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71篇
  免费   1244篇
  国内免费   2238篇
林业   2829篇
农学   3212篇
基础科学   1829篇
  3540篇
综合类   6313篇
农作物   1101篇
水产渔业   873篇
畜牧兽医   2982篇
园艺   715篇
植物保护   1559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51篇
  2022年   589篇
  2021年   837篇
  2020年   810篇
  2019年   740篇
  2018年   509篇
  2017年   748篇
  2016年   697篇
  2015年   908篇
  2014年   889篇
  2013年   1079篇
  2012年   1228篇
  2011年   1308篇
  2010年   1270篇
  2009年   1248篇
  2008年   1151篇
  2007年   1211篇
  2006年   1222篇
  2005年   1147篇
  2004年   529篇
  2003年   474篇
  2002年   384篇
  2001年   415篇
  2000年   505篇
  1999年   625篇
  1998年   565篇
  1997年   507篇
  1996年   489篇
  1995年   433篇
  1994年   360篇
  1993年   343篇
  1992年   323篇
  1991年   285篇
  1990年   221篇
  1989年   183篇
  1988年   151篇
  1987年   88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揭示睡莲(基部被子植物)的开花特性,探究雄蕊在睡莲花瓣节律性开放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以蓝鸟睡莲(Nymphaea 'Blue Bird')为实验材料,在去雄(摘除雄蕊)后记录花瓣开放角度和萎蔫时间,并于去雄后第6、24、48及72小时测定花瓣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显示,去雄后睡莲花瓣的开放角度小于对照组,在第48小时与对照组开放角度差异最大,达到49.31°,而去雄后花瓣萎蔫的时间与对照组相同,均出现在第72小时;去雄引起了花瓣多项生理生化指标发生变化,其中,含水量在第24小时与72小时显著低于对照组,比对照组分别低0.7%与0.9%;可溶性糖含量变化显著,在第24小时和48小时比对照组分别高出0.48与0.68 mg/g;脯氨酸(Pro)含量在第72小时显著高于对照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从第24小时起比对照组显著升高;而丙二醛(MDA)含量则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以上结果说明,去雄导致了睡莲花瓣开放角度及生理状态发生改变,该发现进一步地揭示了睡莲的开花特性,首次证明了雄蕊对于花瓣节律性开放具有调节作用,为花瓣开放闭合及切花保鲜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综述皱木耳Auricularia delicata新品种"鹿肚耳"的形态特征和食用特点,测定其与黑木耳、毛木耳、毛木耳白色变种"玉木耳"人工栽培子实体的基本营养成分、矿质元素含量和氨基酸组成,评价其营养价值。结果表明:鹿肚耳热量235 kJ/100g、蛋白质7.21 g/100g、脂肪1.5 g/100g、碳水化合物48.4 g/100g、总膳食纤维29.3g/100g,含有5种常量元素、5种必需微量元素,其中,硒元素含量是黑木耳的4.6倍;含有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氨基酸化学评分(CS)和氨基酸评分(ASS)分别为12和18.86,色氨酸为其限制性氨基酸;蛋白质综合评价低于其他3种木耳。  相似文献   
3.
4.
为揭示黄芪防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的物质基础及靶点信息,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黄芪的潜在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同时从比较毒理基因组学数据库(CTD)收集PRRS相关宿主基因,最后构建"活性成分-关键靶点"网络、蛋白互作网络,并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从黄芪筛选出的17个潜在活性成分中,有14个潜在活性成分共计65个基因靶点与PRRS相关宿主基因交叉,其中槲皮素、山奈酚、刺芒柄花素、异鼠李素等潜在活性成分可能对治疗PRRS有重要作用,TNF、IL8、TP53、IL6、IL10、IL1B、JUN等45个蛋白靶点间存在相互作用。此外,黄芪治疗PRRS的作用机制可能涉及细胞外间隙和胞浆等组分,并可能与炎症反应、细胞凋亡、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生物过程相关。本研究为临床应用黄芪及其提取物治疗PRRS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水稻病程相关蛋白质OsPR1A的表达受上游抗病基因Xa21调控,接菌后早期启动Xa21介导的OsPR1A较高水平表达对水稻抵抗白叶枯病菌至关重要。同时OsPR1A也受到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Xoo)的诱导表达。对于OsPR1A的研究绝大部分是作为抗性反应发生的标志基因佐证其他基因或途径在抗性中的作用,缺乏直接的证据证实OsPR1A本身的生物学功能。【目的】通过获得OsPR1a-OX超表达转基因植株,调查其表型及农艺性状,并明确OsPR1A蛋白质表达与抗性的关系,为鉴定OsPR1A功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构建的OsPR1a-OX转化载体转入到水稻受体4021中,利用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技术分别在基因水平和蛋白质水平上筛选并鉴定OsPR1A超表达阳性纯合株系。在成熟期,调查OsPR1A超表达转基因植株的表型及农艺性状(株高、穗长、分蘖数、结实率和籽粒大小等)。在31℃条件下,将生长2周的水稻幼苗TP309、4021和OsPR1A超表达转基因植株接种水稻白叶枯病菌,并在接菌0、2、4、6、8、10和12 d时测量病斑长度。在接菌0、4和6 d时,收集TP309、4021和OsPR1A超表达转基因植株的水稻叶片,提取蛋白质,利用WB技术检测OsPR1A的表达特征。【结果】构建了OsPR1a-OX转化载体,并转入到受体4021中,筛选并鉴定到2个OsPR1A超表达转基因纯合株系(#704和#709)。调查了OsPR1A超表达转基因植株在成熟期的表型及农艺性状,与对照4021相比,#704和#709的株高较矮、穗长较短、分蘖数减少、结实率降低,但籽粒稍大,可能与结实率低有关。