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以烟草秸秆为试材,利用烟秸秆替代玉米秸秆、玉米芯等原料栽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对比了3种不同原料对双孢菇产量及单品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烟秸秆栽培的双孢蘑菇出菇集中,第一潮菇占总产量的60%以上;前三潮菇产量达18 kg/m2以上;与玉米秸秆相比,用烟秸秆栽培双孢蘑菇的总产量和平均单品重显著增加;与玉米芯相比较,用烟草秸秆栽培双孢蘑菇的总产量和平均单品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莫北油田莫116井区三工河组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莫116井区取心井资料、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等观察,结合综合录井资料及地震资料分析研究,对莫116井区三工河组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莫116井区三工河组岩性主要为长石质岩屑砂岩,孔隙度类型主要以剩余粒间孔和原生粒间孔为主;J_1s_(2/2)较J_1s_(1/2)物性好,孔隙度和渗透率相关性较好;J_1s_(1/2)为小孔细喉道的较差储层,J1s为中孔中细喉道的中等储层。  相似文献   
3.
新疆短星火绒草不同极性提取物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短星火绒草(Leontopodium brachyactis Gandog.)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火绒草属植物,在民间很早就被作为药用植物治疗疾病。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新疆短星火绒草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不同极性的提取剂提取新疆短星火绒草的有效成分,采用滤纸片法和二倍稀释法研究了6种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抗菌作用,并对50%乙醇提取物进行了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的测定。结果表明:新疆短星火绒草具有很好的抑菌作用。水提物和50%乙醇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50%乙醇提取物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0625g/mL最低杀菌浓度MBC为0.125g/mL,具有广谱性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4.
干旱及复水对不同抗旱性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盆栽试验,以抗旱性不同的玉米品种郑单958和陕单902为试材,在水分胁迫0、3、6、9天和复水3、6、9天条件下,通过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水分胁迫和复水后叶片的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天数的增加,陕单902的Pn、Ci、Gs、Fv/Fm、Yield、qP、Chl等指标的下降幅度均大于郑单958;NPQ上升的幅度大于郑单958。郑单958的光系统在水分胁迫时受到的伤害程度要小于陕单902。复水后郑单958的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素等迅速恢复,陕单902光合参数及其他参数恢复缓慢。在水分胁迫条件下,耐旱玉米品种郑单958能保持良好的光合特性,在复水后,具有良好的生理补偿效应,是适应干旱环境的重要生理因素。  相似文献   
5.
不同高产玉米品种干物质积累转运与产量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选用3个具有高产潜力的玉米杂交种京单28、登海601与陕单8806,采用75000株/hm2的密度大田种植,测量不同生育期的叶面积与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结果表明:3个高产玉米杂交种京单28、登海601与陕单8806产量均可达到11200kg/hm2以上,成熟时叶面积系数均在3.5以上,花后干物质再分配分别占籽粒产量的15.25%、14.67%和10.72%,是籽粒增产的主要来源。高产玉米品种的保绿性较好,叶片衰老缓慢,光合功能期长,花后干物质转移对籽粒增产的贡献较大,在高产栽培调控中如何促进花后干物质向籽粒的转移是进一步获得高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出最佳的棘豆总黄酮提取工艺.[方法]以新疆巴里坤棘豆中总黄酮的含量为指标,以芦丁为对照品,比较回流提取法、索氏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和冷浸提取法四种方法,再对超声提取法并采用L9(33)正交设计,对影响巴里坤棘豆提取工艺中的溶剂浓度、料液比、超声时间三个因素进行优化筛选.[结果]超声波提取法的得率最高,超声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60;乙醇,料液比1:25,超声时间80 min(功率60W恒定).[结论]通过优选得到的工艺简便、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7.
科尔沁地区不同类型沙地土壤饱和导水率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饱和导水率反映了土壤的入渗性质,是研究水分在土壤中运动规律的重要水力参数。利用Guelph入渗仪测量了科尔沁地区樟子松林、灌木林和草地0-20cm、20-40cm和40-60cm三个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饱和导水率,分析了这三种类型沙地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差异及其随土层深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平均土壤饱和导水率樟子松林较大,草地次之,而灌木林较小,它们的平均取值在0.63~12.50mm/min范围内;随土层深度增加,樟子松林土壤饱和导水率逐渐增大,而草地的逐渐减少,灌木林的随土层深度变化不大;2)樟子松林和灌木林土壤饱和导水率与容重显著负相关;灌木林和草地土壤饱和导水率与细沙百分含量显著负相关,而与中沙百分含量显著正相关;樟子松林和草地土壤饱和导水率与粗沙百分含量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羊肚菌高效栽培技术,并筛选出适宜黔西北冷凉山区栽培的羊肚菌品种,对引进的2种羊肚菌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和七妹羊肚菌(M.eximia),采用2种设施模式(简易平棚和简易平棚套小拱棚)开展栽培比较试验,对比分析2个种在不同设施模式下的出菇情况、产量及农艺性状差异。结果显示,六妹羊肚菌表现突出,可作为优良首选品种在黔西北冷凉山区推广栽培;简易平棚套小拱棚栽培的羊肚菌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出菇整齐,是可推广应用的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根据莫116井区取心井资料、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等观察,结合综合录井资料及地震资料分析研究,对莫116井区三工河组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莫116井区三工河组岩性主要为长石质岩屑砂岩,孔隙度类型主要以剩余粒间孔和原生粒间孔为主;J1 s2/2较J1 s1/2物性好,孔隙度和渗透率相关性较好;J1 s1/2为小孔细喉道的较差储层,J1 S2/2为中孔中细喉道的中等储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