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试验选取平均体重34 kg左右的长金猪120头,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公、母各半。5个处理分别饲喂粗蛋白水平为14%、15%、16%、17%、18%的能量相近日粮。试验至猪体重达85 kg左右结束,根据生长性能结果分别从14%、16%、18%蛋白组随机选取4头长金猪进行屠宰,测定其胴体品质及部分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长金猪最佳生长性能所需的日粮适宜粗蛋白水平为15.71%;瘦肉率和眼肌面积以16%蛋白组最高,滴水损失则以16%蛋白组最低;16%蛋白组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而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18%蛋白组。以上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生长肥育阶段的长金猪日粮适宜粗蛋白水平以16%为宜。  相似文献   
2.
大麻素Ⅰ型受体(CNR1)是介导内源性大麻素发挥作用的关键分子,在食欲和能量代谢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更深入研究CNR1的基因功能,本实验旨在构建和筛选有效沉默CNR1基因的干扰表达载体,并筛选出稳定转染干扰质粒的阳性细胞系.设计合成3对CNR1基因的特异性发夹小干扰RNA(siRNA)干扰引物,将其连接入干扰载体pYr-1.1,构建可沉默CNR1基因的siRNA表达载体CNR1-1、CNR1-2和CNR1-3.并采用LipofectamineTM(Lip)2000介导质粒转染L6细胞,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和流式细胞仪监测转染效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分析siRNA表达载体的干扰效果.并进一步用G418进行了稳定转染细胞筛选.结果显示,CNR1基因的siRNA表达载体构建正确,瞬时转染L6细胞的转染效率分别为10.45%(P<0.01)、8.57%(P<0.01)和8.71%(P<0.01);干扰效率为39%(P<0.05)、64%(P<0.01)及68%(P<0.01).稳定筛选的最佳G418浓度为800 μg/mL,稳定筛选后干扰效率分别为43%(P<0.05)、78%(P<0.01)及91%(P<0.01).干扰效率较高的CNR1-3表达载体和稳定转染CNR1-3的细胞系为构建筛选成功的siRNA表达载体和阳性细胞系.本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沉默CNR1基因表达的方法,同时稳定沉默的阳性L6细胞系成功筛选为进一步研究大麻素Ⅰ型受体的基因功能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快速酶解法来评定不同脂肪酶对乳化油的降解效果。实验选用脂肪酶A和脂肪酶B,测定脂肪酶酶活,然后在体外环境下模拟肉仔鸡胃肠道消化环境,使脂肪酶和乳化油在其中充分反应,用氢氧化钠标准液滴定反应物中产生可滴定脂肪酸的量来评定脂肪酶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脂肪酶A酶活较高,比酶B高10%,而通过体外酶解产生的可滴定脂肪酸比酶B组低12%。可见,酶活高的脂肪酶其体外应用效果不一定好,可能与其耐酸性等有关,在一定条件下为使用者提供简便的检测依据。  相似文献   
4.
外源性酶已广泛应用于家禽日粮中以提高其生产性能。然而,评价酶的功效及扩大酶的利用以调节家禽日粮的配方组成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植酸酶在提高家禽生产性能及减少磷对环境的污染方面尚未获得预期的效果,这部分归结于日粮中非目标纤维组分潜在的不利影响,亦或是对家禽日粮中磷的精确需要量研究不足和存在在日粮配方中使用过大安全限量的趋势。酶制剂在小麦、大麦或黑麦为基础成分的日粮中效果良好,但是在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中作用不明显,可能主要是与这些谷物中的非淀粉多糖(NSP)组成不同有关。家禽日粮中亚麻籽使用的增加意味着需要扩大研究领域,以开发出能够消除亚麻籽中非淀粉多糖组分潜在不利影响的高效酶制剂。本文将介绍酶制剂开发过程中需面临的此类挑战及所获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猪肌内前体脂肪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建立了猪肌内前体脂肪细胞的体外培养模型,以期为更深入研究猪肌内脂肪代谢提供新的实验方法。实验采集出生5d仔猪的背最长肌组织,Ⅱ型胶原酶消化2h后400目筛网过滤,然后1500r/min离心,沉淀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完全培养基)重悬后差速贴壁2h,弃去原有培养基,加入新的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完全培养基)进行培养。细胞经传代且完全融合48h后,在完全培养基中添加0.5mmol/L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1μmol/L地塞米松(DEX),10mg/L胰岛素(INS)进行诱导培养48h,再换以含10mg/L胰岛素的完全培养基培养48h,最后换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直至90%的细胞出现脂滴。培养结果:细胞贴壁生长,呈短梭状或棱形,经诱导培养后细胞充脂率高。经形态学观察、生长曲线及油红O脂肪染色法鉴定,证明是肌内前体脂肪细胞。普通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均检测到了脂联素基因的表达。