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53篇
林业   21篇
农学   51篇
基础科学   16篇
  67篇
综合类   88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45篇
畜牧兽医   45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改善挂面制品的营养保健功能,研发谷物加工副产物的深加工产品,将经过超声波-酸解法改性处理后的麦麸粉添加到面粉中用于制作酸改性麦麸挂面。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确定酸改性麦麸挂面的最优配方。结果表明,在面粉100 g的基础上,酸改性麦麸粉添加量为6%(相当于面粉质量的百分比)、水添加量为56%、食盐添加量为3.5%、食碱添加量为0.4%、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为0.4%,此条件下制得的挂面品质良好,且外观、适口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以葡萄皮渣为试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43)正交实验对葡萄皮渣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纯化后的葡萄皮渣原花青素的抗氧化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皮渣原花青素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纤维素酶添加量0.4%,果胶酶添加量0.8%,酶解时间90min,酶解温度70℃。在此条件下,葡萄皮渣原花青素的得率为11.08mg·g-1。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紫甘蓝原花青素表现出明显的抗氧化能力,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具有较好的清除能力,抗氧化能力优于维生素C。  相似文献   
3.
多源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农用小车路径跟踪导航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解决四轮独立驱动农用小车在设施农业和畜牧业的物料运输和信息采集中的导航及控制问题,构建了农用小车导航控制系统,优化配置多个传感器,提出了基于CCD图像传感器、加速度计、电子罗盘及超声波等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导航控制方法。通过CCD获取标识路径信息,通过加速度计、电子罗盘获取小车姿态信息,通过超声波传感器判断障碍物,并给出路径特征提取、识别、多源信息融合自主导航控制和超声避障等算法,实现了小车的路径跟踪的导航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构建的导航控制系统及导航控制方法正确、有效。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我国市售虾酱产品的品质现状,探究不同品种虾酱之间的品质差异,采集了32种市售虾酱,进行了感官评价和水分、盐分、蛋白质、氨基酸态氮等理化指标的检测,对品质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并进一步采用电子鼻和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对气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市售虾酱色泽和质地差异相对较小,而气味差异较大。理化指标中,市售虾酱的氨基酸态氮含量变异系数为33.91%,离散程度最大。在主成分分析中,提取到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2.32%,表明能够涵盖虾酱品质的基本信息,水分、氨基酸态氮、气味是影响虾酱综合品质的关键指标。电子鼻聚类热图表明,在欧式距离4.03处可将32种虾酱聚为4类,原料是影响聚类的主要因素。对海银虾、蜢子虾和白虾3种原料的虾酱进行GC-IMS分析,共鉴定出63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是醇类。研究结果可为虾酱产品品质评价与生产工艺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原核表达系统体外表达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NS5A基因,获得非结构蛋白NS5A,对其进行核苷酸、氨基酸序列分析,以解析BVDV非结构蛋白NS5A的功能。【方法】参考BVDV-1型毒株V006的NS5A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KX170647)设计并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以分离到的牦牛BVDV GSTZ毒株cDNA为模板,PCR扩增NS5A基因片段,并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8a (+)中,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NS5A。经酶切初步鉴定及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然后利用IPTG诱导表达。经10% SDS-PAGE电泳及Western blotting分析鉴定重组蛋白的表达,并根据NS5A基因的序列构建遗传发育进化树,利用DNAStar软件预测NS5A蛋白的亲水性、表面可塑性和抗原性等特性,并结合二级结构的预测对NS5A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进行预测。【结果】PCR扩增NS5A目的基因片段为1 488 bp,双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证明,重组质粒pET28a-NS5A构建成功。经10% SDS-PAGE电泳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重组蛋白,表达出了大小为55 ku的目的蛋白,大小与预期结果相符。通过对不同BVDV毒株NS5A基因序列构建遗传发育进化树,显示GSTZ毒株NS5A在遗传进化特征上属于BVDV-1型。NS5A蛋白的亲水性主要位于12—21、32—69、75—113、120—135、143—147、152—163、165—180、215—230、265—274、296—340、348—378、389—447、455—463、469—495位氨基酸处,表面可塑性主要位于14—18、37—42、76—81、86—109、154—160、169—178、218—228、297—309、348—358、365—373、414—442、430—437、454—460位氨基酸处,柔性区域较多,主要位于14—21、37—43、67—82、86—93、97—110、152—158、169—179、218—231、240—255、296—310、313—328、344—359、364—373、413—422和472—483位氨基酸处。NS5A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主要位于15—18、76—81、154—158、169—178、218—228、297—309、348—358、365—373和414—422位氨基酸处。【结论】成功表达并鉴定了牦牛源BVDV的非结构蛋白NS5A,系统发育进化树表明BVDV GSTZ株基因型属于BVDV-1型,NS5A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为深入解析BVDV非结构蛋白NS5A的自身结构功能、免疫学特性以及进一步研究非结构蛋白对病毒复制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法研究了不同比例蚕沙(SE)和稻秸(RS)的组合效应。