目前尚存在一些没有完全解决的科学问题,现针对其中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其问题包括:应该区别控制同一个数量性状的不同QTL在育种价值上的差异;必需进一步解决大批量、快速、准确地获取数量性状值的问题;QTL初步定位结果必需验证.验证的方法应更加快速有效;标记辅助数量性状育种的前提是必需明确有利数量基因在高育种价值材料的分布。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案。  相似文献   
76.
江苏抗水稻条纹叶枯病育种策略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水稻条纹叶枯病(Rice Stripe Virus,RSV)由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传播,主要分布于日本、中国、韩国、朝鲜和乌克兰,是目前江苏省最重要的水稻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77.
不同基因型水稻种质对黑条矮缩病抗性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对包含不育系、中籼稻恢复系、粳稻恢复系和常规粳稻等不同类型在内的175份水稻种质进行水稻黑条矮缩病的自然诱发鉴定,同时调查粳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病率,通过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抗感分类和评价.结果表明: 水稻黑条矮缩病与条纹叶枯病呈相互独立的遗传关系;不同基因型水稻种质对黑条矮缩病的抗性存在极显著差异,可分为抗/高抗、中抗、中感、感和高感等5种类型,三系早籼稻不育系基本为感或高感型,绝大多数的中籼稻恢复系为抗病型,通过籼粳杂交培育的粳稻恢复系基本为感或中感型,而常规粳稻中分布有抗、中抗、中感、感和高感的不同基因型.筛选抗性种质,加以创新和改良,可有效开展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育种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78.
一个新的水稻隐性高秆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寻找新的水稻隐性高秆基因,为解决水稻不育系的包颈现象及增加恢复系的株高提供重要的遗传资源。【方法】在田间试验时发现一株高秆突变体,经过连续3代的自交和选择后,获得稳定遗传的高秆突变体。突变体的株高比野生型中花11平均增加72.3%。将带有高秆基因的杂合体自交,分析F2代株高的遗传行为,结果表明高秆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分别配制突变体、野生型与培矮64之间的杂交种及其自交F2分离群体,在突变体配制的分离群体中鉴定出72株极端高秆突变体,株高明显高于对照群体中的最高植株高度。【结果】利用均匀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147对多态性分子标记,分析这些标记位点在极端高秆突变体群体中的分离特征,结果证明高秆基因位于水稻第3染色体。进一步发展了4个InDel标记,确定高秆基因位于RM168与M127.1-3-3标记之间,物理距离为713 kb。【结论】该基因是一个新的隐性高秆基因,暂命名为lc3。  相似文献   
79.
Rl(t)卷叶基因对杂交稻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宗祥  胡俊  陈刚  潘学彪 《作物学报》2004,30(5):465-469
以两对卷叶等基因系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设置两种施肥水平,研究Rl(t)卷叶基因对杂交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肥力水平下,卷叶组合秧苗期的叶龄、茎蘖数、假茎粗、苗高等指标均低于对应组合,本田前期茎蘖数上升较缓,高峰苗较少,而最终有效穗数显著或极显著多于对应组合,平均穗粒数和千粒重稍低于对  相似文献   
80.
Rl(t)卷叶基因在杂交水稻中的遗传表达及效应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以Rl(t)卷叶基因的一对近等基因系卷叶珍汕97B、珍汕97B为母本, 分别与明恢63、盐恢559杂交, 研究Rl(t)卷叶基因在杂交稻中的遗传表达及效应. 结果表明: (1) 开花期, 相同叶位间, Rl(t)卷叶组合的叶片卷曲度极显著大于其对应组合; 不同叶位间, 卷曲度均以倒1叶最大, 倒2叶次之, 倒3叶最小. 相同叶位的叶基角, 卷叶组合小于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