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6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85篇
林业   151篇
农学   190篇
基础科学   65篇
  121篇
综合类   764篇
农作物   47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90篇
园艺   489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208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述皱木耳Auricularia delicata新品种"鹿肚耳"的形态特征和食用特点,测定其与黑木耳、毛木耳、毛木耳白色变种"玉木耳"人工栽培子实体的基本营养成分、矿质元素含量和氨基酸组成,评价其营养价值。结果表明:鹿肚耳热量235 kJ/100g、蛋白质7.21 g/100g、脂肪1.5 g/100g、碳水化合物48.4 g/100g、总膳食纤维29.3g/100g,含有5种常量元素、5种必需微量元素,其中,硒元素含量是黑木耳的4.6倍;含有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氨基酸化学评分(CS)和氨基酸评分(ASS)分别为12和18.86,色氨酸为其限制性氨基酸;蛋白质综合评价低于其他3种木耳。  相似文献   
2.
齐斌文 《绿色科技》2021,(6):202-204,218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食用菌多糖抗运动疲劳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食用菌多糖提取方法不同而食用菌多糖的提取率也不相同,超声波法+复合酶法及微波法提取食用菌多糖提取率较高,2种方法科学合理的结合提取食用菌多糖以及不同产地、品种和不同部位提取率是未来学者们需要研究的领域;目前,只是对极少部分食用菌多糖抗运动疲劳进行了研究,研究对象(动物)、模型、指标、评价单一而没有确定最佳剂量的时间而没确定的量。为此,提出了未来应加强和重视食用菌多糖抗疲劳运动多食用菌、多对象(尤其是人)、多模型、多指标、多评价、最佳剂量的研究以及量-效、构-效关系的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丛生竹林下对不同基质配方和硒浓度菌棒进行埋棒栽培以及覆土方式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菌棒不同基质配方对竹荪产量及其营养成分有显著影响,而且三列浅沟形和双列龟背形2种覆土方式有利于提高竹荪产量。改良基质配方菌棒竹荪产量比常规配方提高约50%;在添加外源硒质量分数为0~2.0 mg/kg的浓度范围内,竹荪子实体产量先随着硒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后再有所降低,基质中添加1.5 mg/kg硒肥比不添加产量提高了195.30%。基质中添加硒质量分数为1.0~2.0 mg/kg的硒肥可以较显著地提高竹荪花的硒含量,其干物质中硒含量平均值从约2.50 mg/kg提高到8.05~13.30 mg/kg,外源硒肥利用率达到9.70%~15.36%。菌棒不同基质配方对竹荪子实体的粗蛋白及粗多糖含量有明显影响,改良配方竹荪蛋与竹荪花的粗蛋白含量是常规配方的1.21和1.29倍,其粗多糖含量是常规配方的4.81和1.35倍;基质中添加硒肥与不添加硒肥相比,竹荪蛋与竹荪花中粗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40.90%和14.30%。在硒质量分数为1.0 mg/kg的竹荪菌棒林下覆土栽培试验中,三列浅沟形覆土方式单位面积鲜竹荪蛋产量最高,为10.27 kg/m2;双列龟背形覆土方式单个菌棒的鲜竹荪蛋产量最高,达1.40 kg。三列浅沟形和双列龟背形2种覆土方式基质生物转化率分别为93.00%和94.14%,达到了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4.
针对食用菌产业中出现的菌种选取不精,产量过剩,加工发展缓慢和环境污染以及技术创新力度不足等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应出台一系列的财税激励政策,重点推进食用菌产业全面的转型升级,切实提高食用菌产业的经济效益。通过分析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市场状况,总结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的限制因素,为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提出相应的财税激励政策建议,以推动食用菌产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笔者分析了贵州省食用菌产业特点与产业优势,认为贵州食用菌产业在自然条件、交通条件以及政策条件等方面均具有较大优势;全省食用菌规模逐渐扩大,品牌效应凸显。进一步总结了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存在的问题,即缺乏行业规范,产品结构较为单一,行业人才匮乏。继而提出了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可持续性发展建议,即加大食用菌产业的开发程度,加强科技支撑及专业人才培养,政府统筹,建立行业标准,重视菌渣的综合开发利用,以实现本省食用菌产业的后发赶超和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刘焱 《中国食用菌》2020,(2):96-98,101
从共享旅游文化、共享食用菌历史文化的角度,讨论了发展食用菌个性化旅游和体验式旅游的思路;结合食用菌绿色、健康和生态的核心体验元素,给出了依托食用菌绿色、生态的品牌优势,打造食用菌旅游产业的具体方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重庆食用菌旅游资源的共享经济模式,提出以重庆食用菌美食为龙头,利用多种共享经济新业态来带动重庆食用菌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食用菌种类及其分布、产值、食用菌企业、食用菌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情况等方面介绍了粤北地区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总结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菌种问题突出,品牌意识缺乏;食用菌产业标准化落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食品质量安全无保障;资源浪费严重;精深加工不足等,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樊慈 《中国食用菌》2020,(2):108-110
为了优化食用菌产业结构,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给出了调整优化食用菌产业结构、促进食用菌产业生态经济建设的一些措施;提出重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合理引导发展中小食用菌企业的思路。对食用菌产业优化和生态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野生食用菌历史,奠定了云南野生食用菌的重要地位与属性,云南也逐渐将野生食用菌资源纳入到生态休闲观光旅游的范畴,并成为云南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结合云南的野生食用菌栽培及旅游模式开发的现状,发现云南在野生食用菌生态休闲观光旅游探索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对云南野生食用菌的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工厂化代料栽培花菇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工厂化代料栽培花菇技术,根据花菇成因及香菇菌丝生长、原基分化、花菇形成三个阶段所要求的生态条件不同,分别按三个阶段设计了培养室、催蕾室、催化室,利用设施人工调控工艺条件,进行菌丝培养、催蕾和催花管理,使花菇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小试获得了80%的花菇率,比室外高棚层架方式提高近1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