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1篇
综合类   66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果树上17种拟茎点霉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32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适于拟茎点霉属真菌种间亲缘关系分析的15个随机引物,并优化了RAPD分析的扩增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广东果树上17种拟茎点霉进行了RAPD分析。各菌株间的Nei相似系数UPGMA法聚类结果表明:来源于不同地区的2个Phomopsis mangiferae Ahmad菌株和2个P.macadami Z.D.Jiang et P.K.Chi菌株都分别以0.636和0.589的相似系数两两首先聚在一起,而不同的种则只在小于0.54的相似系数范围内聚类,体现了种间及种内的亲缘关系差异程度;聚类群与寄主植物不具相关性,同种植物上的不同拟茎点霉,即使是分自相同寄生部位也不能聚在一类;支持形态学上将生于柑桔枝和黄皮茎、沙梨叶和果、杨梅叶和枝以及同是生于龙眼叶的共8个拟茎点霉分别鉴定为不同的种,而不支持将P. cytosporella Penz.et Sacc.与P. mangiferae合并为一个种的观点;RAPD技术可作为拟茎点霉属真菌种间的亲缘关系分析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墨兰黑斑病在广州地区为害严重,每年于12月中旬开始出现新病斑,翌年2—3月阴雨连绵时为发病高峰期;种植在闭风闷热及受阳光直射的环境下,病害更重。其病原鉴定为蝴蝶兰柱盘孢(Cylindrosporium phalaenopsidis Sawada),刺伤接种可为害8种兰科植物。在墨兰的生产中,加强管理,及时剪除清理病叶:在广州结合12月至翌年3月发病前喷1%波尔多液预防,发病后喷40%灭病威600倍液2—3次,对该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西鹃茎基腐病的发生和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市地区西鹃茎基腐由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和Cylindrocladium sp.引起,单独侵染和复合侵染均可致病,后者引发的病害更重;带病插条和基质是主要的侵染源;8—9月为发病高峰期。笔者于1996年至2000年对此病进行研究,认为基质和插条消毒以及选用抗病品种是综防技术的重点,并总结出一套较为完善的综防技术措施应用于生产。近年已将病情指数控制在5以下。  相似文献   
4.
腐霉对姜根茎腐烂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描述了姜根茎腐烂的三种症状类型:青枯型、黄腐型及黄枯型;分别由青枯细菌、腐霉菌及青桔细菌和腐霉苗引起,鉴定出4种致病腐霉:P(?)(?)P.(?)P.(?)和P.(?).通过接种试验,证明腐霉对姜有较强的致病力;与青枯细菌共同为害,病将更严重,故姜的根茎腐烂不完全是细菌青枯病。  相似文献   
5.
利用哈茨木霉防治长春花疫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哈茨木霉 (Trichodermaharzimum )防治F1代长春花疫病 (Phytophthoranicotiane ) ,生产过程中没有使用其它农药 ,可有效控制疫病的发展 ,发病率比CK降低 70 95 % ;较强的竞争作用 ,分泌抗生素和酶参与抑菌 ,是哈茨木霉抑制疫菌生长的主要拮抗机制  相似文献   
6.
砂仁真菌病害的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砂仁(Amomum villosum Lour.)为著名南药,生产上有多种病害,以叶斑病为害严重而影响产量。作者1985年、1986年,在砂仁的重要产地阳春、封开等县进行了调查,认为目前主要有五种真菌病害:其中炭疽病两种:幼苗炭疽病为姜刺盘孢(Colletotrichum zingiberis(Sundar.)Butler et Bisby),成株炭疽病为盘长孢状刺盘抱(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 Penz.);果腐病两种,多数为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少数为镰刀菌(Fusaium sp.)引起;最影响生产的是叶斑病,其病原菌砂仁节梨孢(Gona-topyricularia amomi Z.D.Jiang et P.K.Chi)是个新属新种。本文较详细地描述了五大病害的症状及其病原菌的形态,并报道了各病菌的致病性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7.
广州地区观赏植物真菌病害鉴定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广州地区常见观赏植物的真菌病害,通过镜检,初步鉴定出报春花灰霉病、鸡冠花根腐病、千日红叶斑病、绿巨人褐腐病、菊花黑斑病、红掌根腐病、红掌叶斑病、红掌炭疽病、桂花叶斑病、山茶灰斑病、海棠叶斑病、棕竹叶斑病、苏铁黑斑病、杜鹃叶斑病、散尾葵叶斑病、绿萝炭疽病、石斛兰白绢病、肉桂炭疽病等18种真菌病害的病原物。  相似文献   
8.
一品红枯萎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病原菌致病性测定形态鉴定,确认一品红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引起。采用浸根接种法和灌根接种法进一步对该菌进行寄主范围测定试验,被接种的11个科14种植物中仅有一品红发病,故鉴定该菌为一独立的专化型--尖孢镰刀菌一品红专化型。  相似文献   
9.
匙叶天南星褐腐病的检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匙叶天南星是华南地区近几年新引入的一种重要花卉植物,1995年秋广东省广州市和顺德市栽种引自台湾的植株发生褐腐病,导致大量死亡。通过病原菌鉴定及对病土和各种种花基质进行的一系列试验,表明该病是由Cylindrocladium spathiphyli Schoulties et al.引起;病原菌是自台湾省随种苗和介质传入大陆的。建议在进行引种种苗时严格注意对植物根和介质的检疫。  相似文献   
10.
以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和荔枝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两种荔枝上最为重要的病原真菌为供试菌,采用含毒介质的生长速率培养法,对采自广东省的31种植物的甲醇提取物对病原菌菌丝线性生长的抑菌活性进行离体测定。结果表明:在0.01 g/mL浓度下,对荔枝霜疫霉菌抑菌率大于60%的植物有9种,其中黄石斛(Dendrobium tosaense)、毛唇芋兰(Nervilia fordii)、葛(Pueraria phaseoloides)和土牛七(Thunbergia grandiflora)4种植物甲醇提取物的抑菌率达到100%;对荔枝炭疽病菌抑菌率大于60%的植物有2种,其中一点红(Emilia sonchifolia)的抑菌率达到100%,地丁草(Corydalis bungeana)的抑菌率为71.35%;同时对两种病原菌的抑菌率都大于50%的是地丁草(C.bungea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