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畜牧兽医   6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奶牛乳房炎是危害奶牛业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对奶牛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较多,其中乳房链球菌是常见的致病菌之一。为快速准确地检测样品中的该菌,参照GenBank公布的乳房链球菌pau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建立了乳房链球菌的PCR检测方法。对460份临床奶样进行检测,传统细菌分离方法共检出11份(2.39%)阳性奶样;PCR方法共检出40份(8.70%)阳性奶样,2种方法的吻合率为93.7%。结果显示,建立的乳房链球菌PCR检测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适用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同时快速检测奶牛奶样中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根据无乳链球菌sip基因、停乳链球菌isp基因、乳房链球菌pauA基因和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各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多重PCR检测体系。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具有高特异性,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性分别为105、104、105、105 CFU/mL。对临床采集的460份奶样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多重PCR体系可以用于临床上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奶牛乳房炎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鸡胚接种毒害艾美耳球虫Eimeria necatrix的免疫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给15、17、19日胚龄的鸡胚经羊膜腔分别接种不同剂量的毒害艾美耳球虫Eimeria necatrix孢子化卵囊、孢子囊或子孢子,出雏后在无球虫环境中笼养,收集2~7日龄间全部粪便,以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卵囊的产生,并于17日龄时以1.2×105个/鸡的同源孢子化卵囊攻虫,以相对增重率(RWG)、病变计分减少率(RLS)、相对卵囊产量(ROP)评价免疫保护效果。结果表明,孢子化卵囊、孢子囊或子孢子经羊膜腔免疫接种后对鸡胚的孵化率无明显影响,所有接种组在出雏后2~7日龄间均能检获后代卵囊,攻虫后各免疫组的相对增重率由攻虫对照的38%~42.9%提高到73.2%~90.5%,病变计分减少率达50%~74.9%,相对卵囊产量为攻虫对照组的28.1%~60.2%,表明以一定剂量的E.necatrix孢子化卵囊、孢子囊或子孢子经羊膜腔免疫接种鸡胚,可诱导鸡在出雏后笼养条件下对同源艾美耳球虫的免疫保护力;比较不同剂量、不同胚龄的免疫效果,发现在试验设定条件下于17日胚龄接种8×104个子孢子/胚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由于常规PCR所使用的加热机制为热传导的热循环仪,需要一个精密的数字控制器来快速加热和冷却样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开发一种快速、便携式的核酸检测PCR平台。而自然对流作为另一种热转换方式,能促进液体自发反复循环以提供工作所需的变性、退火和延伸温度,在核酸检测领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恒温热隔绝式PCR(insulated isothermal PCR,iiPCR)就是采用Rayleigh-Be′nard自然对流原理,利用仪器底部单一热源对特殊聚碳酸酯毛细反应管底部的紫铜圈接触加热,毛细管上部置入隔热挡板,上下的温度差从而使毛细管内部流体对流自发形成可供PCR扩增反应的连续的温度梯度,LED屏上直接显示检测结果。与传统的PCR检测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高效、特异性强、仪器成本低等优点,已开始运用于临床各种病原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以相对增重率(RBWG)、饲料转化率(FCR)和盲肠相对卵囊产量(ROP)为指标,评价了1次或2次分别以1×103个或3×103个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孢子化卵囊(SO)/鸡剂量免疫接种后特异性免疫力的产生和持续时间。笼养岭南黄肉雏鸡于3日龄1次或3日龄和10日龄2次分别接种不同剂量的E.necatrix SO后,于17日龄(2次免疫组为24日龄)、34日龄和50日龄时以14×104SO/鸡剂量的同源卵囊攻虫,结果表明,免疫后2周卵囊接种鸡已产生坚强免疫力,1次免疫接种者(17日龄)高、低2个不同剂量组的RBWG、FCR和ROP分别为95.5%、2.32、24.54%和101.4%、2.32、21.1%;而2次免疫组(24日龄)的上述指标则分别为106.5%、2.44、9.3%和98.2%、2.38、7.48%。至34日龄和50日龄攻虫时,这些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随着时间延长,下降更为明显,但2次免疫处理组的这些指标均明显优于1次免疫者;同一次处理的不同剂量组间无明显差异。结果揭示,雏鸡口服免疫接种一定剂量的E.necatrix孢子化卵囊后可迅速诱导鸡体特异性免疫力的产生,但免疫保护力在笼养条件下持续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6.
鸭细小病毒病是由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或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 parvovirus,MDP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经典MDPV和GPV毒株引起的病鸭主要症状为腹泻、脚软、渗出性肠炎,三周龄内雏鸭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但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福建省、浙江省、安徽省及江苏省等地的雏半番鸭和樱桃谷鸭陆续出现一种新型细小病毒病,该病发病率10%~30%,病死率低于3%,临床症状主要为软脚、短嘴和生长障碍。通过对该病病原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及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发现该病原与鹅细小病毒亲缘性很近。本文通过比较新型鹅细小病毒(Novel goose parvovirus,N-GPV)与经典的MDPV和GPV在基因组、感染宿主范围和致病性的区别,为新型鹅细小病毒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