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4篇
  4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全县召开贯彻《江西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大会后的一个月,于11月8日,遂川县人民政府又召开了与学习宣传、贯彻执行《条例》有关的农机、农业、法制、司法、工商、交通、公安交警等18个县直属单位的座谈会。副县长肖小林同志在座谈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说,今天在这里召开县直18个单位贯彻《江西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座谈会,是为了进一步学习宣传《条例》,更好地在全县贯彻和执行《条例》。《条例》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我省农机化管理工作已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轨道,对加强农机管理,保障农业机械所有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对促进农村经济和农机事业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为此我  相似文献   
2.
<正>郭振华出生在河北省邢台市郊区的一个村子里,1979年参军,复员回家后进了一家工厂当工人,借改革开放的春风自己辞职下海,准备干一番事业。先后养过奶牛、倒过化工原料、跑过旅游……但都没赚到钱,十  相似文献   
3.
西芹菜(Apium gravedens L.)是一种重要出口和内销优质蔬菜。近年来,国内一些单位开始从国外引进试种,但有关栽培技术研究的报道甚少。目前生产上多沿用本国芹菜传统的栽培方法,结果植株小,质量差。经试种观察和生产调查,初步认为栽培技术的关键是品种、栽植密度和合理施肥量。  相似文献   
4.
US3蛋白激酶是伪狂犬病病毒(PRV)的一个重要毒力因子,研究显示US3参与了细胞骨架重排、病毒复制和传播、细胞凋亡和干扰素信号通路等多个生物学过程,鉴定新的和US3互作的宿主蛋白对于认识其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利用免疫共沉淀和pull-down技术验证了US3和宿主膜联蛋白A2(ANXA2)的相互作用;然后利用RNAi技术,通过荧光定量PCR、病毒滴度测定和免疫印迹分析,发现敲低ANXA2的表达显著抑制了PRV在PK-15细胞上的增殖;进一步发现过表达ANXA2可以抑制PRV或者凋亡刺激剂诱导的细胞凋亡,提示ANXA2具有负调控细胞凋亡的作用。本研究进一步完善了可以和US3蛋白互作的宿主蛋白成员,加深了人们对ANXA2生物学功能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解析桃果实发育成熟的机制,通过构建成熟期前后桃果实的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筛选生长素响应因子4的互作蛋白,探究生长素响应因子4对桃果实成熟过程的调控作用.[方法]以硬溶质桃(Prunus persica L.)'突围'为材料,提取果皮的总RNA,建立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采用Mating法筛选生长素响应因子4的互作蛋白.[结果]构建的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的总库容量1.6×107CFU,重组率100%,插入片段平均长度大于1 000 bp.构建诱饵载体pGADT7-PpARF4重组质粒,在桃果实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中筛选互作的靶蛋白,共获得有潜在互作的蛋白26个,主要功能涉及信号转导与胁迫响应、器官的形成、大分子代谢及蛋白合成与修饰因子.[结论]试验建立的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质量较高,完整性较好,为后续筛选果实成熟相关蛋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苜蓿属豆科阔叶植物,苜蓿田禾本科杂草易于药剂防治,而阔叶杂草的药剂防治是苜蓿草生产的一个难题。2002、2003年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物所进行了苜蓿对大豆田常用除草剂的耐药性试验,筛选出了对苜蓿无药害的除草剂品种和使用方法,由此解决苜蓿田阔叶杂草的化学药剂灭草问题。1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不同栽培方式水稻在长江下游稻-麦两熟制条件下的分蘖特性及其与群体生产力的关系,以超级稻淮稻9号和徐稻3号为材料,比较研究旱育中苗壮秧精量手栽、小苗机插、直播3种栽培方式水稻分蘖发生与成穗特点及其生产力和对产量的贡献。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水稻产量差异极显著,手栽稻最高,直播稻最低。机插稻和直播稻主茎和一次分蘖群对产量贡献大,尤其是直播稻,主茎产量比例达27.5%,二次分蘖群仅5%左右,而手栽稻主茎产量比例小(16.7%),二次分蘖群产量占近20%。一次分蘖群产量比例不同栽培方式间变化幅度较小,都在65.84%~67.09%之间。手栽稻分蘖发生叶位数多,且茎蘖成穗率高,单株成穗数多;一次分蘖群发生在主茎第1至第10叶位,其中第5至第8叶位分蘖发生率与成穗率较高,二次分蘖群以1/5、1/6、1/7发生和成穗为主。机插稻分蘖发生比较集中,一次分蘖群发生在主茎第3叶至第7叶位,第4至第7叶是分蘖发生与成穗的优势叶位,二次分蘖群发生以1/4、2/4、1/5为主,但主要依靠1/4成穗。直播稻一次分蘖群发生在主茎第1至第5叶位,其中第1至第4叶位分蘖发生率与成穗率较高,二次分蘖发生较多,但仅在1/1、2/1、1/2有成穗,且成穗率很低。3种栽培方式均未见三次及三次以上分蘖发生。各栽培方式主茎及优势叶位分蘖群生产力高、穗部性状好,对产量贡献大,产量的85%以上来自这些茎蘖。说明不同栽培方式水稻分蘖发生与成穗规律是不同的,提高茎蘖成穗率,增加单株成穗数,充分发挥分蘖群的调控作用,对提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生产中应根据各种栽培方式的实际,应用各自配套的管理技术措施,通过肥水等的精确合理调控,促进优势叶位分蘖早发、多发,抑制无效叶位分蘖发生,提高群体质量,发掘优势叶位的增产潜力,从而实现不同栽培方式水稻的高产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8.
高沙土地区土壤属典型低产土壤.经过试验与总结历年生产经验,笔者提出了高沙土地区优质弱筋专用小麦扬麦13号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10.
世界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国外引种。美国农业部成立了“种子和作物引种局”,集中管理引种工作。目前他们利用在世界各地建立的13个不同的国际农业研究中心专门收集种子,每年约收集1—3万份;苏联全苏作物栽培所常年派有考察队在国外从事考察收集工作;日本热带开发局派22个代表团到印尼、菲律宾、墨西哥、巴西等热带国家考察和收集作物资源;法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