在31℃条件下,OsPR1A超表达转基因植株的病斑长度与对照4021相比明显缩短,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接菌0、4和6 d的材料中,超表达转基因植株#704和#709中OsPR1A始终有较高水平的表达丰度,从而提高了对白叶枯病菌的抗性。【结论】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获得OsPR1A超表达转基因植株;超表达OsPR1A影响到水稻的正常发育过程;超表达OsPR1A后增强了Xa21介导的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全省平均以及各气候带光能、热量、水分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使用云南115站及6个气候带代表站1961—2018年的气候要素计算各地农业气候资源统计量。结果表明,光能资源变化以减少趋势为主,出现显著突变,各气候带太阳辐射变化可能会引起云南太阳辐射高低值中心发生变化,2009年以来辐射明显增加可能会导致太阳辐射出现新的变化趋势和突变点;热量资源一致显著增加,喜凉及喜温作物的活动积温、积温持续时间及无霜期长度均显著增加,并且呈现初日提前、终日推后的趋势,对作物生长有利;水分资源总体呈现减少趋势,尤其21世纪以来下降趋势明显,亚热带地区暖干化现象突出,干旱风险等级较高。  相似文献   
7.
首先分析了北京市丰台区的电力负荷特点及设备情况,然后利用丰台区2019年的配电线路电力故障数据,分别以故障地点和故障原因两方面进行归类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为提升丰台配电网的可靠性和保障配电网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Carbon storage in the soils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global carbon budget. In the 1990s, a policy of contracting collective grasslands to smaller units was implemented, resulting in a change from the traditional collective grassland management to two new management patterns: a multi‐household management pattern (MMP: grassland shared by several households without enclosures) and a single‐household management pattern (SMP: grassland enclosed and used by only one household). In 2016, 50 MMP and 54 SMP winter pastures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were sampled to assess the differences in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between the two management patterns. Results showed that average SOC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under MMP than under SMP, with an estimated 0.41 Mg C/ha/yr lost due to SMP following the new grassland contract. Based on the government's grassland policy, four grassland utilization scenarios were developed for both summer and winter pastures. We found that if the grassland were managed under SMP, likely C losses ranged between 0.31 × 107 and 6.15 × 107 Mg C/yr across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relative to MMP, which more closely resembles pre‐1990s grassland management. Previous estimates of C losses have only considered land use change (with cover change) and ignored the impacts driven by land management pattern changes (without cover change). The new data suggest that C losses from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are greater than previously estimated, and therefore that the grassland contract policy should be reviewed and SMP households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reunite into the MMP. These findings have potential implications for l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not only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but also other grazing regions globally where such practices may exist.  相似文献   
9.
提高棉花产量是棉农增收的根本途径,实现6 000 kg·hm-2以上籽棉高产水平应满足如下群体质量特征要求:品种为环境适应性强、高光效且化调敏感的抗虫杂交种;密度在2.40万~3.00万株·hm-2范围,棉花总铃数120万~135万;成铃时空均衡分布,伏前桃、伏桃、秋桃分别占5%、45%、50%,上、中、下部成铃各占35%、35%、30%,内、外围铃各占52%、48%。在6 000 kg· hm-2以上籽棉产量目标下,棉花个体要达到“120壮株型、555超大铃”标准,即株高120 cm以上,高质量成铃时间达到70 d,单株果节120个以上,单株50铃以上,内围成铃占52%、外围成铃占48%,秋桃占50%左右、铃重6 g以上。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