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0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215篇
林业   634篇
农学   234篇
基础科学   265篇
  276篇
综合类   2216篇
农作物   382篇
水产渔业   155篇
畜牧兽医   1204篇
园艺   388篇
植物保护   152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205篇
  2018年   179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308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53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273篇
  2009年   240篇
  2008年   231篇
  2007年   246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98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177篇
  1998年   163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159篇
  1995年   130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一块0.66 hm2试验地上,开展了连续7年以沼气为纽带,以猪粪尿、玉米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核心的猪—沼—粮(玉米)循环模式研究,并进行了效益评估。结果表明,经连续7年实施猪—沼—粮循环转化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115.69%、173.97%、151.87%和117.19%;土壤团聚体、田间持水量和总孔隙度分别增加88.06%、60.29%和50.58%,容重降低19.88%;土壤细菌总数、真菌总数、放线菌总数和微生物总数分别增加93.97%、338.10%、71.71%和93.96%;综合经济效益平均每年每公顷土地增加42 473.1元。  相似文献   
2.
高油酸油菜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栽培与应用价值。本试验以一组高油酸近等基因系油菜为材料,对其不同时期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高油酸材料可溶性糖含量在整个生长期较低油酸材料高,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叶绿素含量均在营养生长期低于低油酸材料,在生殖生长期高于低油酸材料。POD活性在营养生长期与低油酸材料无显著差异,在生殖生长期高于低油酸材料。SOD活性在蕾薹期以前均高于低油酸材料,在生殖生长期低于低油酸材料。整体而言,高、低油酸材料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叶绿素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并在蕾薹期达最大值。POD活性则在营养生长期较低而在花期与角果期急增,SOD活力变化同POD相似,在花期和角果期增加较明显。此外,研究通过线性拟合分析发现叶绿素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两两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研究旨在分析高油酸油菜生理生化指标与低油酸油菜的差异,为高油酸油菜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4.
以早稻中早39、晚稻甬优1540为试验材料,在黄岩区高桥街道进行肥效试验,探究传统施肥及配方施肥条件下的肥料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早、晚稻667 m2平均产量为433.6 kg,比常规施肥的375.9 kg增产57.7 kg,增幅15.3%。配方施肥处理肥料氮磷钾养分平均利用率分别为24.0%、10.6%和29.6%,比常规施肥提高了13.3、0.4、12.6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在我国的资源类型中,林地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林地资源不仅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而且还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能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丰富的木材和林产品,同时对改善生态环境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国历来对林地保护工作非常重视,国务院提出"要把林地与耕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高度重视林地保护"。基于这一重要目标,分析了新疆地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PIN1基因通过调控生长素极性运输的方式在植物根系生长发育中发挥作用。对马尾松PmPIN1基因进行全长克隆和功能分析,有助于在分子水平揭示马尾松的生根机制。【方法】运用PCR和RACE技术成功克隆马尾松PmPIN1基因cDNA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PmPIN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及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并构建系统进化树;通过实时荧光定量分析PmPIN1基因在10年生马尾松幼根、1年生枝条、新叶、花中的表达量差异;利用农杆菌侵染法将PmPIN1基因转入烟草获得转基因植株,比较转基因烟草与转pCAMBIA-1302空白载体烟草之间的表型差异;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PmPIN1-GFP荧光蛋白在转基因烟草根中的表达模式;酶联免疫法测定野生型和转基因烟草的根、根茎结合处及叶中的生长素含量;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1-N-萘基邻氨甲酰苯甲酸(NPA)处理野生型与转基因烟草,分析烟草根、根茎结合处、叶中的生长素含量变化;利用PEG介导法将16318-hGFP-PmPIN1重组载体转化至拟南芥原生质体中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PmPIN1基因全长2914bp,包含2085bp的ORF,编码的蛋白由695个氨基酸组成,N端与C端均有膜运输蛋白。系统进化树显示马尾松与油松在发育树同一支上。通过实时荧光定量发现PmPIN1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达到极显著,1年生枝条与幼根中表达量较高,花中最低。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烟草获得的转基因烟草,较转空载烟草株高增长,生根量增加且根系变长。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得出转基因烟草根部中间有明显绿色荧光富集现象。酶联免疫法测定结果表明转基因烟草根、根茎结合处生长素含量高于野生型,且叶较根和根茎结合处减少。不同浓度NPA处理后,野生型烟草根中生长素含量变化达极显著,且生长素含量随NPA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处理浓度为10nmol·L~(-1)时,叶中生长素含量最高;处理浓度为2nmol·L~(-1)时,根茎结合处生长素含量增加较多。不同浓度NPA处理后,转基因烟草不同部位生长素含量变化均未达到极显著。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PmPIN1蛋白主要分布于细胞膜上。【结论】马尾松PmPIN1与油松PIN1亲缘关系最近。PmPIN1属于膜蛋白。PmPIN1转基因烟草可能提高生长素由地上部位向地下部位的运输能力,减少NPA对生长素含量变化的影响,表明PmPIN1可能调控生长素的极性运输;PmPIN1-GFP绿色荧光富集在根部中间部位,PmPIN1在幼根中表达量较高,转基因烟草较转空载植株发根量多,根长长。研究结果表明PmPIN1基因可能在根系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用黑玉米、绿豆开发复合饮料.既可消暑止渴,又可弥补我国居民膳食中赖氨酸、维生素及矿物质等成分的不足,具备多方面的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8.
紫金春甜桔是广东紫金县农业局、紫金县科委合作,于1965年冬从“三月红”中选出的甜桔优良株系,经在紫金县内多年多点试种,表现较好,遗传性状稳定。其主要特点是: 1.生势健壮,早结丰产。定植第二年即始花;第三年开始结果,平均株产可达26斤,最高42斤;7—8年生树株产可达70—80斤,最高120多斤。  相似文献   
9.
利用表达 H 5亚型禽流感病毒 (AIV)血凝素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 (r FPV- HA)以不同剂量免疫 1日龄 SPF鸡、有或无母源抗体 (FPV、AIV H5)的商品鸡 ,并于免疫后 2 1d利用同亚型 AIV通过肌肉注射进行致死性攻击 ,通过检测免疫后 HI抗体应答、比较攻毒后发病率和死亡率评价免疫剂量和母源抗体对 r FPV- HA免疫效力的影响。结果发现 ,免疫后 2 1d,15 %~ 2 0 %的 SPF鸡和无母源抗体商品鸡可检出 HI抗体 ,而含母源抗体商品鸡检测不到 HI抗体。利用H5亚型 AIV致死性攻击后 ,10 3~ 10 6 PFU的 r FPV- HA可保护 95 %~ 10 0 %的 SPF鸡和无母源抗体商品鸡抵御强毒攻击 ,使之免于发病和死亡 ;而不同剂量 r FPV- HA接种的含母源抗体商品鸡有 80 %~ 90 %发病和死亡。结果表明 ,在较宽的免疫剂量范围内 ,r FPV- HA对 SPF鸡和无母源抗体商品鸡可提供良好的保护 ,显示出一定的应用前景 ;母源抗体影响 r FPV- HA诱导的免疫应答 ,且提高免疫剂量亦不能克服其干扰作用 ,这提示在实际应用中需优化免疫程序 ,避免母源抗体干扰。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盾叶薯蓣人工栽培面积在秦巴山区及长江中上游地区迅速扩大,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但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盾叶薯蓣生产主产区病害日益加重,除盾叶薯蓣根(茎)腐烂病、炭疽病外,白绢病的危害日益加重。在夷陵区一般发病率达8%,严重地区达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