试验将SE:RS设计为100∶0(SE100组)、80∶20(SE80组)、60∶40(SE60组)、40∶60(SE40组)、20∶80(SE20组)、0∶100(SE0组)的比例,分别进行体外发酵批次培养24 h和体外发酵产气培养72 h,测定产气参数和发酵特性指标。结果表明:1)SE100组理论最大产气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SE80组的24和72 h累积产气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24 h时培养液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为SE80组>SE100组>SE60组>SE40组>SE0组>SE20组,乙酸/丙酸为SE80组SE100组>SE60组>SE80组>SE40组>SE0组。4)随着蚕沙比例的升高,底物体外有机物消化率越高。5)SE80组多项指标组合效应指数为0.76,SE80组>SE40组>SE60组>SE20组。蚕沙和稻秸组合改善了体外瘤胃微生物发酵特性和产气参数,且蚕沙和稻秸的最佳比例为80∶20。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蚕沙对绵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发育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32只90日龄绵羊,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各组饲粮中蚕沙水平分别为0(对照)、20%(T20)、30%(T30)、40%(T40)。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取3只羊屠宰。结果表明:1)T20和T30组的平均日增重(ADG)高于对照组(P0.05),显著高于T40组(P0.05),日均采食量(ADF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F/G)低于对照组(P0.05),ADFI和F/G显著低于T40组(P0.05)。2)T20和T30组屠宰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显著大于T40组(P0.05);对照组与T20、T30组胴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T20、T30、T40组的眼肌面积和胴体脂肪含量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3)T20组的心脏重量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T30和T40组的脾脏重量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4)对照组血清球蛋白(GLO)含量显著小于T40组(P0.05)。试验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以上,饲粮中添加蚕沙能够增大绵羊ADG,提高屠宰率,降低料重比,蚕沙在饲粮中的适宜比例为20%~30%,最佳比例为20%。  相似文献   
8.
以收集于同一栓皮栎优良单株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脱水和萌发试验确定脱水敏感关键时期,对未脱水(CK)和脱水敏感关键时期种子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探究种子脱水过程中基因表达变化,挖掘与种子脱水敏感性相关的基因。结果表明:栓皮栎种子含水量与萌发率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种子萌发临界含水量在28.20%(T2)左右,致死含水量在17.79%(T11)左右。通过差异基因表达分析,在比较组T2和CK,T11和T2和T11和CK中分别获得4 405、4 066和5 907个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分别被富集到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和细胞组分3个功能类别以及内质网中蛋白质加工与植物激素信号传导等代谢通路中。其中,MYB108、MYB1R1、ERF1B、UNE10、CRF4、CML11、JAZ、MYC2、TGA等基因可能调控种子脱水过程中活性氧的产生与清除机制,以及胁迫信号的传导等过程,进而在种子对脱水的响应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石墨烯(Graphene,GN)对喹诺酮类抗生素在地下水中运移的影响,以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和诺氟沙星(Norfloxacin,NOR)作为两种典型的喹诺酮类抗生素污染物,通过批量吸附实验和砂柱实验研究GN对CIP和NOR在饱和多孔介质中运移的影响。吸附实验结果表明,GN对两种抗生素污染物均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GN对CIP和NOR的Langmuir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270.68 mg·g-1和178.36 mg·g-1。砂柱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多孔介质中GN含量从10 mg增加到80 mg,CIP和NOR在一维砂柱中的迁移能力降低;随着流速和电解质浓度(Na+和Ca2+)的增大,回收率逐步升高,CIP和NOR的运移能力也逐步增强。根据BDST模型对不同条件下的CIP和NOR在一维砂柱中的运移过程进行了模拟和预测,模型对穿透时间的预测值与实验值接近,表明BDST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多孔介质中GN对CIP和NOR迁移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不同杀菌方式对石榴浊汁在4℃冷藏期间微生物和色泽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超高压技术(HPP,450 MPa/1 min、450 MPa/5 min、550 MPa/1 min、550 MPa/5 min)、巴氏杀菌技术(PT,85℃/30 s)和高温短时杀菌技术(HTST,110℃/8.6 s)对石榴浊汁进行杀菌处理,并重点研究了抗坏血酸和色泽参数变化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冷藏期间,HPP和HTST处理石榴浊汁微生物在标准范围内。HPP处理能较好地保留石榴浊汁中脱氢抗坏血酸(DHAA)的含量,而PT和HTST处理后DHAA含量较未处理样品(第0天)分别降低了21%和35%;冷藏期间不同杀菌方式处理后DHAA含量均呈下降趋势;经一级动力学模型拟合发现,HPP处理组DHAA的降解速率常数k值高于PT和HTST处理组。与热处理(PT和HTST)相比,冷藏前期,HPP处理能保持石榴浊汁较高的L*a*b*值和较低的ΔE值,保持较优的色泽品质;采用一级分数转换动力学模型对L*a*ΔE值进行拟合,发现HPP处理样品色泽参数在冷藏过程中的k值同样高于热处理样品,即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HPP处理组色泽品质逐渐降低。综上所述,HPP处理能在保证石榴浊汁冷藏期间微生物安全的同时,较好地保持其色泽品质。本研究为石榴浊汁工业化生产中杀菌方式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