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水产渔业   85篇
畜牧兽医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探讨饲料中添加壳聚糖对星斑川鲽幼鱼生长、脂肪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初始体重为(46.03±0.11)g的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幼鱼为研究对象,用壳聚糖等比例替代基础饲料中0(D0,对照组)、0.25%(D1)、0.50%(D2)、1.00%(D3)、2.00%(D4)的α-纤维素来配制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进行64天的生长实验.结果表明:(1)各处理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及摄食率(DFI)均随壳聚糖含量的升高而升高,脏体比(VSI随壳聚糖含量的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添加壳聚糖对各组的饲料系数(FCR及存活率(SR)无显著影响(P>0.05);(2)各处理组全鱼脂肪含量随壳聚糖含量升高而降低,D4组显著低于D0组(P<0.05)且全鱼脂肪含量与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呈高度正相关;(3)D4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D0组(P<0.05),其他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 D2组血清抗超氧阴离子(O2-)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处理组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溶菌酶(LZM)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分别在D3组、D3组、D2组、D2组达到最高(P<0.05);各处理组血清白蛋白(Alb)及总蛋白浓度(TP)浓度均随壳聚糖含量的升高而升高,且D4组显著高于D0组(P<0.05).实验证明,在配合饲料中添加壳聚糖能够显著提高星斑川鲽幼鱼生长性能和机体抗氧化能力并降低机体脂肪含量;以增重率及抗氧化能力为综合评价指标,星斑川鲽幼鱼饲料壳聚糖的适宜添加量为0.50%.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水产养殖中常用的4种海洋微藻在粗放培养过程中所伴生的主要细菌。[方法]采用平板涂布的方法成功分离到5株可培养的海洋细菌,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的通用引物对单克隆菌落进行PCR扩增,所得PCR产物经测序和Genbank比对后,采用邻位相接法构建了系统进化树,并对其种属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研究表明,5株海洋细菌分属于α-proteobacteria和γ-proteobacteria两大类别。根据16S rRNA基因序列的种属关系分析,5株海洋细菌分属于Porphyrobacter、Devosia、Ponticoccus、Marinobacter和Roseobacter5个属。根据其相近种的生理生化特征推断,这些伴生细菌在分解微藻胞外产物为微藻提供无机营养盐和分泌促生长因子促进微藻的生长等方面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结论]在实际的微藻饵料培养过程中,应注意保留这些有益的伴生细菌。  相似文献   
3.
通过采集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血浆和血清样品,检测并比较其7项生化指标的异同。结果显示: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甘油三脂(TG)及总蛋白(TP)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二者总胆固醇(T-CHO)和血糖(GLU)含量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7项生化指标检测血清与血浆间存在高度相关性(0.9380.05),表明星斑川鲽部分血液指标受个体大小的影响,因此在对星斑川鲽的血液学诊断及营养水平对其血液学指标影响的考察中,应充分考虑鱼体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木聚糖酶添加量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生长、体成分、消化酶和体腔液酶活力的影响,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0、0.03%、0.06%、0.09%、0.12%和0.24%)的木聚糖酶制成6种等氮等能试验饲料,试验设6组,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放体质量为(7.73±0.09)g的幼参50头,分别用6种饲料进行投喂,共进行56 d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木聚糖酶显著提高了幼参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且0.09%木聚糖酶添加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添加组增重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提高(P0.05);木聚糖酶添加组幼参体壁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6%~0.24%木聚糖酶添加组幼参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6%~0.12%木聚糖酶添加组肠道蛋白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24%添加组淀粉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幼参体腔液中溶菌酶、过氧化氢酶、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均随木聚糖酶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0.06%~0.12%添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木聚糖酶可显著提高刺参生长、体成分、消化酶和体腔液酶活力,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折线回归分析得出,对平均体质量为(7.73±0.09)g的刺参,其饲料中木聚糖酶最适添加量为900 mg/kg。  相似文献   
5.
