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2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2 毫秒
1.
科技动态     
美国乔治亚洲的研究者研制出一套新型的肉鸡屠宰线监测系统,能自动进行鸡屠体充血情况、烫毛情况和粪便污染等监测。还能监测屠体大小、断翅、淤伤、悬挂姿势等问题。其处理能力为90~180只/min,最高可达200只/min。其独特的照明和冷却机制确保系统能全天候运行。此外,研究人员采用了多谱成像技术和近红外线探测技术对系统进行了完善。当仪器进行第一次扫描时,返回光线进入分光光度计后将信号传入电脑进行处理;第二次扫描时,相机通过不同颜色的滤片,形成三种不同的图像。通过计算机的处理,确定屠体是否卫生、是否有局部破损、淤伤、肿块以及…  相似文献   
2.
吴祥辉  刘向萍 《中国家禽》2004,26(17):31-36
蛋内接种技术是指对一定胚龄的鸡胚接种疫苗,使雏鸡出壳时至出壳后几天就具有特异性主动免疫力。这一新的免疫接种技术因能避免雏鸡早期感染特定传染病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1992年,全球第一部自动化蛋内注射系统在美国上市,为世界家禽产业开创了一项全新的疫苗接种技术——蛋内注射疫苗技术。时至今日,超过85%的美国肉鸡企业以蛋内注射的方式预防马立克氏病,取代了皮下注射之传统免疫方式。蛋内接种与孵化出雏后预防接种相比较,其优点在于:提早免疫、应激反应低、注射精确且一致、劳动力成本低、注射用途广、疫苗污染少等。在过去数年内,这种技术革命已成为家禽业的一种作业标准和发展潮流。目前,蛋内注射技术已逐步推广至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成为家禽防疫的一个趋势。  相似文献   
3.
4.
5.
DNA旋转酶基因gyrA中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碱基变换在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的耐药性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采用PCR-SSCP(PCR-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可对大肠杆菌gyrA基因QRDR的突变进行有效检测.本文以142株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氟喹诺酮药物敏感菌株为样本,测定了细菌对喹诺酮药的MIC值,结果表明142株猪源大肠杆菌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78.8%,56.3%,65.5%,76.8%.猪源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药物的耐药率高,且耐药菌株MIC值较大.菌株WJPE2-1(对环丙沙星的NIC为0.5μg/mL)的诱导耐药试验,结果表明,在通过药物浓度梯度连续诱导过程中获得了MIC为2,8,64,128μg/mL的四株诱导菌株,诱导菌株4对ENR、NOR、OFL、CIP的MIC值分别增加到诱导前的32,128,128,256倍,且4株诱导菌株对CIP、ENR、NOR、OFL的MIC值均呈现递增.根据GenBank注册的大肠杆菌gyrA序列设计引物,横跨gyrA的第40和118密码子位置,包含完整的QRDR,从27株不同MIC值的大肠杆菌株、ATCC25922、4株诱导耐药菌株均获得约300bp的PCR产物.采用291的交联度、12%的聚烯酰胺浓度,1×TBE,凝胶中添加5%的甘油的条件,对诱导菌株、药物敏感菌株及不同耐药水平的分离菌株进行SSCP分析,结果表明,诱导菌株的谱型与敏感对照菌不同,低MIC值菌株SSCP谱型与敏感对照与敏感对照一致性高;耐药菌株的谱型多数与敏感对照不同.四株诱导大肠杆菌PCR产物的SSCP谱型均与对照不一致,检出率为100%;27株不同耐药性的猪源大肠杆菌中,7株敏感大肠杆菌共有6株的SSCP谱型与标准敏感菌株对照一致,符合率为85.7%;20株耐药大肠杆菌其谱型与标准敏感对照一致的菌株为2株,检出率为90.0%.序列比较结果表明,敏感菌株WJPE2-1的PCR产物与敏感对照有2个碱基(第91,111位氨基酸残基位置)的差异,序列同源率为99.16%(236/238).诱导菌株1与2表现在第83位氨基酸编码序列由tcg突变为ttg,菌株3、4与菌株1、2的差异表现在第87位氨基酸编码序列由gac突变为tac.进一步分析发现,菌株WJPE2-1在第91位及111位的突变均为同义突变,即密码子的变换没有引起氨基酸残基的改变.在诱导菌株中,1与2的gyrase的第83位氨基酸残基由Ser→Leu,菌株3、4的gyrase还在第87位氨基酸残基由Asp→Tyr.表明由于QRDR内碱基的改变,引起DNA旋转酶氨基酸的变化,导致大肠杆菌产生氟喹诺酮药物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7.
吴祥辉 《中国家禽》2004,26(13):61-61
饲料中霉菌毒素影响畜禽的生产性能,造成繁殖障碍、免疫抑制和对疾病的易感性增加。过去常常采用的冲洗、干炒等物理方法存在效果不确实和减损营养等问题;化学方法存在耗时和花费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科技动态     
吴祥辉 《中国家禽》2004,26(11):58-58
噬菌体技术将成为细菌性疾病防治的新途径面对畜牧业生产中抗菌药物广泛应用产生的不良影响,美国农业部和阿肯色州的科学家采用噬菌体感染病原菌作为防治细菌性疾病的新策略。研究人员Hargis博士称,噬菌体是很专一的病毒,它不会危害人、动物、植物,而只对很窄范围的细菌起作用,使用安全,对环境也无害。Huff博士称,噬菌体比其感染的细菌小很多,当它们与目标菌接触,噬菌体就吸附在细菌表面,然后刺穿细胞膜将其DNA注入宿主细胞内。DNA能利用宿主细胞内的物质进行复制,并产生酶破坏细胞再释放出更多的噬菌体,该循环在30min内完成。研究者发…  相似文献   
9.
10.
吴祥辉 《中国家禽》2003,25(21):47-47
2003年10月12日~14日,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省苏州市隆重召开,来自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的40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回顾了分会成立20年来取得的重要成绩,交流了疫病研究和防制的最新进展和成果,表彰了一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