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林业   277篇
农学   87篇
基础科学   195篇
  105篇
综合类   688篇
农作物   105篇
水产渔业   52篇
畜牧兽医   630篇
园艺   167篇
植物保护   4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6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西藏“一江两河”耕地生态安全时空格局与障碍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青藏高原农业活动对耕地生态系统的影响,针对青藏高原耕地生态安全面临的问题,从压力-状态-响应(Press-state-response,PSR)概念模型出发,提出由3类要素、13种指标所组成的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西藏“一江两河”地区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分析1985—2013年期间耕地生态安全的时空演变格局,探讨不同区域耕地生态安全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农业活动强度较大,尤其2000年以来,化肥、农药的成倍施用给生态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20世纪,各县耕地生态安全基本处于“优秀”水平;2000—2010年,各县耕地生态安全等级下降,逐步向“差”转化;2010年以后,耕地生态安全有所改善,逐渐恢复为“优秀”或“良好”。整体来看,“一江两河”地区耕地生态安全水平较为一致,仅个别县域生态安全水平较为落后。区域耕地生态安全障碍因子具有相似性和差异性双重特征,单位面积氮肥、磷肥施用量是限制耕地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素。本研究揭示了高原地区耕地生态安全的演变过程,可为制定差别化的生态安全调控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本文中将引入"历史角度"的分析模式,其归因于本文将探寻茶业在我国发展变化的趋势,进而为茶业类企业的战略规划提供路径指向。通过讨论,茶业在我国发展变化的趋势可预测为:便利性与休闲性进一步加强、产品信息发布形式更趋多样、政策旱向的差异化特征增强。实现路径包括:理清市场需求结构变化趋势、建立以旅游为核心发展主线、以信息发布实施供给侧改革、形成区域植根性的政策供给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毛白杨核心种质的取样策略,在进行相应的遗传分析基础上,构建核心种质,分析其遗传多样性,为毛白杨种质资源库建设、引种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亦为其他树种核心种质构建提供参考。  方法  基于16对荧光SSR引物,利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分析272份毛白杨和白杨杂种种质不同取样比例的遗传多样性参数。根据期望杂合度,计算每个样品对总体遗传多样性的贡献值,然后对所有样品根据贡献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通过比较贡献率最高的前50%、45%、40%、35%、30%、25%、20%和15%取样比例获得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平均期望杂合度(He)等,分析核心种质的代表性,确定其合适的取样比例。  结果  随着取样比例的降低,Ne、I和He值均在升高,均大于原始种质相应数值,而且He值均大于0.5,表明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原始种质的He值小于0.5。按照25%取样比例,得到前68名种质,其中包含18份杂种种质以及所有省份选出的部分优异种质。所得到的Ne、I和He分别是2.761、1.094和0.539,均大于原始种质的相应值2.075、0.825和0.432。t检测结果表明,核心种质与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无显著差异,表明这68份种质在遗传多样性方面具有可靠的代表性,可以作为核心种质。北京的种质与河北的种质遗传一致度最高,为0.997;与山西次之,为0.990。  结论  毛白杨核心种质的最佳取样比例是25%,最佳取样范围为20% ~ 40%,如果种质资源数目较大,可以适当降低至15%,如果基数较小,可以升高至45%。He、Ne、I等均表明这些核心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杂种种质遗传变异丰富,聚合了亲本的优良等位基因,首次从分子水平证明了杂种种质是毛白杨遗传改良的重要育种资源。建议相关部门或者育种者要高度重视白杨杂种种质的收集、保存和再利用。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北戴河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人工鱼礁的建设效果,通过海洋调查,对比分析了人工鱼礁建设前后该海域水质环境、沉积物状况以及海洋生物资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投礁后的海域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改善,其中水质指标中,溶解氧含量较高,而氨氮含量较低;浮游动物的丰沛度高于对照区;游泳动物和底栖生物无论种类组成还是丰沛度均高于对照区。  相似文献   
5.
黑土区连作大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长期连作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基于环境因子相同的黑土区大豆连作长期定位试验,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y-PCR,qPCR)和PCR-DGGE技术,解析大豆根际微生物群落丰度和结构组成在不同连作年限间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连作7年以上处理的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明显低于轮作和连作4年以下处理,由此可以看出,大豆连续种植导致土壤中细菌群落组成的演替,是根际作物-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缓慢累积的过程,直到连作7年才足以被检测出来。连作大豆根际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连作2年和连作4年根际真菌群落组成丰富,多样性较高。而连作7年以上和轮作处理的大豆根际真菌群落多样性指数为3. 067 7~3. 071 5,低于连作2年和连作4年处理,同时连作7年处理真菌群落组成与轮作处理相似性较高,由此可以看出大豆连作土壤被称作抑制性土壤的机制所在。  相似文献   
6.
我市三阳乡某养鸭户购入“江南二号”蛋雏鸭1200只,前期生长发育良好,29日龄开始发病,34日龄时出现死亡。发病前普用氯霉素拌料饲喂,用于防治肠道疾病,38日龄时死亡46只,经诊断为白色念珠菌感染,诊治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7.
辽宁6号是我们1973年以晚实长薄皮核桃优良单株10301作母本、纸皮核桃早实优良单株11001作父本杂交育成的早实核桃新品种。坚果椭圆形,坚果重12.4 g,果基圆形;壳薄,内褶壁膜质,可取整仁;核仁重7.3 g,核仁充实饱满,黄褐色,出仁率58.90%;雌先型,在辽宁省大连地区,坚果9月中旬成熟。2008年12月通过辽宁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
我国榛子生产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榛子生产现状@宫永红¥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我国榛子生产现状宫永红(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116031)近十年来,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林已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热门产业。榛子作为该产业中的小干果树种,也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榛子是宝贵的木本粮油资源,含有丰富的...  相似文献   
9.
杂交中粳徐优3-2的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刘超,颜振德,郭荣良,蒋玉峰(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221112)近几年,对杂交中粳徐优3-2进行了系统的产量比较、肥料、播期、密度等小区试验和大区对比,较大面积示范和高产栽培研究。结果表明:该组合具有较强的适应...  相似文献   
10.
利用RT-PCR方法,从ConA诱导的鸡淋巴细胞中扩增出鸡α—干扰素基因,经同源性比较,发现家禽α—干扰素核苷酸序列之间同源性较高,而与哺乳动物的同源性较低,说明家禽α—干扰素的生物学功能与哺乳动物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