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005篇
  免费   9720篇
  国内免费   11310篇
林业   29166篇
农学   11365篇
基础科学   8480篇
  22958篇
综合类   76076篇
农作物   8448篇
水产渔业   5108篇
畜牧兽医   16967篇
园艺   5421篇
植物保护   7046篇
  2024年   853篇
  2023年   2728篇
  2022年   4250篇
  2021年   4842篇
  2020年   4840篇
  2019年   6063篇
  2018年   3382篇
  2017年   5569篇
  2016年   7128篇
  2015年   6585篇
  2014年   9230篇
  2013年   9310篇
  2012年   13138篇
  2011年   12895篇
  2010年   10414篇
  2009年   10428篇
  2008年   9382篇
  2007年   10869篇
  2006年   9509篇
  2005年   7825篇
  2004年   6078篇
  2003年   5155篇
  2002年   4017篇
  2001年   3706篇
  2000年   3331篇
  1999年   2626篇
  1998年   2272篇
  1997年   2000篇
  1996年   1916篇
  1995年   1848篇
  1994年   1693篇
  1993年   1412篇
  1992年   1240篇
  1991年   1053篇
  1990年   910篇
  1989年   841篇
  1988年   617篇
  1987年   395篇
  1986年   203篇
  1985年   113篇
  1984年   64篇
  1983年   36篇
  1982年   44篇
  1981年   54篇
  1980年   41篇
  1979年   30篇
  1978年   25篇
  1977年   15篇
  1976年   16篇
  1956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明确不同种植密度对机采辣椒品种性状、产量的影响,以适宜机采的辣椒‘辣研102’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种植密度(P0:38 480株/hm2、P1:51 307株/hm2、P2:76 961株/hm2、P3:102 615株/hm2),分别于贵阳、遵义两地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辣椒株高呈增加趋势,茎粗呈下降趋势。辣椒根部、地上部生物量均在高密植条件下(P3)时达到最小。辣椒的发病率与病情指数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高密植处理条件下(P3)达到最大,发病率分别为41.67%(贵阳)、43.33%(遵义),病情指数分别为31.05%(贵阳)、29.86%(遵义)。过高的种植密度导致单株辣椒光合作用大幅下降:P1、P2、P3处理条件下光合速率分别较P0处理显著降低13.94%、24.73%、29.66%(遵义);P1、P2、P3处理条件下辣椒叶片蒸腾速率较P0降低10.02%、19.81%、42.12%(贵阳)。辣椒总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显著提高,而商品果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商品果产量在P1条件下获得最大值,相对于P0、P2、P3贵阳辣椒商品果产量显著提高了16.43%、32.81%、41.67%,遵义提高了20.25%、26.67%、61.02%。综合辣椒生长与商品果产量,贵州机采辣椒‘辣研102’最佳种植密度为51307株/hm2。  相似文献   
2.
因山东省旱作灌溉区种植模式多样、技术模式不统一,规模化生产下的机械效能未能充分发挥,存在动力机械与机具配套比低、农机动力与资金浪费问题,在对小麦玉米周年轮作下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调研后,总结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构建以作业成本最小为目标的农机装备优化配备模型。通过对平度市某小麦玉米种植合作社进行计算,作业成本较实际情况下降10.9%;总动力优化配备结果为23.712 kW,下降51.36%;农机配套比提高50%。研究结果可为山东省旱作灌溉区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优选、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农业合作社的农机配备等方面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A 4‐week feeding trial was conducted using five groups of hybrid grouper (61.15 ± 0.15 g)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effects of three methionine (Met) sources. Five isonitrogenous and isolipidic diets were formulated that included a fishmeal (FM) diet; nonsupplemented (NS) diet; or NS diets with the addition of the L‐methionine (L‐Met), DL‐methionine (DL‐Met), or coated Met (Co‐Met) to obtain the same Met level as the FM diet. Fish were randomly distributed into sea cages (30 fish per cage). Weight gain and specific growth rate in the DL‐Met group and FM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all other groups (p < .05). In the proximal and distal intestines, of the 20 gene and time combinations (10 per gene), there were 14 combinations (70%) in which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e expression levels between the FM and DL‐Met groups (p > .05).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same growth effect between the DL‐Met and FM groups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synchronized absorption at most time points after feeding, which had similar expression patterns of B0AT1 and ASCT2 of the proximal and distal intestines between two groups.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哈伯’南天竹组织培养和种苗繁育技术体系,以半木质化带芽茎段为外植体材料开展植株再生研究。通过观察对比试验法、L9(34)正交试验设计完全随机法、极差分析、显著性检验、LSD多重比较,探讨了‘哈伯’南天竹组培的最适培养基配方。