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伪狂犬病病毒(PRV)是严重影响养猪业发展的重要病毒,病毒粒子具有较强的抵抗力。SYBRGreen是结合于双链DNA的荧光染料,可在定量PCR反应时与双链PCR产物结合放出荧光信号,被仪器系统实时监控并检测。目前SYBRGreen荧光定量PCR方法在遗传性疾病的诊断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根据编码PRV最保守的基因之一的gB基因和PRV的主要毒力基因,即标志性疫苗缺失的gE基因核酸序列设计引物,以含有gE基因的重组质粒ppgE作外部参照,建立了gB和gESYBR Green PCR方法,研究了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重复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通过设计针对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的引物和MGB(Minor groove binder oligodeoxynucleotide conjugate,MGB-ODN)TaqMan探针,结合ABI PE7700荧光定量PCR仪器系统,建立了一种能区别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株和gE-疫苗株的快速检测方法gE-MGB-TaqMan PCR。实验表明,该方法可检测出最低43拷贝的gE基因和10~4倍稀释的伪狂犬病病毒Fa株DNA,与微量血清中和结合MTT比色法相比,灵敏度和特异性一致,检测时间仅为后者的1/10,操作比后者更为简单。特异性和重复性试验表明:gE-MGB-TaqMan PCR特异性和重复性好。该方法以闭管的模式操作,减少了各步骤污染的可能性,整个检测少于3 h。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抗鸡球虫药物的应用原则和用药方案进行了探讨,强调使用抗球虫药物的注意事项,为预防和控制鸡球虫病提供参考,目的在于减少鸡球虫病的发生,降低因鸡球虫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防控鸭源沙门菌感染,本试验针对四川德阳地区鸭源沙门菌的感染情况开展研究。【方法】从该地区3个种鸭场和1个鸭孵化场共采集不同类型样本222份,按国标GB 4789.4-2016方法对沙门菌进行分离鉴定,进一步通过K-B法检测分离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对鉴定出的稀有血清型沙门菌进行致病性研究。【结果】疑似沙门菌分离株在BS琼脂上呈黑色、灰色或棕褐色、有金属光泽菌落,在XLD琼脂上呈无色透明、或中心黑色或几乎全黑的菌落。将疑似沙门菌株接种三糖铁琼脂斜面进行生化鉴定,疑似沙门菌分离株均能使三糖铁斜面变为红色,底部变为黄色带黑色,符合沙门菌生化特性。通过PCR对沙门菌特异性基因invA进行扩增,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可在500 bp左右观察到目的条带,确认共分离到17株沙门菌,总分离率为7.7%(17/222),包括鼠伤寒沙门菌、哈托沙门菌和波恩沙门菌3种血清型,其比例分别为47.1%(8/17)、29.4%(5/17)和23.5%(4/17),优势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分离菌对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耐药率最高,对氨苄西林和链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2.4%(14/17)和88.2%(15/17),对喹诺酮类抗菌药最敏感,其中对萘啶酸100%(17/17)敏感。分离菌存在严重的多重耐药现象,其中耐10种以上(包括10种)抗菌药的6株,占比35.2%,且10种抗菌药分别来自至少6类不同种类抗菌药;耐8种抗菌药物的2株,占比11.8%;耐5~7种抗菌药的6株,占比35.3%;耐2~3种抗菌药物的共3株,占比17.6%。通过寇氏改良法测得稀有血清型菌株H4、B2的LD50分别为3.98×106和1.58×106 CFU,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哈托和波恩沙门菌均能引起小鼠急性死亡,脏器充血、出血,细胞变性等。【结论】本研究成功分离到17株鸭源沙门菌,从鸭中分离到哈托沙门菌在国内外属首次。分离菌具有严重的耐药性和多重耐药现象,2株稀有血清型沙门菌对小鼠的致病力均较强,且致病作用相似。本研究结果可为鸭场沙门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病毒与机体的相互作用,本研究参考GenBank中鸡Toll样受体21 (ChTLR21)的基因序列设计实时定量PCR特异性引物,以鸡核糖体蛋白L4 (RPL4)为内参基因,建立检测ChTLR21 mRNA相对转录水平的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ChTLR21在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中和感染SPF雏鸡免疫器官脾脏、法氏囊和胸腺组织中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ILTV感染CEF后2h、4h、8h和18h时间点ChTLR21 mRNA转录水平分别为未感染对照细胞的1 540.53、0.98、1.19和3.70倍.但仅在ILTV感染2h时引起ChTLR21转录水平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ILTV感染SPF雏鸡后6h、24 h和30 h脾脏中ChTLR21 mRNA转录水平分别为未感染对照的56.34、59.85和3.61倍;法氏囊中分别为0.03、25.98和3.08倍;胸腺中分别为2.52、50和7.32倍.在感染初期,脾脏中ChTLR21转录量显著升高,随后有所降低,但均高于未感染对照(p<0.05);法氏囊中仅在感染6h时呈显著抑制(p<0.01);胸腺中呈波动性转录水平升高,但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证明ChTLR21参与了鸡体对ILTV感染的应答,并在体内外感染模型中呈现不同的表达规律.