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10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分离和筛选产抗金黄色葡萄球菌乳酸菌素的优势乳酸菌,利用乳酸菌分离培养基MRS从收集的各种腌制菜汁中分离培养乳酸菌,通过细菌培养特性、革兰氏染色特点、生理生化特性初步鉴定,同时根据Genbank中乳酸菌的16SrD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方法进一步鉴定,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对乳酸菌的发酵上清液进行抑菌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从腌渍菜汁中分离获得90株产酸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PCR鉴定,结果73株产酸菌为乳酸杆菌;分泌产物抑菌试验表明,有10株菌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经酸排除和过氧化氢排除试验,仍然有5株乳酸菌的分泌产物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可见,从腌渍菜汁分离到的乳酸菌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的特性,主要是通过分泌乳酸菌素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有机酸和精油复合微囊包被物(MOAEO)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1日龄黄羽肉公鸡300只,随机分成5个组,每个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组为抗生素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中添加30 mg/kg杆菌肽锌和6 mg/kg硫酸黏杆菌素;Ⅲ、Ⅳ、Ⅴ组为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50、200、250 mg/kg的MOAEO。试验期70 d。结果表明:1)1~21日龄,与对照组相比,Ⅱ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Ⅳ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Ⅳ、Ⅴ组脾脏指数显著提高(P0.05),Ⅴ组血清尿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2)1~70日龄,与对照组相比,Ⅳ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Ⅳ组脾脏指数显著提高(P0.05),Ⅱ、Ⅳ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提高,Ⅱ、Ⅳ组血清尿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Ⅳ组胸肌率和腿肌率显著提高(P0.05),Ⅳ组胸肌失水率显著降低(P0.05)。3)与抗生素组相比,饲粮添加MOAEO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屠宰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肉鸡饲粮中添加MOAEO能改善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MOAEO适宜添加量为200 mg/kg。  相似文献   
3.
发酵时间和料水比对豆粕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凝结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菌混合菌种发酵豆粕,研究发酵时间和料水比对发酵豆粕营养成分的影响,以确定豆粕适宜的发酵参数.结果表明:(1)与发酵48 h组比,发酵72 h组的(游离氨基酸+寡肽)/粗蛋白质极显著提高(P0.01),p H极显著降低(P0.01);(2)料水比为1∶0.70组的寡肽/粗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粗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寡肽)/粗蛋白质极显著高于料水比为1∶0.40和1∶0.55组(P0.01),p H极显著低于料水比为1∶0.40和1∶0.55组(P0.01),活菌数显著高于料水比为1∶0.40组(P0.05),多肽/粗蛋白质极显著高于料水比为1∶0.40组(P0.01).结论:采用凝结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菌混合菌种发酵豆粕,其合理的发酵时间为72 h,料水比为1∶0.70.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胚胎期大鼠性腺生长与分化的情况。选取12.5~15.5 dpc SD大鼠胚胎为研究对象,运用PCR技术进行大鼠胚胎性别鉴定,采用H-E技术对大鼠性腺分化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2.5 d的鼠胚肾管已经开始形成,生殖嵴已经建立,此时仍无明显的性别分化形态;13.5 d的鼠胚开始出现性别分化的迹象,雄性的原始性索开始形成,雌性性腺分化比雄性稍晚,此期仍不易辨别出典型的卵巢特征结构;14.5 d的鼠胚性腺形态初步成型,此期性别明显分化,雄性的原始性索开始分化为实心原始生精小管,雌性胚胎中性腺分为两层,初步形成卵巢特征;15.5 d的鼠胚,雄性胚胎性腺中已经具有明显的曲精小管的雏形,雌性胚胎卵巢特征也开始明显。大鼠胚胎性腺从13.5 d胚龄时开始分化,15.5 d胚龄性腺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5.
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克隆了黄羽肉鸡胰蛋白酶原(TRY)基因,并运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对TRY蛋白质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研究TRY在禽类消化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黄羽肉鸡TRY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全长747 bp,由24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中包含15个氨基酸的信号肽(MKFLVLVAFLGVAVA)和10个氨基酸的激活肽(FPISDEDDDK);该蛋白分子质量为26.1 ku,含有信号肽,不含有糖基化位点,有11个磷酸化位点;此外,该蛋白属于疏水性蛋白,但不存在跨膜区.氨基酸序列比对的结果表明:黄羽肉鸡TRY具有丝氨酸蛋白酶的保守结构特征,如含有催化三联体氨基酸(组氨酸-64、天冬氨酸-110和丝氨酸-203);具有构成6个二硫键所需的12个半胱氨酸残基等.序列一致性分析表明,黄羽肉鸡TRY与纯种鸡的同源性最高,达98.8%.  相似文献   
6.