试验结果表明: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 + 6-BA 2.0 mg/L + IBA 0.1 mg/L +蔗糖30 g/L,诱导萌动率71.77%,成活率85.51%;最佳增殖培养基为WPM +6-BA 1.5 mg/L + IBA 0.01 mg/L + 蔗糖30 g/L,增殖系数6.3;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 IBA 0.5 mg/L + NAA 1.0 mg/L + 蔗糖20 g/L + AC 0.2 g/L,生根率97.63%;试管苗移入泥炭土:珍珠岩=3:2(V/V)混合基质中,移栽成活率96.67%。该试验建立了高效稳定的组培快繁技术体系,得到的组培苗后代能够稳定的保持母本优良性状,为工厂化育苗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以海南岛为研究区域,选用5个大气环流模式(GCMs)1970−1999年的逐日输出数据和同期地面气象观测数据,使用空间插值降尺度到0.5°×0.5°格网。以格网单元为基础,应用系统误差修订(修正值法或比值法)和多模式集合平均方法(贝叶斯模型平均法BMA或等权重平均法EW),训练与验证GCMs输出值并进行综合修订。在此基础上,分析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未来海南岛近期(2020−2059年)和远期(2060−2099年)农业水热资源,包括年平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10℃积温、≥20℃积温、年降水量、1月降水量和≥20℃界限温度生长期间降水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GCMs输出值的系统误差和BMA权重系数在格网间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且GCMs输出值低估逐日最高气温约3.55℃,高估逐日最低气温约1.19℃,逐日降水量仅为观测值的54.35%。基于格网的综合修订,可有效降低GCMs输出值在空间上的不确定性,BMA与EW的修订结果相似,均优于单一GCM模式。通过格网BMA综合修订后,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降水量在验证期的相关系数r分别约提升0.10、0.07和0.06;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约降低2.38℃、1.01℃和1.01mm;较单一GCM相对观测值的偏差平均约减少3.25℃、1.13℃和25.67mm。未来海南岛农业热量资源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从中部向外围逐渐升高,高温主要分布在南部至西部沿海地区,年平均气温的增幅全岛较为接近,1月平均气温、≥10℃积温和≥20℃积温的增幅分别表现为由东向西、由北向南和由中部向外围递减。在时间上,RCP8.5情景下所有农业热量资源均为极显著增加且增温最快,RCP4.5情景为先增加后平缓,RCP2.6情景较为平缓,远期无显著增温。未来海南岛降水资源在空间上转为由东向西逐步递减的格局,南部和北部沿海地区降水变率增加,西部和中部降水变率减少,在时间上无显著变化趋势。随着未来海南岛气候变暖和降水格局的改变,农作物适宜种植面积扩大,会对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挑战,应提前布局,做好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6.
《抚郡农产考略》是清末江西有代表性的农学著作,不仅保存有抚州地区大量农产种类、栽培与加工技术等资料,还包含了大量的商品经济信息。作者何刚德已经认识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会对生产有束缚作用,他在记载各类农产品时,提出“价值”的概念且用货币价格对其衡量,并深入揭示了农产品上市时间、供求、地理、交通条件等因素对价格的影响,进而寻求增值之道。何氏提倡多种经营,大力种植棉花、烟叶等经济作物,发挥柑橘、甘蔗等名优特产优势,促进农业的商品化生产。他还建议通过深加工的方式获取更高利润,并对未能引进西方的先进加工技术而感到惋惜。《抚郡农产考略》体现了中国近代官僚知识分子对农业经济转型的探索,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徐光启手迹》二书中包含了大量有关肥料与施肥技术的内容,其中既有徐氏对明以前农书中提及的肥料技术经验的吸收,也有徐光启本人在前人基础上亲身实验得出的新的成果与感悟。从内容上看,与前代相比,徐氏书中所载的明代肥料种类有了很大增加,肥料主要成分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徐氏所总结的明代施肥技术具有因地制宜使用肥料、根据作物选择不同肥料、注意施肥适量、基肥与追肥搭配施肥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不同阶段猪用颗粒饲料物理性能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某饲料厂不同阶段猪用4种颗粒饲料的物理性能包括直径、长度、硬度、容重、含粉率和耐久性指数(Pellet Durability Index, PDI)等进行测定,对结果进行归类总结并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参照有关标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颗粒饲料直径在2.87~3.94 mm之间,母猪料直径最大,小猪料最小,两两之间差异显著(P<0.05),而且随着猪只年龄的增加,颗粒饲料的直径呈递增趋势。颗粒长度在8.62~11.94 mm之间,以大猪料最长,小猪料最短,长径比偏高。颗粒硬度在3.86~6.47 kg之间,以大猪料最大,小猪料最小,中小猪料显著低于大猪料和母猪料(P<0.05),只有小猪料符合有关要求。颗粒容重在576.7~614.6 g/L之间,母猪料最大,小猪料最小,两两之间差异显著(P<0.05),与直径呈相同的增减趋势。含粉率以小猪料最大,且只有小猪料与大猪料之间差异显著(P<0.05)。颗粒PDI以大猪料最大,小猪料最小,各阶段猪料的含粉率和PDI均符合有关要求。建议饲料厂家注重颗粒饲料物理性能指标的控制,调整饲料配方和工艺参数,不断改进颗粒饲料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鸡皮刺螨是一种吸血性外寄生虫,会引起鸡消瘦、贫血,并导致产蛋下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给科研提供可靠虫源,并对杀螨药物、疫苗以及其他防控手段进行效果评价,国内外学者进行了鸡皮刺螨实验室的人工饲养与繁殖技术研究。文章综述了国内外鸡皮刺螨实验室饲养与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将其总结归纳为使用动物饲养繁殖技术与离体饲养繁殖技术两类,同时指出了各项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该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0.
段锞  胡丹  陈祉夷 《农业工程》2021,11(1):137-140
陕西作为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以其有利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区域产业结构,形成了以茶叶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目前,陕西省茶叶出口规模不大,市场占有率较低。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陕西省茶叶出口至沿线国家的潜力较大,未来将逐步呈上升态势。研究了“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茶叶跨境电商市场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陕西茶叶跨境电商发展路径,通过借力跨境电商平台、开拓国际市场、稳固绿茶品牌、布局海外仓解决出口难的问题,以及完善跨境电商法律秩序,拓展陕西茶叶跨境电商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