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四川省成都市区家养犬、猫狂犬病病毒及弓形虫的感染情况,采用商品化狂犬病病毒和弓形虫抗原快速检测试纸卡,对2010年8~10月间来自成都市区的103份家养犬以及75份家猫的唾液和血液样品进行检测;同时采用文献报道的PCR方法对家养犬血液样品中的弓形虫核酸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03份家养犬唾液样品狂犬病病毒抗原均为阴性,而75份家猫唾液样品中,检出阳性样品5份(阳性率6.7%),可疑样品7份;103份家养犬血液样品弓形虫抗原阳性样品33份(32.0%),可疑样品22份,75份家猫血液样品中,检出阳性样品2份(阳性率2.7%),可疑样品3份。弓形虫核酸PCR检测结果显示,96份家养犬血液样品弓形虫核酸阳性样品57份(阳性率59.4%),与弓形虫抗原阳性和可疑样品总和所占比例基本一致(53.4%)。提示应重视源于家猫的狂犬病病毒和家养犬弓形虫对人的威胁。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外观健康藏系绵羊携带沙门菌和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情况,对采自外观健康藏系绵羊的19份肛门拭子进行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分离鉴定.用选择性培养基及普通PCR方法共分离鉴定出1株沙门菌和13株大肠埃希菌,其中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4株,3株含有产志贺毒素基因Stx 1,1株含有产志贺毒素基因Stx 2,沙门菌invA基因和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tx基因同源性分析表明,分离株沙门菌的invA与NCBI上已登录的5种血清型沙门菌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8%,4株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与NCBI上已登录菌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都大于95%.本研究结果为高原地区藏系绵羊源沙门菌和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的流行病学调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川西北牦牛新孢子虫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间接ELISA方法对川西北阿坝州8个县1 070份待屠宰牦牛血清中新孢子虫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被检1 070份血清样品中65份血清新孢子虫抗体呈阳性,样品来源的8个县都检测到了新孢子虫抗体,被检牦牛的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为6.1%,其中理县(12.2%)的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平均水平(p<0.01),马尔康的最低为2.7%.结论 川西北阿坝州各县广泛存在牦牛新孢子虫感染.  相似文献   
9.
牦牛隐性乳房炎的调查及致病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阿坝州红原县牦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无菌采取68份无临床乳房炎牦牛奶样,采用体细胞计数、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染色与PCR相结合的方法分离鉴定细菌种属,并统计分析体细胞数与细菌分离情况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牦牛奶样体细胞数从4 000个/mL~240 000个/mL不等;各种细菌阳性奶样数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份,溶血性葡萄球菌30份,非溶血性葡萄球17份,大肠埃希菌2份,乳酸乳球菌18份和藤黄微球菌2份;未分离到无乳、停乳、乳房链球菌。结果表明,分离到溶血性葡萄球菌的牦牛奶样体细胞平均数显著高于未分离到溶血性葡萄球菌的牦牛奶样体细胞的平均数(P0.05),当牦牛奶中体细胞数大于90 000个/mL时,溶血性葡萄球菌的阳性率大于80%(10/12)。研究结果提示溶血性葡萄球菌是引起牦牛隐性乳房炎的病原菌,为牦牛隐性乳房炎的防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鸡滑液囊支原体(MS)在川西地区的感染情况,本研究采集15个肉鸡场疑似MS感染的病鸡咽拭子、跗关节和胸部滑液囊样本共75份,对经PCR检测为阳性的样本进行MS分离,并对分离株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以及对分离株的VlhA基因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75份样本MS PCR阳性检出率为41.33%(31/75),11个鸡场感染该病,场阳性率为73.33%(11/15);但仅从其中3个鸡场分离到9株MS,分离株菌落与菌体形态与已知MS培养特性相符,各分离株培养浓度为10~4CCU/mL^10~6CCU/mL,分离株以5×10~5CCU接种7日龄SPF鸡胚,鸡胚于接种后7 d^9 d死亡,且分离回收到接种菌株;9株MS分离株VlhA基因的同源性为86.1%~99.9%,与参考株同源性为86.2%~95.4%,其中分离自同一鸡场的7株MS VlhA基因同源性为96.4%~99.9%;分离株VlhA基因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其中分离自两个不同鸡场的两株MS与国内流行株的亲缘关系最近,而分离自另一鸡场的7株MS与中东地区分离的3株MS亲缘关系较近,表明MS在川西地区肉鸡场呈高感染率,MS VlhA基因变异较大。本研究为川西地区MS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材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