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97篇
  免费   215篇
  国内免费   318篇
林业   1782篇
农学   479篇
基础科学   1812篇
  743篇
综合类   8449篇
农作物   266篇
水产渔业   634篇
畜牧兽医   2686篇
园艺   602篇
植物保护   177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70篇
  2022年   252篇
  2021年   259篇
  2020年   246篇
  2019年   363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252篇
  2016年   314篇
  2015年   468篇
  2014年   1118篇
  2013年   1021篇
  2012年   1194篇
  2011年   1484篇
  2010年   1385篇
  2009年   1459篇
  2008年   1417篇
  2007年   1216篇
  2006年   1186篇
  2005年   933篇
  2004年   562篇
  2003年   312篇
  2002年   305篇
  2001年   435篇
  2000年   216篇
  1999年   164篇
  1998年   144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有机碳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对于促进土壤养分循环、增加养分有效性有重要作用。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成土壤结构的最小单元,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其形成转化过程与土壤固碳过程息息相关,因而研究团聚体和有机碳的关系及团聚体有机碳影响因素对于土壤结构的改善和土壤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总结,明晰了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的关系,阐述了土壤类型、施肥方式、土地利用和矿区复垦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并从生物质炭的长期定位研究和复垦矿区的土壤修复两方面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研究进行展望,研究结果可为合理的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一块0.66 hm2试验地上,开展了连续7年以沼气为纽带,以猪粪尿、玉米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核心的猪—沼—粮(玉米)循环模式研究,并进行了效益评估。结果表明,经连续7年实施猪—沼—粮循环转化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115.69%、173.97%、151.87%和117.19%;土壤团聚体、田间持水量和总孔隙度分别增加88.06%、60.29%和50.58%,容重降低19.88%;土壤细菌总数、真菌总数、放线菌总数和微生物总数分别增加93.97%、338.10%、71.71%和93.96%;综合经济效益平均每年每公顷土地增加42 473.1元。  相似文献   
3.
《国土绿化》2020,(4):18-23
北京市通州区是京杭大运河孕育的一座历史名地,是大运河北端一颗璀璨的明珠,为首都建设、繁荣、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通州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古老的文化渊源,优越的地理位置,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经济环境,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境内大小河流13条,运河蜿蜒,势若游龙;潮白河碧波千顷,渔歌唱晚。三河三路两侧百米绿色通道颇为壮观,形成天然生态屏障。  相似文献   
4.
随着规模化养殖比例的不断提高,养殖数量逐步增加,如何有效处理畜禽粪便成为日益严峻的问题。蚯蚓养殖是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项目,蚯蚓因具有消纳畜禽粪便、改善土壤肥力、提供优质蛋白饲料等特点而受到养殖业青睐。本文针对呼和浩特地区发展蚯蚓养殖业的优势,提出中小养殖场(户)利用蚯蚓有效处理和利用畜禽粪便,既可以使粪污资源有效利用,又可以促进蚯蚓养殖业增收,对畜牧业绿色循环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袁虹  刘萍 《农业工程》2020,10(6):41-45
稻渔共作模式是一种继承传统农业中遵循自然协调、绿色生态的农业发展理念并以现代农业技术为指导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该模式具有稳粮、促渔、增收、提质、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等多种生态系统功能,但缺乏稻田生态理论研究及新的生态管理技术,且基础设施不足,与种养技术匹配设施缺乏。工程设施技术属于稻渔共作模式配套技术,决定稻渔共作模式的发展潜力。目前工程设备设施在稻渔共作模式中的应用普及程度低,尚未开发出与稻渔共作模式特点相匹配的专用设备。结合稻渔共作模式的发展历史和水平,对配套工程设施技术的发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全省"五水共治"背景下,浙江中部沿海地区三门县实施生态兴农,取得了明显成效。该文介绍了三门县生态兴农的工作成效,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三门县生态兴农今后发展的途经。  相似文献   
7.
辽宁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牵动着全省的经济发展。我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建议改善辽西地区生态环境应以种草为主。  相似文献   
8.
宁夏中部干旱带是我国土地荒漠化最严重、生态系统最脆弱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沙尘暴源区之一。土地面积30347平方公里。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52%;有草地205万公顷,占全区草地面积的63%,为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区域年均降水量不足300毫米,长年干旱少雨、风沙频繁、植被稀疏、生态条件恶劣。长期以来,这一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农业生产结构单一,是灾害频发地带。因此,探讨这一地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策,显得极为重要。作者对制约宁夏中部干旱带发展因素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调整,它对于缩小东西部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具有深远意义。一提起西部大开发,人们首先想到的西部经济大开发,考虑到的是资源、环境和人口等方面的协调和发展,这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二十余年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在西部大开发中不但要加强物质文明建设,而且还应该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只有做到双管齐下、两条腿走路,整个社会才能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向日葵菌核病菌的生长发育和侵染循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不同条件下培养菌核病菌,试验结果表明:向日葵菌核病菌的萌发和子囊盘形成的最适温度是10-25℃,最适土壤相对湿度80%-90%。菌核的萌发不需要光,但子种盘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散射光。菌核的萌发需要适宜的通气条件,子囊盘柄的长度最长一般不超过8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