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豆粕中转基因成分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核酸和蛋白质两个角度对转基因豆粕及大豆原料进行了检测方法上的研究。设计并合成引物对转基因豆粕的内源基因lectin、CaMV35S启动子基因、NOS终止子和Cp4-epsps基因进行检测。应用ELISA的方法对不同含量的转基因蛋白及转基因豆粕进行检测,其检测的灵敏度可达到0.25%,但ELISA不适用于加工产品转基因成分的检测。Western杂交检测转基因豆粕及大豆,其检测极限达到0.5%。对于豆粕这样的加工产品,检测蛋白质及核酸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可使检测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2.
柑橘矢尖蚧是一种毁灭性虫害,为害叶片、枝梢及果实,严重时叶片卷缩、干枯、树势衰退,产量逐年下降,甚至枯死。由于该虫繁殖力强,潜在威胁大,成为柑橘生产上密切注意的问题。近年来,黄岩局部橘园矢尖蚧发生较为严重,为此我们及时进行调查观察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泌乳期及产地来源对牛奶中矿物元素含量的影响,并建立产地溯源模型,从我国4个地区(河北、宁夏、陕西和内蒙古)共采集120份牛奶样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牛奶中12种矿物元素的含量,研究泌乳期不同阶段牛奶中矿物元素特征的变化并进行产地溯源。结果表明,泌乳期不同阶段样品的矿物元素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同一泌乳阶段,含量最高的是钾,其次是钙,最低的是铬。除钼外,其余11种矿物元素的含量在4个地区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LS-DA)和交叉验证的结果表明,矿物元素可以对不同产地来源的牛奶样品进行分类,交叉验证的准确率为88.3%,通过计算得出产地鉴别的关键因子是锶、铬、锌及锰。综上,多元矿物元素是鉴别牛奶地理来源的有效工具。本研究结果为保障乳制品安全及真实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国产苜蓿供应当地的奶牛养殖场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但是目前合理且切实可行的苜蓿添加量及其对生鲜乳营养品质的影响仍缺乏科学的研究。本试验以黑龙江省大庆市种植的苜蓿为原料,在当地9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开展了为期一年的苜蓿饲喂试验,分析苜蓿不同添加量对生鲜乳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未添加苜蓿的养殖场相比,添加3 kg/d国产苜蓿不能显著改善生鲜乳中的营养成分(P>0.05)。当日粮中苜蓿添加量达到6 kg/d时,生鲜乳中粗蛋白质(CP)及干物质(DM)含量显著提高(P<0.05),但对脂肪及乳糖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且能够显著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P<0.05),改善生鲜乳的脂肪酸组成。说明将各养殖场目前常采用的3 kg/d添加量提高到6 kg/d有助于改善生鲜乳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饲料DNA在加工过程中的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自1994年首例商业化生产的转基因番茄"Flay Savr"问世以来,转基因作物已在全球得到大面积推广。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从1996年的170万公顷到2006年猛增至1.03亿公顷,仅仅10年中增长60倍。全球商业化生产最广泛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是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大豆和大豆粕是饲料中蛋白质的主要来源,2006年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达到5860万公顷,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57%,其总产量的97%用于动物饲料。其次是转基因  相似文献   
6.
苜蓿是一种适口性好,营养丰富的豆科牧草,是优质的奶牛粗饲料。本文对河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苜蓿使用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这些地区的规模养殖场绝大多数都在使用苜蓿,奶牛产奶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生鲜乳的营养品质也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产品营养标准体系现状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日益关注农产品营养品质和膳食健康,发展营养导向型农业已是势在必行。农产品营养标准是营养导向型农业的技术支撑,是指导育种、种养殖管理等农业生产工作的总纲。如何运用标准化手段规范营养导向型农业的各个环节,研究和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农产品营养标准体系,对于我国农业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有积极推动作用。梳理和分析我国农产品营养标准现状的目的是构建我国农产品营养标准体系的基本框架。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中与营养品质相关的标准发展现状,包括农产品等级规格标准、绿色食品标准、中国好粮油标准、富硒农产品标准、农产品地理标志标准和有机食品标准。其次梳理了食品营养标准中涉及农产品的部分内容,重点分析了保健食品、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和食药物质相关标准。最后跟踪了国际上农产品营养标准制定的最新进展,包括生物强化定义草案、生鲜农产品营养标签与功能声称。通过梳理发现,我国农产品营养标准仍处在起步阶段,仅有部分农产品标准包含营养成分指标,未形成层次清晰、标准化对象明确的农产品营养标准体系。因此,文中提出了构建我国农产品营养标准体系的思路和发展建议。农产品营养标准分为基础标准、营养成分检测方法标准、营养品质评价标准、营养标签标识标准、产品标准、生产技术规程等6个方面。从营养角度将农产品划分为3类,即大宗农产品、特色农产品、营养强化农产品,并对此开展分类评价。构建农产品营养标准体系时应整合专业力量,完善组织保障;遵循科学合理、配套融合、动态开放原则;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合理制定标准。  相似文献   
8.
为弄清有机小米与普通小米的营养品质差异,对有机小米和普通小米中的蛋白质、脂肪、总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和水分等含量以及矿质元素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有机小米中脂肪含量(4.05g/100g)显著高于普通小米(2.91g/100g),其他常规营养成分均没有显著差异。有机小米中的常量矿质元素Ca、K、Mg、Na、P、S的含量与普通小米无显著差异,但有机小米中必需微量元素V含量为0.015mg/kg,显著高于普通小米(0.011mg/kg)。两者的有害金属Al、As、Cd、Pb的含量无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