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7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波  罗涛  吴文铂  吴大洋 《蚕学通讯》2003,23(3):21-22,24
纸板方格蔟是目前最先进的上蔟工具,具有设计科学、操作简便、便于保管等特点,采用纸板方格蔟上蔟,一条蚕儿一个孔,极大地提高了正茧比例,减少了黄斑茧、柴印茧、双宫茧等下茧的发生,进而提高了蚕茧质量和蚕农的经济效益。1 纸板方格蔟的规格1 .1 山东临沂市丝绸公司生产的纸板方格蔟,其规格为长59cm、宽35cm、高3cm ,上蔟孔1 3×1 2 =1 56个。1 .2 江津天宫蚕具有限公司生产的纸板方格蔟,其规格为长53cm、宽38cm、高3cm ,上蔟孔1 3×1 2 =1 56个。以上两种规格的纸板方格蔟均有上蔟孔1 56个,按一盒蚕种有效蚕卵2 50 0 0粒,结茧率80 %计…  相似文献   
2.
小蚕生长发育快,喜高温多湿,对各种病原抵抗力较弱,往往是“小蚕感染,大蚕发病”。采用小蚕专业化共育,有利于科学养蚕,做到技术标准化,使小蚕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发育整齐,健壮,以增强大蚕期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为蚕茧丰收打好基础.为此,必须把蚕病预防进一步落实到对蚕房蚕具的改进中。推行小蚕专业化共育以来,主要蚕具之一的蚕箔几经改进,最早使用的是篾箔,后逐渐被木盒(木框篾底或木框编织袋底)所取代,近年来我市又逐步试验推广先进的全塑蚕盒共育。现将试验推广情况初报于后: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涪陵区的蚕桑生产经过近20年来的持续发展,已初具规模,并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重庆市最大的优质蚕茧基地,全区80万农民中有近20万人从事蚕桑种养业,蚕茧总量近5年来居川渝两省市各区(市)县第一位,经济总量仅次于榨菜产业,成为涪陵区农业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涪陵蚕业始终以"桑菜"套种为主,四边桑、高产示范园、集中成片桑园为辅的蚕业生产模式,形成了较好的生产规模,近几年全区的蚕种饲养量基本稳定在12万盒左右,同时,涪陵区桑树基础不断加强,基地建设得到有效巩固.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涪陵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江地区桑园从2004年春季开始出现了大面积的工业废气污染,涪陵李渡及周边乡镇的桑叶遭受了氟化物污染和严重的酸雨影响,蚕桑生产不能正常有序开展,蚕农收入明显下降,经济损失惨重,也使涪陵的蚕业生产遭受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喜锦蚕业有限责任公司以公司为主体,以"琢美"蚕丝被生产经营为纽带,以技术服务为辐射带动,采取"公司+蚕农+消费者"模式,把消费者融入现场设计制作体验和生态农业休闲观光之中,同时公司为蚕农提供多批次供种共育、代加工蚕丝被服务及品牌包装,由蚕农自行销售,公司和蚕农之间形成了一种合作互助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了双赢和多赢,有效缓冲了市场风险和分散了养蚕劳动强度,取得了较为稳定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桑树ASR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SR(ABA-stress-ripening)基因家族广泛参与植物对逆境胁迫的响应过程,并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及果实成熟等起着重要调控作用。根据川桑(Morus notabilis)基因组数据库中的ASR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在杂交桑品种桂桑优62的幼苗中克隆得到一个ASR基因,命名为Ma ASR(Gen Bank登录号:KP636800.1)。Ma ASR编码区全长399 bp,编码132个氨基酸,蛋白质等电点5.20,分子质量32.18 k D。以果叶兼用多倍体桑品种嘉陵40号不同发育成熟期的桑椹为材料,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Ma ASR在果实成熟发育早期的表达量较高,在后期的表达量较低。以桂桑优62幼苗为材料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的结果表明:Ma ASR在茎和叶中的表达量较高,在根部的表达量最低;幼苗经脱落酸(ABA)、甘露醇处理后根部的Ma ASR表达水平上调,经钨酸钠处理抑制了Ma ASR在根和叶中的表达,经蔗糖与葡萄糖处理使Ma ASR在根和叶中的表达水平上调。推测Ma ASR基因参与桑树果实发育和成熟的调控以及幼苗的生长发育,而且能够响应ABA和甘露醇以及糖类等非生物因子的诱导。  相似文献   
6.
