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林业   10篇
综合类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白桦树皮提取物(BH)的降血脂作用.方法分正常组、模型组、BH给药组:高(300mg/kg)、中(200mg/kg)、低(100mg/kg)剂量和阳性对照组:脂必妥(300mg/kg).预防给药7d,末次给药2h后,腹腔注射75%蛋黄乳液制作小鼠高脂血症模型,造模12h后测定不同剂量的BH对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结果白桦树皮提取物能够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TC,TG,LDL-C浓度,显著升高HDL-C.结论白桦树皮提取物具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桦树皮中白桦酯醇的含量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为了提取白桦三萜炎物质,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树皮中白桦酯醇含量的方法、色谱柱为ODS C18;流动相为甲醇:水(88:12),紫外检测波长为210nm,柱温30℃;柱压6.4MPa,流速1mL/min,白桦酯醇的线性范围为15.0~300.0μg,平均回收率为93.93%。对同一样品重复测定5次,相对标准偏差为0.36%,与比色法和气相色谱法相比,本法更准确、简便。  相似文献   
3.
利用均匀设计法优化了微波辅助提取白桦树皮中桦木醇的工艺。考察了提取温度、微波功率、提取时间对桦木醇收率的影响,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萃取物中桦木醇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1g白桦树皮粉末,在提取温度72℃、微波功率67w,提取时间100S的条件下,微波辅助提取的桦木醇收率达到25.43%,纯度达到59.19%。与传统回流提取法相比,微波辅助提取法不仅提取时间短,且提取率高、选择性好,故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均匀设计法优化桦木醇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利用均匀设计法优化了超临界CO2萃取(SCDE)桦树皮中桦木醇的工艺.采用均匀设计法考察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对桦木醇收率的影响,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萃取物中桦木醇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在萃取温度 32 ℃、萃取压力 8 MPa、萃取时间 1 h、CO2流量为 20 kg/h 的条件下,SCDE的桦木醇得率为 16.96%,萃取物中桦木醇含量达到 74.88%.与其他提取方法相比,SCDE法尽管得率略低,但选择性好且无环境污染,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四倍体桦树树皮中三萜化合物的测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桦脂酸、齐墩果酸和白桦脂醇是桦树树皮中含量较高的3种三萜类化合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本实验以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桦树树皮中的三萜化合物,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检测3种三萜化合物,进而构建小提琴图和星相图等研究2种四倍体桦树树皮中3种三萜化合物的含量差异,并通过因子分析法,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四倍体桦树单株。结果表明:三萜化合物分离、检测的色谱条件为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m),以乙腈-水(含0.1%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0 ℃,流速0.5 mL/min,检测波长为195 nm;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2种四倍体桦树树皮中齐墩果酸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在0.10的显著性水平下,2种四倍体桦树树皮中白桦脂酸和白桦脂醇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杂种白桦中3种三萜化合物含量普遍高于白桦;3种三萜化合物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白桦脂酸和白桦脂醇间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911,而白桦脂醇和齐墩果酸间的相关系数最低,为0.631;利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F=48.620%F1+21.080%F2+21.075%F3桦树三萜综合评价公式,并筛选出了综合性状相对优良的桦树单株,其中白桦中综合得分最高的前3个单株依次为4126、4123、4125,杂种白桦中得分最高的前3个单株依次为4202、4204、4208。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桦木醇的C-3位、C-28位羟基进行修饰,在吡啶作溶剂,二甲基氨基吡啶(DMAP)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与丁二酸酐反应合成桦木醇丁二酸酯。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物料比和反应时间对桦木醇丁二酸酯纯度的影响。确定合成反应的最佳条件:反应温度95℃,物料比(物质的量之比)1:18,反应时间10h。对产物采用FT-IR、^1H NMR和MS进行分析,确证桦木醇丁二酸酯的结构,并利用HPLC对产物含量进行分析,纯度为81.854%,得率为70.43%。  相似文献   
7.
桦木醇戊二酸酯的合成及溶解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增强桦木醇的亲水性,对桦木醇的C-3位、C-28位羟基进行修饰,在吡啶作溶剂、二甲基氨基吡啶(DMAP)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与戊二酸酐反应合成桦木醇戊二酸酯.采用FT-IR、 1 H NMR 和MS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并且选用平衡法测定了桦木醇和桦木醇戊二酸酯在丙酮、无水乙醇、水和磷酸盐缓冲溶液(PBS,pH值7.4,)等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结果表明,在丙酮和无水乙醇中,桦木醇戊二酸酯的溶解度是桦木醇的33.52和22.65倍;在水中,桦木醇戊二酸酯的溶解度为 0.002 1 g(100 mL 水);在PBS中,桦木醇戊二酸酯的溶解度约为 0.001 5 g(100 mL PBS),目标产物的亲水性有了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为大量获得高纯度的桦木酸及准确测定桦木酸的含量,从白桦树皮中提取桦木醇,经琼斯试剂氧化制备中间产物桦木酮酸后,用硼氢化钠还原合成桦木酸,采用IR、HPLC-MS、1H-NMR以及13C-NMR对桦木醇和桦木酸的结构进行鉴定,确定最佳提取与合成条件,并建立了HPLC测定桦木酸含量的方法:色谱柱Zorbax EclipseXDB-C8(4.6mm×1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4g/L甲酸铵)=40:60,流速1.0mL/min,波长210nm,柱温为室温.结果表明,桦木醇最佳提取条件:甲醇为溶剂,固液比为15/200(g/mL),70℃,提取3h;桦木酸最佳合成条件为:桦木醇与琼斯试剂的摩尔比为1:6,20℃反应3h.桦木酸的线性范围为0.03125~0.5mg/mL,回归方程为Y=379381X-2397(R2=0.9988),平均回收率可达97.97%,桦木酸含量为96.53%.  相似文献   
9.
四氢呋喃-苯混合溶剂法分离纯化桦木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从白桦树皮中提取了桦木醇。采用混合溶剂法对提取的桦木醇进行了分离纯化,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对纯化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对纯化样品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纯化样品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表明:从白桦树皮中提取桦木醇粗品的得率为34.52%;混合溶剂四氢呋喃-苯是纯化桦木醇的优良试剂,其体积比为1:2,桦木醇与混合溶剂比为1:30(g:mL),纯化桦木醇得率为31.19%。纯度为94.53%。纯化后桦木醇的熔点为248.9~251.3℃,与文献值一致,FT-IR谱图与标准品基本一致。与以往的分离纯化方法相比,四氢呋喃-苯混合溶剂法是一种简便、高效的分离纯化桦木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白桦不同部位及种源间白桦酯醇含量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白桦为研究材料,在白桦酯醇提取方法的选择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分析了白桦不同部位和种源间白桦酯醇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索氏提取和超声波醇提的白桦酯醇含量较高,分别为240.25和239.57 mg/g,而回流法和氯仿浸提的白桦酯醇含量稍低,为207.88和194.09 mg/g。白桦酯醇在白桦不同部位的含量分布差异显著,依次分别为:外皮>枝皮>内皮>芽>叶>根>花粉;13种8年生白桦种源树皮内白桦酯醇的含量为132.45~257.11 mg/g,且种源间差异呈极显著水平。进一步分析可得,同龄树种的生长状况对白桦酯醇的含量影响不显著;而白桦酯醇的含量不仅受自身种源及遗传背景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其所处地理位置和气候因素的影响,即属于基因与环境互作的表现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