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水产渔业   85篇
畜牧兽医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海水鱼的营养需求和配合饲料研究的新成果,就海水鱼对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等需求进行了研究,同时对饲料添加剂如复合酶、中草药、胆汁酸等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与国外同类产品进行对照试验。饲养试验的结果表明:海水鱼粉末配合饲料优于国外同类产品。  相似文献   
2.
4种不同粒径(3.0、4.0、5.0和6.5mm)和营养成分相同的饲料按照等颗粒数目混合,投喂3种不同规格的星斑川鲽幼鱼,体质量分别为(55±5)、(95±5)和(135±5)g,以饱食为准,研究星斑川鲽规格与摄食饲料粒径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幼鱼摄食粒径6.5mm饲料出现明显的回吐饲料与吞咽困难现象,这种现象在(55±5)g幼鱼中尤为显著。2)(55±5)g幼鱼摄食率(5.73)最高,(95±5)g幼鱼摄食率(5.20)次之,(135±5)g幼鱼摄食率(4.95)最低;(95±5)g幼鱼明显加大对粒径4.0mm饲料的摄食数目,约为(55±5)g幼鱼的3倍。3)幼鱼体质量与摄食的相应饲料数目关系为Y5.0=4.6273e0.0105X(R2=0.9215),Y4.0=6.2075e0.0165X(R2=0.8445),Y3.0=24.71e0.0048X(R2=0.4827,相关性极差),X为幼鱼体质量/g,Y3.0、Y4.0和Y5.0分别为幼鱼摄食3.0、4.0和5.0mm粒径的饲料数目。综上所述,对50~140g的星斑川鲽幼鱼投喂粒径为4.0与5.0mm的饲料,其颗粒数目比Y4.0/Y5.0=(6.2075e~(0.016.5x))/(4.6273e~(0.0105x))。在星斑川鲽幼鱼的人工养殖中,可根据投喂量和单粒饲料的质量,换算为2种颗粒饲料的质量比更加便捷。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水产养殖中常用的4种海洋微藻在粗放培养过程中所伴生的主要细菌。[方法]采用平板涂布的方法成功分离到5株可培养的海洋细菌,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的通用引物对单克隆菌落进行PCR扩增,所得PCR产物经测序和Genbank比对后,采用邻位相接法构建了系统进化树,并对其种属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研究表明,5株海洋细菌分属于α-proteobacteria和γ-proteobacteria两大类别。根据16S rRNA基因序列的种属关系分析,5株海洋细菌分属于Porphyrobacter、Devosia、Ponticoccus、Marinobacter和Roseobacter5个属。根据其相近种的生理生化特征推断,这些伴生细菌在分解微藻胞外产物为微藻提供无机营养盐和分泌促生长因子促进微藻的生长等方面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结论]在实际的微藻饵料培养过程中,应注意保留这些有益的伴生细菌。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饲料中添加壳聚糖对星斑川鲽幼鱼生长、脂肪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初始体重为(46.03±0.11)g的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幼鱼为研究对象,用壳聚糖等比例替代基础饲料中0(D0,对照组)、0.25%(D1)、0.50%(D2)、1.00%(D3)、2.00%(D4)的α-纤维素来配制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进行64天的生长实验.结果表明:(1)各处理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及摄食率(DFI)均随壳聚糖含量的升高而升高,脏体比(VSI随壳聚糖含量的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添加壳聚糖对各组的饲料系数(FCR及存活率(SR)无显著影响(P>0.05);(2)各处理组全鱼脂肪含量随壳聚糖含量升高而降低,D4组显著低于D0组(P<0.05)且全鱼脂肪含量与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呈高度正相关;(3)D4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D0组(P<0.05),其他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 D2组血清抗超氧阴离子(O2-)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处理组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溶菌酶(LZM)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分别在D3组、D3组、D2组、D2组达到最高(P<0.05);各处理组血清白蛋白(Alb)及总蛋白浓度(TP)浓度均随壳聚糖含量的升高而升高,且D4组显著高于D0组(P<0.05).实验证明,在配合饲料中添加壳聚糖能够显著提高星斑川鲽幼鱼生长性能和机体抗氧化能力并降低机体脂肪含量;以增重率及抗氧化能力为综合评价指标,星斑川鲽幼鱼饲料壳聚糖的适宜添加量为0.50%.  相似文献   
5.
