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针对冷冻冷藏库传统除霜方法高能耗、冷库温湿度波动大等缺陷,通过设计系统除霜结构,完善控制策略,研发了一种智能除霜方法。复合加热循环除霜采用时间—压差联合智能控制策略界定最佳除霜点,配备排管辅助制冷技术,基于欧姆龙PLC高精度控制系统使各设备协同完成除霜过程。对复合加热循环除霜系统进行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不同除霜方法的工作性能及能耗情况。结果显示:相比于传统电加热除霜,复合加热循环除霜过程冷库温度波动减小3.8℃,相对湿度波动降低21.1百分点,除霜时间缩短14 min,系统除霜节能率达34.5%。  相似文献   
2.
低温贮藏技术是一种有效且应用广泛的食品保鲜方法,但贮藏温度降低会引发冷敏型水果细胞组织不可逆的损伤,发生冷害并导致水果变质,造成大量经济损失.为此,提出一种健康安全的磁场抑制冷害的物理处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COMSOL建立三维电磁线圈模型,模拟的磁感应强度值(I=3 A,B=0.01035 T)与实测结果吻合,误差仅为10.7%.联合冷藏技术和电磁生物效应,构建一种低温电磁保鲜系统,基于该系统开展交变磁场抑制香蕉冷害试验研究及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在香蕉低温(温度6℃,相对湿度85%)贮藏中,相比对照组,交变磁场连续处理组(AMCT)与间歇处理组(AMIT)的呼吸强度、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冷害程度明显降低,其中AMCT处理组色差、丙二醛(MDA)含量指标优势明显,抑制冷害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果蔬冷激过程中内部组织传热特征,根据果蔬生理结构特征建立并验证了柱状果蔬的分层传热模型。利用所建模型分析了以空气和冷水为处理介质时流速、果蔬尺寸、组织热物性差异对黄瓜冷激传热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在黄瓜中心、距中心2R/5及4R/5(R为黄瓜半径)处的平均温度误差(MEE)分别为0.423、0.377和0.842℃,最大绝对误差(MAE)为1.713℃,具有较高精度。空气流速由1 m/s增至5 m/s过程中,黄瓜降温速率增幅较大,对流换热热阻对传热过程影响较大;水流速度由0.2 m/s增至1.8 m/s过程中,黄瓜中心处降温速率增幅较小,果蔬内部热阻对传热过程具有较大影响。以水为处理介质时,物性差异的影响大于以空气为处理介质时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果蔬冷激处理工艺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农村社区是一种实现生态资源管理和自然资源保护的有效途径,其得以顺利运行的关键在于基于合作、激励、本土经验和可扩展边界的社区管理模式。该研究认为,社区居民碳排放是一种生态资源,负外部性因素是农村碳排放上涨的重要推动。与政府治理和市场途径相比,社区管理模式以及可扩展边界的社区管理模式,更有利于解决社区居民碳排放的负外部性问题。该研究通过对农村碳排放社区管理模型及其扩展模型的构建和分析,对社区管理下的农村碳排放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提出了完善农村碳排放社区管理的政策建议,为农村低碳经济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一个有效思路。  相似文献   
5.
提出基于PID逻辑的变容量制冷控制系统,使冷库同时实现速冻、冷藏、预冷等功能。通过ANSYS Fluent进行库内流场的仿真,对流场的分布进行预测。使用PID逻辑调节热气旁通阀,进而控制高低温制冷剂混合的比例,使冷库能快速响应动态负荷的变化,蒸发温度稳定快、波动小且控制精度高。结果表明,仿真模型与实测风速误差在9%以内,模型能反映库体内部流场,送风口开孔率在0.9时,库内流速有较好的均匀性;该制冷系统由速冻模式进入冷冻模式只需10 min,冷藏模式下的温度波动低于±0.2 ℃,压缩机功耗相比传统的双位调节节省约9.7%。  相似文献   
6.
间歇热处理抑制热伤害提高黄瓜贮藏品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间歇热处理抑制黄瓜热伤害及对其贮藏品质的影响,以38℃热水为介质,分别对黄瓜进行连续处理60 min(H组)、及每连续处理10 min便放到常温水(20℃)中回温的间歇处理(I组),其中I组总有效热处理时间为60 min。处理后将所有黄瓜转移到温度12℃、相对湿度90%的冷库中贮藏15 d。测量了热处理过程中黄瓜内部组织温度分布;记录了贮藏期间黄瓜某些品质及抗氧化酶活性指标的变化,如呼吸速率、细胞膜透性、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等。结果显示,与CK组(不做任何处理)相比,H组有较高的呼吸强度、失重率、细胞膜透性及较低的硬度,表明H组出现了热伤害现象,同时H组和CK组在抗氧化酶活性方面没有显著差别(P0.05)。贮藏结束时,H组呼吸速率、硬度、相对电导率分别是CK组的1.19倍、92%及1.13倍。I组在品质及抗氧化酶活性方面均表现较佳。贮藏结束时,I组呼吸强度、失重率、POD、CAT、SOD活性分别是CK组的80%、55%、1.41倍、1.67倍及1.24倍。此外,通过对黄瓜内部组织温度的动态分析得:热处理过程中黄瓜组织所达到最高温度及在该温度下连续时间是造成黄瓜热伤害的内在因素;具有较快温度变化的热处理前期是黄瓜产生热处理保鲜效果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