本研究通过差速贴壁法成功培养了猪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并通过诱导培养重现了其分化、成熟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上期回顾:上期对高粱抗营养作用的机制、高粱颗粒的破碎方法及制粒条件对营养物质利用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高粱是一种可供食用和饲用的谷物;高粱型日粮通常用作反刍动物、猪和家禽的饲料。高粱在动物日粮中主要用作能量饲料,其能量来自所含有的淀粉。然而,高粱所含能量的利用效率差异较大,这不利于动物生产。高粱中的淀粉颗粒被高粱醇溶蛋白体包裹着,二者又被嵌入高粱胚乳中的谷蛋白基质中。高粱胚乳中蛋白-淀粉的互作可能会限制淀粉的水解和利用率。因此,高粱中的蛋白质/氨基酸消化率通常较其他谷物的低。高粱醇溶蛋白在高粱蛋白质组分中占很大的比重,它很难被动物消化,且缺乏一些必需氨基酸,尤其赖氨酸。高粱中酚类化合物和植酸盐含量比其他谷物的高,它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结合蛋白质和淀粉来影响消化。正如在本综合中所考虑的那样,为提高猪和家禽对高粱的利用率,研究人员已经对多种饲料加工技术进行了评估。带有坚硬胚乳的高粱品种由于对昆虫有抗性和产量高,在育种方案中也越来越多地受到欢迎。研磨后高粱颗粒大小的减小程度和均匀性对猪和家禽的生长性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高粱极易受热液加工的影响,这种工艺将会显著减低高粱蛋白的体外胃蛋白酶的消化率。因此,进行加热和加湿的蒸汽制粒、蒸汽压片和湿式挤压,会在高粱中产生有害的物理-化学变化,如在高粱醇溶蛋白中形成二硫键。干式挤压法(加工过程中通过摩擦产热)在无须添加水分的情况下,通过淀粉的糊化并破坏高粱的结构可以提高淀粉的消化率。将还原剂与水热工艺结合起来,可以通过裂解二硫键或阻止二硫键的形成,来提高高粱蛋白质的溶解性和消化率。在猪和家禽日粮中添加外源性酶,是一种可以提高单胃动物生产性能的公认方法;同时,由于高粱含有相对较高水平的植酸盐,添加植酸降解酶——植酸酶显得更为合理。包括辐射在内的其他策略在提高高粱营养利用率方面也有应用前景。由于猪和家禽在胃肠道结构和生理特征上的巨大差异,它们对以上的处理工艺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尤其在谷物的颗粒大小方面。  相似文献   
8.
以抑菌圈直径大小和最低检测限为衡量标准,筛选敏感菌种和最适培养基,为饲料与食品中抗菌药物残留的高通量快速检测提供参考.试验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CMCC63501、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 ACCC10245和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 CMCC(B)28001为测试菌,采用MH琼脂、培养基Ⅰ、抗生素检定用培养基(AM-5)为检测用培养基.结果表明,以枯草芽孢杆菌 CMCC63501和MH琼脂为组合搭配时,除了氟苯尼考(2.0 μg/ml)和泰乐菌素(0.4 μg/ml)外,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红霉素和金霉素在磷酸盐缓冲液中的最低检测限均低于中国规定的最高检测限量(MRL).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和红霉素在磷酸盐缓冲液中的线性范围为0.05~0.80 μg/ml、金霉素为0.075~2.00 μg/ml时,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96 7、0.993 6、0.994 7、0.995 3.结果提示,对环丙沙星、思诺沙星、红霉素、金霉素4种抗菌药物的最敏感菌种是枯草芽孢杆菌CMCC63501,最适培养基为MH琼脂.对氟苯尼考和泰乐菌素的检测限未达到国家规定的MRL,CMCC63501和MH培养基组合尚待进一步研究完善.  相似文献   
9.
金华猪和长白猪背最长肌不同肌纤维类型表达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国内外猪种肌纤维组成差异及其对肉质的影响,本实验以肉质优良的地方品种金华猪和肉质欠佳的外来良种长白猪为研究对象,在比较了180 d两猪种胴体性能及肉质差异的基础上,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探讨了两猪种背最长肌4种肌球蛋白重链(MyHC)亚型基因(Ⅰ、ⅡA、ⅡX、ⅡB)mR NA表达量在30、90、150、180 d的差异。结果表明:180 d金华猪活体重、瘦肉率、眼肌面积、滴水损失极显著低于长白猪(P<0.01);背膘厚、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长白猪(P<0.01)。金华猪背最长肌中含有更多的氧化型肌纤维,特别是Ⅰ型肌纤维,酵解型肌纤维特别是ⅡB型肌纤维含量极显著地低于长白猪(P<0.01)。本研究初步揭示了两猪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肌纤维组成的品种差异,为进一步通过营养调控肌纤维类型及组成,进而改善肉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来源的脂肪酶在不同温度和p H值处理后的酶活变化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为选择更合适的饲用脂肪酶提供参考。温度处理分别设定为40、50、60、80℃,p H值处理分别设定为7.5、6.0、5.0、4.0和3.0,试验用酶分别为脂肪酶A、B和C。结果表明,三者不同来源的脂肪酶对温度和酸度的耐受性有差异,温度由40℃升高到80℃时,酶B变化比较平稳,损失率仅达18%,酶A损失率达50%,酶C损失率最高,达到80%;p H值由7.5降至3.0时,酶A和B的酶活损失率均达70%,C的酶活几乎消失。表明不同来源的脂肪酶在耐稳定性和耐酸性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