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篇
  7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9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CIDR、PMSG、FSH联合使用对初产供体羊Borderdale(波德代)3♂15♀、Poll Dorset(无角陶赛特)5♂18♀和Ger-man Mutton Merino(德国肉毛兼用美利奴—德美)3♂15♀进行同期发情和超数排卵。同期化发情波德代、无角陶赛特和德美分别为100.00%、88.89%和93.33%,羊只同期化发情时间经历和各时间点分布3个品种各有特点。超数排卵效果品种间存在差异,波德代、无角陶赛特、德美分别为6.60±2.97(枚)、3.63±2.25(枚)、5.50±3.32(枚),波德代极显著地高于无角陶赛特(P<0.01)。超排有效率波德代、无角陶赛特、德美分别为100.00%、87.50%、92.86%。未受精卵波德代极显著地高于德美羊和无角陶赛特羊(P<0.01)。胚胎总数德美羊极显著地高于波德代(P<0.01)。有效胚胎波德代羊、无角陶赛特羊、德美羊分别为2.40±2.31、2.75±2.05、4.07±3.79,德美极显著地高于波德代(P<0.01)。同一方法进行同期化发情,羊只经历时间和各时间点均衡分布能否有效控制是同期发情的焦点问题,是有效胚胎数目差异的主导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肉羊体脂脂肪酸是影响肉品风味和膻味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利用HP6890型气相色谱仪 ,选择了 5 0日龄、2 0 0日龄和 5岁3个年龄阶段的靖远滩羊 ,比较了不同年龄阶段肉羊体脂肪中短链脂肪酸和硬脂酸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 :短链脂肪酸和硬脂酸从5 0日龄、2 0 0日龄到 5岁有显著的增加。肾脏脂肪中 (公 /母 )短链脂肪酸的相对含量 (% ) 5 0日龄时为 0 5 2 /0 3 4,而在 2 0 0日龄时已达到 0 79/0 5 4,5岁时其含量为 0 91/0 75。 3个年龄组之间表现出显著性的差异 (P <0 0 5 ) ,增加的趋势非常明显。C18脂肪酸也显示同样的变化特性 ,在 5 0日龄的羔羊 (公 /母 )中含量仅为 17 2 /3 6 2 5 ,2 0 0日龄增加到 2 7 3 4/4 5 3 5 ,5岁时达到 3 6 0 3 /5 4 65 ,3个年龄组之间表现出显著性的差异 (P <0 0 5 ) ,增加的幅度也很显著。背膘脂肪中短链脂肪酸和C18(公 /母 )随年龄增大分别为 0 2 3 /0 11、0 62 /0 42、0 71/0 63 ,16 0 7/18 17、2 4 45 /2 6 66、3 3 5 2 /3 6 13。尾部脂肪中短链脂肪酸和C18(公 /母 )随年龄增大分别为 0 13 /0 10、0 2 3 /0 19、0 3 5 /0 3 3 ,11 76/13 79、19 78/2 0 89、2 0 89/2 2 65。  相似文献   
3.
牛至精油对家畜生产性能和免疫力的提高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在日粮中添加牛至精油育肥河西绒山羊,研究其对河西绒山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胴体品质的影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饲喂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4和7 g宜生饲宝(含牛至精油的添加剂),4和7 g宜生饲宝中牛至精油的含量分别为52和91 mg。对照组和试验组均为同月龄、同体重的河西绒山羊羯羊,试验组和对照组均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育肥期为90 d,每30 d为1个阶段。试验结果表明:育肥全期,对照组、4 g组和7 g组河西绒山羊平均日增重分别为96.30、172.22和169.82 g·d-1,4 g组和7 g组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 g组和7 g组无显著差异(P>0.05);屠宰性状,胴体重对照组、4 g组和7 g组分别为20.24、24.18和23.90 kg,无显著差异(P>0.05),屠宰率对照组、4 g组和7 g组分别为48.86%、51.21%和51.56%,4 g组和7 g组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 g组和7 g组无显著差异(P>0.05),胴体净肉重对照组、4 g组和7 g组分别为12.90、16.27和15.99 kg,4 g组和7 g组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 g组和7 g组无显著差异(P>0.05);肉质性状,大理石纹4 g组和7 g组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 g组和7 g组无显著差异(P>0.05),pH、熟肉率、失水率、嫩度、蒸煮损失对照组、4 g组、7 g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日粮中添加牛至油可以显著提高河西绒山羊的育肥性能,本试验日粮中添加4 g宜生饲宝(含牛至精油52 mg)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从专业英语课程设置、学习重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四方面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专业英语的课程设置合理,但应适当增加课时;教材选用应因地制宜,结合学生基础或采用自编教材;教学目标应强调英语听力会话、文献阅读及英文科技写作能力的提高;任课教师应有留学背景并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采用中英双语教学;通过多种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加强课堂互动效果。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研究过瘤胃赖氨酸(RP-Lys)和蛋氨酸(RP-Met)对贵州关岭育肥牛生产性能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择24头(20±2)月龄、体重(220±25) kg的贵州关岭育肥公牛,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A组为基础低氮日粮(对照组);B组在基础日粮上添加0.15 g/W0.75 RP-Lys,C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5 g/W0.75 RP-Met,D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5 g/W0.75 RP-Lys+0.15 g/W0.75 RP-Met。