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2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5月,黑龙江省大庆市某牛场发生一起产后奶牛急性死亡病例,以败血症为特征.经过病原分离鉴定以及动物试验等方法最终确诊为肺炎链球茵感染.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该细菌对青霉素G、先锋霉素V和菌必治等高度敏感,对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和林可霉素等具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2.
奶犊牛缺铜症的病因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奶牛铜缺乏症的致病因素,阐述水土食物链中影响铜迁移及在动物体内平衡的机制,选择病区及健康区同年生奶犊牛的实验对象,测试体内的微量元素状态(主要包括Ca、P、Fe、Cu、Mn、Zn、Se,F等)并着重调查了土壤及饲料中影响铜吸收的因素。结果表明饮水中,饲料中相对高及钙、磷比例失调影响了机体对铜的吸收及利用,高氟低硒的地理环境及这些综合因素使得该地奶牛的铜缺乏症更为严重,出现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共济  相似文献   
3.
铜缺乏对奶牛红细胞及组织细胞膜ATP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铜缺乏对奶牛红细胞及组织细胞膜ATP活性的影响,在调查铜缺乏奶牛水土食物链微量元素状态的基础上,首次测度了病区6头发病犊奶牛(Ⅱ组)及该地区20头同年生临床健康奶牛(IH组,血清铜低于0.56mg/kg)红细胞膜Na^ -K^ -ATP酶、Ca^2 -ATP酶及Mg^2 -ATP酶的活性,对20头IH组奶牛进行为期80d的补铜试验(含铜40mg/kg干饲料),以20头健区同年生健康奶犊牛作为对照(HH组,全血铜大于0.85mg/L)。同时测试了剖杀后6头病牛及健康牛组织细胞膜ATP酶的活性。结果表明:Ⅱ组奶牛红细胞膜ATP酶活性显著低于HH组及IH组。补铜后40d,IH组奶牛红细胞膜Na^ -K^ -ATP酶均显著升高,病牛肝、脾、肾、大脑、小脑、淋巴结等组织细胞膜Na^ -K^ -ATP酶、Ca^2 -ATP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铜缺乏较为严重地影响了奶牛红细胞及组织膜ATP酶的活性,抑制了这些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4.
创伤性网胃炎主要是因牛摄取草料时,误食混入草料中尖锐金属异物(如钢丝、铣钉、缝衣针等)而发生的一类疾病。本病在国内外都普遍存在,给养牛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本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影响大。据兰州市奶牛繁殖场1959—1979年,年平均养牛230多头,全场各种疾病死亡、淘汰280多头,其中因吃进金属异物造成的淘  相似文献   
5.
奶牛贝诺孢子虫病(下称贝病)是由贝氏贝诺孢子虫(Besnoitia besnoiti)引起的一种原虫病,目前,国内外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为此,我们应用多种药物进行治疗试验并选出了几种适于现地应用的、初见成效的药物,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绵羊分娩前1 ̄2个月皮下注射破伤风类毒素0.5ml/只,对所生羔羊可获得坚强的免疫;剪毛前1个月皮下注射破伤风类毒素0.5ml/只,一年内注射2次(一生只注射2 ̄3次),经连续17年的观察可获得终生免疫。  相似文献   
7.
2004年以来,奶牛无浆体病成为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的高发病。2006~2011年,通过鲜血压片镜检法和瑞氏染色镜检法检测具有临床症状奶牛血液样本1 858头次,PCR检测31头次,累积治疗病牛294例。结果显示,镜检阳性率为86.22%(1602/1858),PCR阳性率为51.61%(16/31),经治疗的294例病牛均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破伤风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是由于破伤风杆菌在侵入创伤后大量增殖产生毒素而致病。我场是绵羊破伤风常在地区,由于破伤风芽胞菌在土壤和粪便中能长期保持其生活力,所以本病在羊群中,每年都呈不同程度的散发和流行。尤其在分娩期间,羔羊发病比较集中。发病率较高,死亡率较大,二者分别为产羔总数的3.5%、2.5%。给我场养羊事业带来较大的损失,并对人的健康也构成威胁。我们曾对羊群中出生后的羔羊立即逐头进行破伤风类毒素予防注射,但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牛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反刍兽为主的慢性传染病。其主要临床特征是持续性腹泻和渐进性消瘦。目前对该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病原学检查和免疫学诊断。我公司自1988年在大庆地区首次揭发本病以来,共检出副结核病牛16头,现将对该病诊断与防制的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特征分娩后2—15天左右或晚些时间发病,也有分娩前发病者。最初临床症状下颌部间隙水肿,进而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