分别研究了不同硝化细菌浓度(0、20、60、120 mL/100 L)和不同微生物滤料(珊瑚石、锅炉煤渣、牡蛎壳)对养殖水中氨氮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硝化细菌后,水体中的氨氮浓度呈现下降趋势,在8~12 h出现极低值后,开始上升,但上升速度较慢;随着水体中硝化细菌添加量的增加,水体中的氨氮浓度下降速度加快;水体中亚硝酸氮浓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4~6 h出现极高值,然后迅速下降,且硝化细菌添加量越高,下降速度越快。硝化细菌对以珊瑚石和锅炉煤渣为滤料的养殖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氮的处理效果显著优于牡蛎壳,但珊瑚石和锅炉煤渣之间无显著差异。综合试验结果,应急水质处理时,硝化细菌菌剂的添加量以一次60 mL/100 L(或以活菌计数为1.2×109个/100 L)、间隔24 h添加1次为宜;经过脱硫筛选之后的锅炉煤渣可以作为循环水养殖用滤料。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维生素D_3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生长、体组成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D1)、250(D2)、500(D3)、1000(D4)、2000(D5)、3000(D6) IU/kg的维生素D_3(实测值:95、334、570、1076、2063、3081IU/kg),制作6组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15.43±0.14)g仿刺参幼参56d。结果显示,1)维生素D3对仿刺参存活率(SR)无显著影响(P0.05),显著提高了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D1组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D3、D4、D5组肠体比(IWR)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但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维生素D3对体壁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粗灰分含量随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D5组达到最高值;羟脯氨酸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D4组达到最低值;维生素D3显著提高了体壁Ca含量(P0.05);体壁维生素D_3的沉积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D4组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P含量呈先上升后平稳趋势;Mg含量呈上升趋势,D1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Fe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D5、D6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Mn含量呈下降趋势,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随着维生素D_3添加量的增加,肠道碱性磷酸酶(AKP)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呈下降趋势,各组间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一元二次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初始体重为15.43 g的仿刺参对维生素D_3的最适需求量为1587.5 IU/kg。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硒对铜胁迫下大菱鲆幼鱼生长、抗氧化能力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为(24.85±0.10) g的大菱鲆为研究对象,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五水硫酸铜和亚硒酸钠,配制铜、硒含量分别为(0、0,1 000、0,1 000、2,1 000、4 mg/kg) 4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命名为D1、D2、D3和D4组。养殖实验持续84 d。结果显示:①各组间实验鱼成活率无显著差异;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均在D2组显著低于D1、D3和D4组;摄食率和饲料系数呈相反趋势,在D2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②幼鱼全鱼和肝脏粗脂肪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而背肌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在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全鱼、脊椎骨和肝脏中Cu含量在D2组达到最高值;Zn含量则在D4组达到最高值;肝脏中铁含量呈下降趋势,在D3和D4组显著低于D1和D2组。③D2组显著降低了幼鱼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则呈相反趋势,在D2组显著高于D3和D4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均在D4组达到最低值。④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均在D2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而血糖浓度、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活性均在D2组达到最低值,显著低于D1组。⑤肝脏金属硫蛋白(MT) mRNA相对表达量在D4组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其他3组;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和溶菌酶(LZM) mRNA相对表达量均在D2组显著低于其他3组;热休克蛋白70 (HSP70) mRNA相对表达量则在D2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综上所述,在本实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硒(2~4 mg/kg)可缓解高铜(1 000 mg/kg)胁迫导致的鱼体生长缓慢等症状,并可调控鱼体的抗氧化能力、生理代谢及相关基因表达量,进而对鱼体在高铜胁迫下的内环境稳态恢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海水鱼的营养需求和配合饲料研究的新成果,就海水鱼对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等需求进行了研究,同时对饲料添加剂如复合酶、中草药、胆汁酸等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与国外同类产品进行对照试验。饲养试验的结果表明:海水鱼粉末配合饲料优于国外同类产品。  相似文献   
9.
4种不同粒径(3.0、4.0、5.0和6.5mm)和营养成分相同的饲料按照等颗粒数目混合,投喂3种不同规格的星斑川鲽幼鱼,体质量分别为(55±5)、(95±5)和(135±5)g,以饱食为准,研究星斑川鲽规格与摄食饲料粒径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幼鱼摄食粒径6.5mm饲料出现明显的回吐饲料与吞咽困难现象,这种现象在(55±5)g幼鱼中尤为显著。2)(55±5)g幼鱼摄食率(5.73)最高,(95±5)g幼鱼摄食率(5.20)次之,(135±5)g幼鱼摄食率(4.95)最低;(95±5)g幼鱼明显加大对粒径4.0mm饲料的摄食数目,约为(55±5)g幼鱼的3倍。3)幼鱼体质量与摄食的相应饲料数目关系为Y5.0=4.6273e0.0105X(R2=0.9215),Y4.0=6.2075e0.0165X(R2=0.8445),Y3.0=24.71e0.0048X(R2=0.4827,相关性极差),X为幼鱼体质量/g,Y3.0、Y4.0和Y5.0分别为幼鱼摄食3.0、4.0和5.0mm粒径的饲料数目。综上所述,对50~140g的星斑川鲽幼鱼投喂粒径为4.0与5.0mm的饲料,其颗粒数目比Y4.0/Y5.0=(6.2075e~(0.016.5x))/(4.6273e~(0.0105x))。在星斑川鲽幼鱼的人工养殖中,可根据投喂量和单粒饲料的质量,换算为2种颗粒饲料的质量比更加便捷。  相似文献   
10.
盐度对水产动物体组成与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盐度对水产动物的体组成、风味、营养需求、血液成分以及组织结构的影响,不仅为满足不同盐度下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判定水产动物的适应状况提供科学依据,而且对改善低盐度下肌体风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