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1篇
  2022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水貂阿留申病是由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阿留申病毒引起的一种慢性、进行性传染病,蓝色和黄色彩貂发病率最高,标准黑貂和其他深色貂也时有发生.该病的特征为淋巴细胞系统性增生、浆细胞普遍性增生、肾小球肾盂肾炎、持续性病毒血症、动脉炎及肝炎.  相似文献   
2.
水貂阿留申病又称浆细胞增多症,是水貂特有的一种慢性病毒性传染病。临床常见以渐进性消瘦,公貂性功能低下,母貂空怀、流产、死胎、弱胎及秋冬季节大批死亡为特征。它是目前养貂业中  相似文献   
3.
研究观察了左旋咪唑对HVT免疫雏鸡免疫器官中浆细胞数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雏鸡在 1日龄接种火鸡疱疹病毒 (HVT)冻干苗后 ,同时连续 4d每天应用 15mg/kg左旋咪唑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 ,免疫后 7,14 ,2 1,2 8d胸腺、法氏囊和脾脏等免疫器官的不同区域中浆细胞的数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多 ,并在大部分时间内差异显著 (P <0 .0 5 )。  相似文献   
4.
本项研究对人工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的1日龄雏鸡和未感染 IBDV的相应对照雏鸡的免疫器官组织——法氏囊、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和哈德尔腺中的浆细胞总数、成熟浆细胞和前浆细胞数量及其分布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日龄雏鸡感染 IBDV 后,免疫器官组织中浆细胞总数和成熟浆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雏鸡;前浆细胞数在感染初期也呈现一定的减少。浆细胞的上述变化在法氏囊的淋巴小结皮质、脾脏的红髓和鞘动脉外周、盲肠扁桃体的弥散区、哈德尔腺的集合小管和排泄管周围、胸腺的髓质等区域最明显。表明1日龄雏鸡感染IBDV 后,免疫器官的体液免疫反应呈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健康和免疫后接种京毒—1号MD强毒鸡中枢免疫器官中PMG~ 浆细胞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健康攻毒组免疫器官中的PMG~ 浆细胞数在攻毒后3天开始下降,15~20天后迅速回升,30天左右达到峰值,以后又迅速下降;而在免疫攻毒组,免疫器官中的PMG~ 浆细胞数在20天以前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之后和对照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运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对自然感染贝氏莫尼茨绦虫的成年绵羊(感染组)与正常成年绵羊(对照组)的小肠各肠段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浆细胞、杯状细胞和嗜酸粒细胞的分布和数量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感染组小肠各段上皮内淋巴细胞、浆细胞、杯状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感染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169.11%、230.38%和233.42%(P〈0.01);嗜酸粒细胞数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116.78%、123.87%和164.51%(P〈0.01);浆细胞数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127.34%、72.97%和328.26%(P〈0.01);杯状细胞数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33.40%、41.42%和133.17%。对照组和感染组上皮内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从十二指肠到回肠均逐渐减少,相反,对照组和感染组嗜酸粒细胞数量从十二指肠到回肠均逐渐增多,对照组小肠固有层浆细胞数量从十二指肠到空肠增加,空肠到回肠减少,感染组小肠固有层浆细胞数量从十二指肠到回肠均逐渐增多;对照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上皮内杯状细胞、浆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均差异极显著(P〈0.01);感染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上皮内杯状细胞、浆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均差异极显著(P〈0.01),感染组上皮内淋巴细胞空肠与回肠差异极显著(P〈0.01),但十二指肠与空肠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贝氏莫尼茨绦虫感染成年绵羊后,成年绵羊通过特异性黏膜免疫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增生加强细胞免疫水平,浆细胞增生加强体液免疫水平,同时还通过非特异性黏膜免疫细胞,嗜酸粒细胞和杯状细胞的增生进一步加强黏膜免疫水平以抵抗贝氏莫尼茨绦虫对绵羊的感染。可见绵羊可以通过黏膜免疫相关细胞增生加强局部免疫力以监视虫体免疫逃逸来抵抗寄生虫的感染。  相似文献   
7.
军曹鱼黏膜免疫组织发育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运用组织学及组织化学的染色方法,对出膜后第l-44天(days post-hatch,dph)的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黏膜免疫组织的发育过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白细胞在黏膜免疫组织出现的时间顺序由早到晚依次为鳃、皮肤、胃、肠,同大量抗原接触鱼体组织时白细胞出现的时间顺序相符。军曹鱼胃固有层中丰富的白细胞说明胃可能在黏膜免疫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黏液细胞最早出现在胃;其后是皮肤和肠道;鳃最晚。在胃肠、皮肤内的黏液细胞几天后就可分泌中性至酸性黏液物质,且分泌量随鱼体分发育而增多,但在鳃组织内,黏液的分泌早于黏液细胞的出现。在采样的时间段里,黏膜免疫组织未发现浆细胞,可能是由于B细胞还没有发育成熟并具备免疫功能。从白细胞在军曹鱼黏膜组织内发育及分布的状况,可见黏膜组织具有完成免疫应答的细胞基础。  相似文献   
8.
1998年以来,在我国福建、浙江和广东等番鸭养殖地区相继发生了一种以软脚,肝、脾等脏器出现灰白色坏死斑点,肾脏肿大、出血、花斑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俗称番鸭“白点病”、“花肝病”。该病发生于番鸭、半番鸭,发病日龄为7—45日龄,以7—20日龄的雏番鸭最甚。发病率为30%-90%,病死率为60%-80%。若治疗不及时,死亡率可达100%。有人已对该病的流行病学、病理变化及病原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吴宝成等证实该病原为番鸭呼肠孤病毒,且该病毒可以使机体的淋巴细胞增殖减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目前,对该病的病原、致病性及病变组织的显微和超显微结构有较多研究,而对免疫器官组织的免疫学变化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9.
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和B超扫描等方法对小尾寒羊产后子宫形态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小尾寒羊在产后10 d内,恶露排出结束;产后19 d子宫颈复旧完成;产后25 d子宫外观复旧完成;到产后31 d子宫内膜破损的修复完成.子宫复旧过程中,子宫组织内胶原纤维降解明显,子宫组织中的巨噬细胞、浆细胞、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等都参与了子宫复旧过程.  相似文献   
10.
张丽华 《吉林畜牧兽医》2011,32(8):44-45,47
貂阿留申病又称浆细胞增多症,阿留申病毒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病的特征终生病毒血症,持续性感染,全身淋巴细胞增生,血清-球蛋白增多,肾小球性肾炎,动脉炎和肝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