预试期14 d,正式验期12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低氮日粮中添加过瘤胃赖氨酸和蛋氨酸能够提高肉牛全期平均日增重,明显降低料重比,降低粪便中氮的排泄量,提高日粮中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研究表明,在育肥牛日粮中添加0.15 g/W0.75 RP-Lys+0.15 g/W0.75RP-Met比例的过瘤胃氨基酸对其生产性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旨在通过观察藏绵羊卵泡、黄体的组织学特征及卵泡的超微形态,探讨其与生理功能的关系。本研究运用大体解剖、常规组织切片和H.E染色及透射电镜技术对藏绵羊卵巢卵泡和黄体的组织结构特点以及卵泡的超微形态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发现,藏绵羊黄体期和卵泡期卵巢的宽度和厚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重量和长度无显著差异(P>0.05);卵巢上的大多数卵泡通过颗粒细胞萎缩和纤维化而闭锁;黄体中膜黄体细胞(直径22 μm)和颗粒黄体细胞(直径50 μm)结构特征明显且分界清晰,其内部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通过观察卵泡的超微形态发现,随着卵泡的发育,卵泡细胞的形状由椭圆形变为多边形,数量增多且被膜细胞包围;细胞器数量和种类也增多且之间联系紧密,胞质可见分泌的皮质颗粒。结果表明,藏绵羊卵泡系统和黄体的组织学特点以及卵泡的超微形态与其他绵、山羊类似,随着卵泡的发育,血管增生较快,卵泡结构特征变化明显和细胞器致密化程度增加且卵泡在不同时期均会闭锁;黄体内部在毛细血管滋生下使两种黄体细胞结构更加完整且特征明显,这可能是藏绵羊在高原低氧环境下仍然能够发挥卵巢机能的重要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研究初生机会猪(体重<1.20 kg)灌服不同水平牛至精油和初乳复合物(EC)对其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为促进机会猪健康发展提供技术依据。【方法】 选择128头体况相近、胎次相近(2/3胎)的大长二元母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32头,所有母猪饲粮配方一致。对每组母猪所产仔猪中的机会猪在出生后分别灌服0 mL(对照组,CON)、2 mL(EC2组,1次灌服)、4 mL(EC4组,连续2 d灌服)和6 mL(EC6组,连续3 d灌服)牛至精油和初乳复合物。试验期从出生到断奶共21 d,试验期间记录所有仔猪的初生重和结束体重,用于计算机会猪的平均日增重(ADG),并在试验结束后采集机会猪血清用于测定抗氧化和免疫相关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初生机会猪灌服EC显著提高了断奶重和平均日增重(P<0.05),且各腹泻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EC4和EC6组死亡率显著降低(P<0.05);EC4组各腹泻指标和死亡率均显著低于EC2组(P<0.05)。EC6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均显著低于CON组(P<0.05),球蛋白(GLB)、免疫球蛋白A(IgA)、IgG、IgM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显著高于CON和EC2组(P<0.05)。【结论】 初生机会猪灌服EC可提高其生长性能,且连续灌服2 d可显著减少腹泻和死亡;连续灌服3 d可提高免疫性能和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部分肉牛类群CAPN1基因第9外显子多态性及其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发现与肉牛生产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为加快肉牛选育进程,提高肉牛生产性能提供参考。采用PCR-SSCP技术对早胜牛(庆阳类群、平凉类群)、南杂牛(南德温牛×早胜牛庆阳类群)、秦杂牛(秦川牛×早胜牛平凉类群)、西杂牛(西门塔尔牛×早胜牛平凉类群)、荷斯坦奶公牛和澳洲黑牛共391头个体的CAPN1基因外显子9进行遗传变异检测,运用SPSS17.0软件分析早胜牛平凉类群遗传变异与肉质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CAPN1基因第9外显子存在突变位点G458C,并检测到GG、GC和CC 3种基因型。相关性分析表明,CAPN1的G458C位点与pH、剪切力和滴水损失差异显著相关(P0.05),CC基因型剪切力和滴水损失显著低于GG和GC型(P0.05),其他性状在各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因此,推测CAPN1基因的突变位点G458C可以作为牛肉嫩度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9.
日粮中添加整粒油籽对绵羊体脂主要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粮中分别添加相当于40.0 g粗脂肪的油菜籽、油葵籽、红花籽和亚麻籽,饲喂成年母羊35 d后屠宰,用气相色谱技术测定了羊体背最长肌、肾脏脂肪和尾部脂肪的主要脂肪酸(FA)组成,结果表明:日粮对肌肉中FA组成的影响较对脂肪组织的大;在所测定的3个部位中,C14∶0最为稳定,不受日粮影响;在脂肪组织中,C16∶1、C18∶1也不受日粮的影响,但肌肉中C18∶1含量因添加红花籽显著增大;添加亚麻籽有提高脂肪组织中C18∶3的趋势,其余油籽有使各部位C18∶3含量下降的趋势,以油葵组下降最为明显;除油菜籽(富含C18∶1)外,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油籽有使C16∶0降低的作用.羊体不同部位脂肪酸组成存在较大的差异:C18∶1在尾脂中的含量极显著或显著地(多数情况为极显著)高于其它部位,而肾脏中含量最低;C16:1在不同部位的差异与C18∶1相同;C16∶0、C18∶0以尾脂中最低;C18∶2的含量在肌肉中最低.从尾部、肌肉到肾脏,不饱和脂肪酸(UFA)的比例降低,而饱和脂肪酸(SFA)的比例上升.不管在何部位,C18∶1在所有脂肪酸中所占比例最高;C18∶0在肾脏脂肪中占第2位,在肌肉和尾脂中占第3位,而C16∶0在肾脏居第3位,在其余部位居第2.  相似文献   
10.
1.种子拌药不均匀。①配比不正确。通过调节药剂量大小和种子喂入量大小解决。②喂入量不合适。通过调节喂入量可将拌药效果调至较佳状态。③均液箱内液面过低。如果通过调节仍达不到液面高度,应检查供液管路是否堵塞并排除堵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