盐度对水产动物体组成与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盐度对水产动物的体组成、风味、营养需求、血液成分以及组织结构的影响,不仅为满足不同盐度下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判定水产动物的适应状况提供科学依据,而且对改善低盐度下肌体风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刺参属棘皮动物海参纲、刺参科,不仅具有滋补的功效,而且可治疗或辅助治疗某些疾病,如具有补肾、治疗水肿的作用。刺参又是中医治疗瘟热病方剂中的重要成分,其活性成份有海参素、海参皂甙、酸性粘多糖(由氨基己糖、己糖醛酸、岩藻糖等组成)、D-胡萝卜素、海胆紫酮、牛磺酸等。近年有人研究得出,  相似文献   
7.
亲鱼的繁殖过程受各种激素调控,包括性腺及生殖细胞的生长发育,这是鱼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发展进化的结果,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就是调节性腺及分泌性激素的三级轴心体系,3者从不同水平共同促进性激素分泌,对维持体内外周循环血中激素水平的衡定极为重要。本文综述影响亲鱼性腺发育的几种主要的性腺激素、类固醇激素及营养物质对其产生的影响,旨在为营养学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初始体重为(15.46±0.06) g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为实验对象,采用2×3双因素实验设计,研究饲料中壳寡糖(Chitosan oligosaccharide,COS)和低聚木糖(Xylo-oligosaccharide,XOS)对大菱鲆幼鱼生长、体组成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养殖实验在全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养殖周期为60 d。9组实验饲料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53%和11%;每组饲料随机投喂3桶,每桶30尾鱼。结果显示,饲料中同时添加0.5%的壳寡糖、1.0%的低聚木糖对大菱鲆幼鱼的促生长作用最明显,相对增重率显著提高。饲料中壳寡糖和低聚木糖对大菱鲆幼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大菱鲆体成分影响不显著(P>0.05);低聚木糖和壳寡糖对大菱鲆幼鱼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全鱼粗脂肪和灰分、血清甘油三酯、溶菌酶以及碱性磷酸酶均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研究表明,低聚木糖和壳寡糖配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效果,并且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非特异性免疫能力,降低血脂含量。  相似文献   
9.
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七水硫酸锌为锌源,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锌0,50,100,150,200,400mg/kg,制成6种含有不同锌水平的精制饲料(19.95,71.06,118.50,174.00,226.10和411.20mg/kg),投喂初始体重为(62.89±0.51)g的星斑川鲽幼鱼66d,研究饲料锌水平对星斑川鲽幼鱼生长、体成分、组织锌积累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料锌水平的增加,星斑川鲽的增重率(WGR)显著升高(P<0.05),在174.00mg/kg锌饲料组达最大值,而锌水平高于174.00mg/kg时,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SGR)变化不显著(P>0.05),SGR和WGR的变化趋势相同,且SGR的最大值及饲料系数(FCR)的最小值均出现在174.00mg/kg锌饲料组;全鱼营养成分各处理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锌添加量为0mg/kg饲料组的肌肉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411.20mg/kg锌饲料组的全鱼、脊椎骨和肌肉中锌积累量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当饲料锌水平为118.50~411.20mg/kg时,全鱼、脊椎骨和血清中锌积累量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10.
褐牙鲆亲鱼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维生素A、C、E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养殖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亲鱼后代较野生亲鱼后代质量下降这一问题,本实验分析了野生与人工养殖(包括营养强化处理)褐牙鲆亲鱼肌肉、肝脏及卵中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含量的差异,并进行了养殖褐牙鲆维生素营养强化的探索实验.结果显示,野生与养殖亲鱼肌肉和肝脏中维生素A含量无显著差异,野生亲鱼卵中维生索A含最显著高于养殖亲鱼(P<0.05);野生亲鱼肝脏和卵中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养殖亲鱼(P<0.05),肌肉中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维生素E含量在野生和养殖亲鱼各组织内均有显著差异(P<0.05),仅肝脏中养殖亲鱼显著低于野生亲鱼(P<0.05),其余组织均为养殖亲鱼较高.在本实验中,营养强化显著增加了养殖亲鱼肌肉和肝脏维生素A、维生素C及卵和肝脏中维生素E的含量,但对卵中维生素A和C的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而肌肉中维生素E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上述结果表明,养殖与野生褐牙鲆亲鱼卵中维生素A、C、E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与养殖褐牙鲆亲鱼后代质量下降有关,本实验所采用的营养强化方法仅增加了养殖亲鱼卵中维生素E的含量,而对卵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含量无显著影响,更为有效的强化方式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