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I-Mutant2.0分析植物乳酸菌素PlnJ的氨基酸序列,筛选出最不稳定的氨基酸位点,进行定点突变,构建点突变重组表达质粒。对点突变重组表达质粒进行原核表达,并筛选表达最适条件;采用镍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以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指示菌,探究100℃水浴加热0、5、15、30 min对重组PlnJ抑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lnJ第3位氨基酸——赖氨酸(AAG)对其稳定性具有重大影响。以人工合成第5位氨基酸,即赖氨酸(AAG)突变为缬氨酸(GTG)的PlnJ核苷酸序列作为模板,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R和酶切鉴定结果显示目的条带184 bp,测序后证明突变成功。重组蛋白诱导表达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在37℃、12 h、0.8 mmol·L-1IPTG的最优诱导条件下,特异目的蛋白表达显著(27.5 ku);咪唑洗脱液浓度280 mmol·L-1是最优洗脱条件,可获得较为单一的目的蛋白。采用牛津杯抑菌试验法及麦氏比浊法比较突变前后的PlnJ蛋白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突变后的蛋白[PlnJ(G5)]与突变前的...  相似文献   
7.
试验采用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作为复合菌种发酵豆粕,探究发酵时间和水分对豆粕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由两部分组成,均为室温厌氧发酵:(1)发酵时间的优化:在每100 kg基础配方中,加水量55 kg,发酵时间设48、72 h两个水平,每个水平3个重复;(2)发酵水分的优化:在每100 kg基础配方中,分别设加水40、55、70 kg三个水平,每个水平3个重复,发酵时间72 h。试验结果:(1)与发酵48 h的豆粕相比,发酵72 h的豆粕中游离氨基酸+寡肽、(游离氨基酸+寡肽)/粗蛋白分别极显著提高了(P0.01)14.29%、12.92%;p H极显著(P0.01)降低了7.26%;(2)加水量为70 kg组的游离氨基酸+寡肽和(游离氨基酸+寡肽)/粗蛋白均极显著(P0.01)高于加水量为40 kg组和50 kg组,p H极显著(P0.01)低于加水量为40 kg组和55 kg组,益生菌活菌数显著高于加水量为40 kg组(P0.05),多肽/粗蛋白极显著高于加水量为40 kg组(P0.01)。结论表明:采用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复合菌种组合发酵豆粕,其合理的发酵时间为72 h,加水量为70 kg。  相似文献   
8.
研究旨在探索湿性发酵豆粕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抗氧化功能及粪便成分的影响,为湿性发酵豆粕在蛋鸡配合饲料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选取375日龄蛋鸡1152羽,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48羽。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处理Ⅱ、Ⅲ、Ⅳ组为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用4.5%、6.0%、7.5%的湿性发酵豆粕替代3%、4%、5%的普通豆粕,试验期为90天。结果表明:(1)与Ⅰ组比较,Ⅱ组、Ⅳ组均显著提高平均蛋重(P<0.05),Ⅲ组显著降低破蛋率(P<0.05),平均产蛋率、料蛋比、死淘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2)Ⅳ组的蛋壳厚度、Ⅲ组、Ⅳ组的蛋黄比色值、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P<0.01),Ⅲ组的蛋形指数比值显著低于Ⅰ组(P<0.05);(3)同对照组相比,Ⅱ组显著提高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降低丙二醛(MDA)含量(P<0.05),Ⅲ组显著提高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4)Ⅲ组粪便的粗灰分、Ⅳ组粪便磷含量同Ⅰ组相比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蛋鸡配合饲料中使用适量的发酵豆粕替代普通豆粕能提高蛋重、改善蛋品质,降低粪便中氮、磷的排放量,其适宜替代量为6.0%~7.5%。  相似文献   
9.
根据鸡的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基因序列进行抗原肽分析,选择含大片段抗原表位区约1 500 bp的一段基因(15~1 515 bp)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后进行RT-PCR扩增,并构建pET-32a(+)-PERK重组质粒,将其转化至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优化诱导表达条件,纯化重组蛋白后免疫兔并制备多克隆抗体.PCR鉴定、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表明,pET-32a(+)-PERK重组质粒构建成功.SDS-PAGE电泳鉴定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在1.0 mmol·L-1IPTG、25℃下诱导9 h时的表达量最大.蛋白纯化结果表明,100 mmol·L-1咪唑洗脱液可较好地洗脱重组蛋白,获得较多的纯化蛋白.免疫结束后,抗体效价检测结果表明,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达1∶32 000,可以与重组蛋白特异结合.  相似文献   
10.
为了获得鸡源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2α(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alpha two,eIF2α)的多克隆抗体,首先经RT-PCR扩增了eIF2α基因的完整编码序列,并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32a(+)-eIF2α。将其转化BL21(DE3)经IPTG诱导后,SDS-PAGE显示成功表达出分子量约51 ku的重组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表达时的最佳诱导时间、诱导温度和IPTG浓度分别为10 h、45℃和1.5 mmoL/L。通过对该蛋白进行Ni~(2+)柱亲和层析纯化,得到了较高纯度的重组蛋白。将纯化后的eIF2α蛋白免疫新西兰黄兔,制备的多克隆抗体ELISA效价达1∶8 000,试验结果为后续eIF2α蛋白功能的研究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