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9年   4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沙子岭公猪的选育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不仅要从公猪的外貌特征,品种特性方面选育,还要从公猪的营养调控,配种管理,以及日常管理等多方面考虑。对沙子岭公猪进行选育能够使其保持本品种遗传特性不丢失,主要经济性状不降低,提高公猪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2.
试验选择10头126日龄湘沙猪配套系后备母猪进行观测,结果显示湘沙猪配套系后备母猪生长较快,126~189日龄日增重为682.22 g;初情期体重为85.89 kg;初情期为182.65日龄;湘沙猪配套系后备母猪发情期表现为采食量减少、阴户红肿、阴户流出黏液、互相爬跨、用手压背呆立不动,这些均符合母猪发情的一般行为规律。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研究湘沙猪配套系后备母猪适宜的营养需要。方法试验选用日龄相近、生长发育正常、体重约32.87㎏的湘沙猪配套系后备母猪3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分别饲喂高、中、低3种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的日粮。结果 30~94 kg体重阶段,3组后备母猪的生长发育正常,日增重为472.38~493.17 g,料重比为(3.90~3.95):1;后备母猪可正常发情,初次发情日龄为181.30~182.65 d,初情期体重为81.60~84.85 kg,初次发情持续时间为3.60~3.80 d。达94 kg体重时高、中、低营养水平日粮3组的体高、体长、胸围、胸深和胸宽均基本一致。结论综合分析认为,湘沙猪配套系后备母猪前、后期采用低、中营养水平日粮饲喂是合适的,即前期日粮消化能和粗蛋白质分别为11.64~12.25 MJ/kg和14.2%~15.02%,后期日粮消化能和粗蛋白质分别为11.64~12.25 MJ/kg和12.3%~13.00%。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养殖模式对藏香猪肥育性能、胴体品质和肉质的影响。试验选择生长发育正常、体重14 kg左右的藏香猪16头,随机分成2组(圈养组和放养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公母比例一致,两组饲喂相同的基础饲粮,放养组采用“圈养+林中放养”结合模式,圈养组采用全圈养模式,试验期172 d。饲养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3头试验猪进行屠宰测定,取样检测背最长肌化学成分、脂肪酸、氨基酸和矿物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圈养组、放养组的日增重分别169.99 g、199.06 g(P>0.05);料重比分别5.17、5.00(P>0.05);瘦肉率分别为47.84%、48.32%(P>0.05);屠宰率分别为62.83%、61.23%(P>0.05)。圈养组熟肉率比放养组高2.99%(P<0.05);放养组肉色、大理石纹评分比圈养组均提高9.43%(P<0.05);放养组背最长肌亚油酸甲酯、二高-γ-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比圈养组分别提高29.71%(P<0.05)、42.86%(P<0.05)、77.78%(P<0.05);背最长肌蛋氨酸、赖氨酸比圈养组分别提高5.17%(P<0.05)、1.57%(P<0.05);粗脂肪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圈养组相比有下降趋势(P=0.06),而多不饱和脂肪酸有上升的趋势(P=0.06);同时,放养组鲜肉必需氨基酸得分均高于圈养组。综上所述,圈养和放养模式对藏香猪肥育性能和胴体性状无显著影响,但放养模式有利于改善肉色和大理石纹,圈养模式有利于提高熟肉率。放养模式能显著提高背最长肌亚油酸甲酯、二高-γ-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蛋氨酸、赖氨酸含量,有利于形成脂肪酸理想比例和促进氨基酸平衡。说明在南方丘陵地区采用圈养和放养模式饲养藏香猪都是可行的,同时放养更有利于改善藏香猪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5.
为发展离岸开放海区鲍养殖产业,拓展养殖空间,对兴化湾新近开发的开放海区与传统遮蔽海区,延绳式PVC管养新技术与传统筏架式筐养技术的效益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经济效益以开放海区PVC管最高,其次为开放海区塑料筐,最差为遮蔽海区塑料筐,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2.78、1:2.23、1:1.07.遮蔽海区塑料筐和开放海区塑料筐需要再延长272 d和136 d才达到开放海区PVC管商品规格,其预计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1.82、1:2.73.养鲍主要成本为人工费和饲料费,通过养殖容器改造,可节约人工费33.3%;实施鲍藻可节约饲料成本28.1%~34.77%,投入产出比可达到1:3.61~3.71.延绳式PVC管鲍养殖新技术,既可克服开放海区养鲍技术问题,又可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其模式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