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3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67篇
林业   87篇
农学   355篇
基础科学   28篇
  477篇
综合类   1705篇
农作物   304篇
水产渔业   45篇
畜牧兽医   296篇
园艺   311篇
植物保护   6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240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246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基因甘蔗BtG-2是利用农杆菌介导法把Cry1Ac-2A-gna融合抗虫基因导入‘新台糖22号’的转基因甘蔗株系,具有良好的抗虫特性和农艺性状。为了明确转基因甘蔗BtG-2的分子特征及其检测方法,推进其生物安全性评价工作,以BtG-2的T2代为研究材料,利用Southern杂交检测外源基因在转基因甘蔗基因组内的拷贝数;利用染色体步移技术分离外源基因在甘蔗基因组中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并建立了该转化体高效灵敏的特异性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Southern杂交检测证明外源T-DNA以单拷贝方式插入BtG-2株系;经过3次的热不对称巢式PCR扩增,获得外源基因T-DNA左边侧翼序列984 bp和右边侧翼序列705 bp;以这2个序列和相应的T-DNA的左右端序列分别设计3对检测引物对,建立了BtG-2株系的转化事件特异性PCR检测方法,扩增效率最高的引物对LS011/LA451和RS160/RA588分别扩增到440 bp和428 bp的特异片段。其中T-DNA左侧设计的LS011/LA451检测引物对扩增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能够在甘蔗BtG-2基因组DNA相对含量为0.1%的模板中检测出转基因目的成分,相当于9个单倍体基因组拷贝数。本研究完成了转基因株系BtG-2的分子特征及其转化事件特异性检测,为该转基因甘蔗及其衍生产品的检测和身份识别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高蛋白材料匮乏及选育方法单一是辽宁省高蛋白大豆育种中的两个突出问题。为探索高蛋白大豆种质资源创新有效途径,本研究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辽04Q086、辽08020、辽05086和辽06Q003高蛋白品系为母本,与河北省沧州市农林科学院选育的高蛋白品种沧豆10号进行有性杂交,并对亲本及杂交F_2代进行不同剂量的辐射诱变处理,分析了不同剂量辐射诱变对不同受体的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4个大豆品系与沧豆10号杂交衍生的F_3代植株中,低蛋白高脂肪类型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45.0%。4个大豆品系经辐射诱变(~(60)Coγ-14000和~(60)Coγ-16000)衍生的M_1代中,低蛋白高脂肪类型所占比例也分别达到42.5%和40.0%。然而,以杂交F_2代种子为受体进行不同剂量辐射诱变衍生的M_1代植株中,高蛋白低脂肪类型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35.0%和27.5%,蛋白质含量最高达47.0%。本研究表明,以不同遗传背景的高蛋白大豆杂交,并结合辐射诱变选育高蛋白材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应用离子注入技术改良作物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水稻空间诱变育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干种子经空间诱变,在距地面200-300km高空运行15天回收种植。结果表明sp1代出现了种子发芽率和成苗率降低,中后期生长不整齐,抽穗期不一致,不实率降低等现象。对sp2代群体调查的13个农艺性状,均出现广泛变异及正反两方向的强烈分离。并获得了绥96sp213-114,集7个主要农艺性状均优于ck的突变株。  相似文献   
5.
 采用经反复筛选的化学药剂亚硒酸钠、放线菌酮、氯化钾、硫酸锰和中药材前胡、白芷的提取液浸泡水稻种子或进行叶面喷雾,可诱导稻株产生对稻瘟病的抗性。在人工喷雾接种条件下,对感病品种抗叶瘟的诱导效果为43%~93%;在注射接种条件下,抗穗瘟的诱导效果为29%~78%。供试药剂对感病品种和弱致病菌株的诱导效果优于对抗病品种和强致病菌株;药液叶面喷雾的诱导效果优于药液浸种。  相似文献   
6.
7.
8.
信息选萃     
《新疆农垦科技》2004,(1):45-45
  相似文献   
9.
3种农药的微核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研究3种农药(甲胺磷、甲基硫菌灵和盐酸吗啉胍)在不同浓度下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3种农药诱发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P<0.05或P<0.01),农药浓度与微核率呈剂量-效应关系,盐酸吗啉胍的诱变效应大于其他2种农药。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