新蚕品种华康2号在涪陵区中秋蚕期农村饲养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中秋蚕期重庆市涪陵区蚕桑发展办公室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引进新蚕品种华康2号与秋丰×白玉进行了农村饲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华康2号食桑快、就眠快、眠起齐、迟眠蚕和弱小蚕少,全龄经过比秋丰×白玉的长3~4h;正反交4龄起蚕结茧率分别为99.2%、99.1%,分别比对照种秋丰×白玉正反交高11.4个百分点和6.1个百分点;盒种产茧量差别不大,公斤茧颗数略多于秋丰×白玉,上车率偏低.华康2号对血液型脓病的抵抗力明显强于对照品种秋丰×白玉;在桑叶氟化物含量超标的情况下,华康2号与秋丰×白玉均未发现蚕氟化物中毒症状,2对蚕品种均表现出较强的耐氟能力.  相似文献   
7.
桑椹菌核病是一类真菌病害,病原菌以菌核的形式在土壤里长期存活,因而探讨利用除草剂草甘膦对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防治桑椹菌核病。分别配制95%草甘膦与对照药剂70%甲基硫菌灵的不同浓度稀释液,在发病桑园土表对肥大性、小粒性和缩小性3种桑椹菌核病菌的子实体和子囊盘进行喷洒。施用95%草甘膦500倍稀释药液和70%甲基硫菌灵620倍稀释药液1 d后明显可见桑椹肥大性、小粒性菌核病菌的子实体和子囊盘开始萎蔫干枯,子囊盘向上卷起,对桑椹缩小性菌核病菌子实体和子囊盘的杀灭作用更为明显,施药4 d后,3种类型桑椹菌核病菌子囊盘完全腐烂失活。另将3种桑椹菌核病菌的子囊孢子置于含有草甘膦或甲基硫菌灵的液体培养基内振荡培养48 h后,检测药液对病菌子囊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95%草甘膦375、500、625倍稀释药液对3种类型病原菌子囊孢子的萌发均具有较好抑制效果,其EC50值均小于对照70%甲基硫菌灵的EC50值。试验结果初步表明,95%草甘膦对桑椹菌核病3种类型病原菌的子实体和子囊盘有较好的杀灭作用,能有效抑制病菌子囊孢子的萌发。建议发病桑园于2月中旬至4月上旬以95%草甘膦375、500、625倍稀释药液喷洒土表,能起到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
养蚕一般分为小蚕共育和大蚕分户饲养两个阶段。小蚕共育是小蚕期集中饲育,三龄起蚕饷食后将蚕分发到各蚕农户饲育的形式,一般由养蚕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养蚕大户负责小蚕共育的经营和管理。  相似文献   
9.
建立高效提取桑叶植酸的方法,并应用于检测分析不同品种、不同成熟度桑叶中的植酸含量和蚕粪中的植酸含量,有助于进一步开展降低桑叶中的植酸含量及提高桑叶营养利用率的研究。运用Design-Expert 8.0.4 Trial软件的Box-Behnken模型,分析不同提取条件因子对桑叶植酸提取效果的影响作用为原料质量浓度>提取液中盐酸的浓度>浸提时间,确定最佳提取条件:提取液为1.25%盐酸+0.1 g/mL硫酸钠,浸提时间为2.18 h,原料质量浓度为0.05 g/mL。在此优化条件下提取桑叶和蚕粪中的植酸,并应用比色法测定5个桑品种春季成熟叶、嫩叶以及秋季成熟叶、嫩叶中的植酸平均质量比分别为3.98、3.55、3.75、3.52 mg/g,5龄幼虫蚕粪中的植酸含量为3.78 mg/g,与桑叶中的植酸含量接近。检测结果说明桑叶中的植酸随着桑叶的成熟其含量不断增加,家蚕不能吸收利用植酸态的磷。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火电厂、磷肥厂、电解铝厂、水泥厂等企业排放废气中的氟化物污染桑叶,蚕食下受氟污染的桑叶后造成蚕体生理机能的破坏,从而引起家蚕中毒,给蚕桑生产带来了严重威胁。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大气氟污染对蚕桑生产的危害,必须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方针,建立"政府重视、部门支持、企业配合、技术到位、措施有力、保障成效"的防控体系,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1建立健全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